文 | JoJo学长
本科:中国矿业大学 建筑学
香港大学城市设计与交通理学硕士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大家好,我叫JoJo,我来自于江苏省常州市,本科毕业于国内一所211大学,专业为建筑学。

我是在2022年申请留学的,主战香港院校,也是成功拿到了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城市设计与交通理学硕士项目的offer,该项目为期两年,目前我刚刚就读完第一年。
下面我将从课程学习、生活住宿、交通出行、休闲娱乐和实习就业这五个方面来向大家分享我在香港的就读体验。
小而精的课程设置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底下分为建筑设计系与城市规划系,不同系下面还会进一步细分具体的专业进行招生,所以我们每个专业招生人数其实都是比较少的。
就拿城市设计与交通专业来说,我们每届仅招收27个人,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海本、985、211院校,且绩点也相对比较高。
此外,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点是,我们专业招收的学生背景非常多元,有三分之一是建筑或者景观的,三分之一是城市规划的,其余三分之一是交通、土木的,倡导多专业共同合作去解决问题。
我们专业一共有四个学期,前三个学期以上课为主,大概每学期五门课程,最后一学期以写论文做毕业设计为主。

老师介绍的课程结构
课程主要分为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三类。
专业课是最为特别的,每学期会有三名带教老师,每名老师负责9个学生,这些老师有的是学校的全职教师,有的是学校外聘的知名设计师来教学。
学生会按照“城市规划”+“建筑/景观”+“交通/土木”的形式去进行组队,然后每周都需要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最后作业上交的形式是12张A0大小的图纸,学期中和学期末各有一次答辩,每次答辩学院还会聘请专门的香港专家参与。
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是以大班的形式进行教学,作业类型包括考试和小组课题,部分课程会将二者结合。课程内容涵盖基础python代码、城市数据分析、公共交通系统等等,内容多样且实用性强。

专业课答辩
在港大充实美好的一年
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我们专业的学习体验还是很棒的,不管是什么课,老师都非常有个性且负责。因为是全英文授课,所以老师在讲课表述的过程中也会尽可能的照顾到学生是否有没有听懂。
这一点,在专业课上,我的感触尤为深刻。我目前接触到的两位专业课老师,一位来自香港,一位来自墨西哥。
第一学期接触到的香港老师,他真的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负责。面对组内不太会做设计的同学,他就一个个手把手的去教他们,一步步去训练他们的设计思维。
每节课他都会写很多东西、画很多东西,一步一步引导我们去做设计,并且他知道我们有的时候英语表达不出来,他也会努力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与我们交流。

老师认认真真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学期接触到的是一位墨西哥老师,他时而搞笑时而严肃,他非常喜欢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意想法,并且不会觉得因为难以实现就劝我们放弃,而是不断为我们出谋划策,甚至答辩的时候也会帮我们去回答专家一些问题。
课程结束,他还邀请我们9个人一起去餐厅吃饭,由他买单,真的是一位令我们非常尊敬的老师。

老师请客吃的美式餐厅
除了专业课,其余课程老师也都会非常尽心尽力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有任何意见也可以直接和老师邮件或线下沟通。
老师一般都很照顾学生的想法,比如说deadline时间问题都是可以协商解决,同时还会有助教老师从旁协助。

学习资源丰富
港大不仅师资上专业负责,学校的学习资源也是非常丰富。
图书馆有海量书籍可以借阅,办理“八校通”后还可借阅其他合作院校的图书。港大官网上也可以查询下载书籍的电子版进行阅读,非常方便。
如果想要自习的话,学校有着大量的自习位置,只要用学生卡就能够进入自习。
出国见习活动
最后,关于学习体验,我还想提一下我们建筑学院很多专业都会有的出国学习见识这一活动。有的专业会去美国,有的会去意大利,有的会去迪拜。
我们专业的话,是去荷兰学习一周,然后自由活动一周,我也是和我的伙伴们后来去意大利游玩了一周,也算是涨了不少见识。

荷兰阿姆斯特丹
我觉得这也是我这一年中最为难忘的时光,不仅跟着老师学习见识了很多东西,自己也玩得很开心。
据说下一届我们专业老师会带学生去日本,下一届学生可以狠狠期待一下。

意大利阿马尔菲海岸
课业压力
课业压力可能是很多同学会比较关注的点。现在我一般每周有四天是有课的,每节课大概在三个小时左右。
每节课约三小时。开学初期压力相对较小,但随着期末临近,多门课程任务接踵而至,压力会骤增。往往会有几周时间需要高强度学习,甚至熬夜写作业。
因此,建议如果有之前就可以提前完成的作业任务,就尽可能的提前完成,不要拖到最后。

此外,很多课程包含小组作业。根据我的经验,课业压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员的合作态度。
尽管港大录取标准较高,但仍难免有个别同学在课程表现上不佳。他们有的会十分摆烂,几乎不参与团队任务,坐享他人成果;有的会个性过强,难以沟通协作。
所以组队的时候最好选择自己了解以及认真负责的同学合作,当然你自己也一定要对事认真负责。到了后期,组队往往都会两级分化:负责认真的同学一般会固定组队,同样,摆烂或者合作意识较弱的同学也会组在一起。
在香港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
住宿问题
众所周知,香港独特的地势使其只能垂直向上发展,生活在这里可谓是寸土寸金,周围时刻都是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加上道路狭窄、人流密集,生活在这里常常会给人一种拥挤感。

西营盘般咸道
香港大学的宿舍名额有限,对研究生来说,基本上都是需要在香港租房的。
为了上学方便,我和我两位同班同学共同在西营盘租了一间3卧1厅1厨1卫的房子,面积大概有40平方米,月租为21000港币,半年一付。算上生活费,每人每月得要1.2w港币。
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选择卧室稍大的房间,否则长期居住容易感到压抑。
假如觉得房租比较贵的话,也可以稍微住的远一些。我们选择这里主要是因为离学校近,基本上步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自己的学院楼,而且楼下就有各类餐厅、小吃摊、菜市场和生活用品店,离地铁站也很近。
有空的时候,我会和我的舍友一起去周边买些菜、肉回来自己做饭吃。如果没有空,我们就会找一些周围评价还不错的店进去探店,品尝一下香港美食,或者直接去学校食堂。
除了租金较贵,在这里生活确实非常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香港很多地方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或者八达通支付,但仍有不少店铺只收现金,因此必须随身携带现金,不然吃完饭付钱的时候就尴尬了。
交通出行
初到香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发达的交通系统了,感觉去哪里都很方便。
香港的交通出行方式主要有地铁、出租车、叮叮车、自行车、公交车、小巴、轮渡等,其中港铁的使用率最高。
港铁的线路遍布香港各个地区,站内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同时每个地铁站点附近都会有出租车换乘点、公交车换乘点等,从地铁站出来步行几分钟都能够到达商业区。
除了港铁,叮叮车作为港岛区上独特的交通方式,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每个叮叮车颜色都不一样,坐在叮叮车上,感受着香港居民日常生活的环境,真的是别有一番风味。
公共汽车我一般都是在地铁停运后才会去考虑搭乘,因为公交车是24h一直运营的,而地铁站一般凌晨一点之后就关闭了。
小巴是我乘坐最少的交通工具,因其上下车点和行驶路线不太固定,通常只有熟悉香港的本地人才会选择。
此外,如果你想要去香港一些小岛上的话,就必须乘坐轮渡了,基本上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够到达,在岛上你可以体会当地渔民的生活,享受沙滩与海风。
以上这些交通方式,大部分都需要使用八达通进行支付,尤其是地铁,学生可以办理专门的八达通,这样就可以享受半价乘坐地铁。
要知道,港铁的费用是很贵的,一般从深圳福田口岸坐到香港大学站需要50港币左右。所以如果你有学生八达通,那么你在地铁通勤上将会省去一大笔钱。
休闲娱乐
娱乐生活不得不提一提很火的兰桂坊。每到周五周六的晚上,这里都会变成异常拥挤,因为这里一条街到处都是酒吧,很多外国人喜欢来这里。
我们曾去过其中最热门的酒吧,氛围特别好,尤其是万圣节、圣诞节的时候,乐队在上面演唱,我们在下面跟着唱,真的非常开心。

万圣节兰桂坊酒吧活动
接下来说一说九龙区,这里同样也是香港最繁华的地区,不过我去的次数不多。这里有维多利亚港、星光大道、香港故宫博物馆、M+博物馆、繁荣的商业区等等,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景和各种恢弘的建筑。到了晚上,可以看到令人震撼的夜景。
香港再往北的区域我就了解的比较少了,不过香港的几个比较好玩的岛我倒是去过,一个是在大奥那边,有一个360缆车,我们先乘坐缆车欣赏自然山景与海景,然后缆车会把我们带到大奥,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渔民的生活,乘小艇出了海,吃到了好吃的辣鱼丸,拜到了超级大佛。

香港昂坪360缆车
另外一个地方就是长洲岛,从九龙那边坐轮渡大概一个小时就到了,岛上有沙滩,夏天的时候会有很多海上活动可以参加。同时也有很多人会在这里进行徒步爬山,去山顶领略不一样的风景。
我觉得香港这边的旅游小镇做的还是很成功的,它不像大陆很多文化古镇那样,做的几乎千篇一律,商业化严重,香港这里会有着更强的当地居民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

大奥渔民生活区
会说粤语在找实习中是加分项
就业是很多同学选择在香港留学的主要因素——无论是为了留港工作,还是为回内地就业增加竞争力。
就我们专业而言,想要在香港找到相关实习并不容易。
第一学年结束正值暑期,建筑学院老师曾发邮件表示,可帮助我们联系香港的设计公司或政府机构实习。我们将简历和其他文件上交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据我所知,我们班基本上没有人拿到了香港实习。不过我的两位舍友倒是都找到了。
一位是在专业课上课过程中,被带教老师所赏识,邀请去其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薪资是7k港币一个月;
一位是自己在领英app上自己海投并去面试了一家小公司最终被录取。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想要获得香港的实习,会粤语是一大加分项。因为公司里多为香港本地人,他们日常交流多用粤语,所以会粤语往往能够带来很大的优势。
此外,就是自己好好努力,以求被带教老师所赏识,这样或许有机会获得推荐或者直接邀请。
没有收到香港实习offer的同学其实也不用灰心,深圳有许多外企和香港分公司,进入这些公司的机会往往也是比较多的,好好准备自己的面试就可。
大家也不用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工作实习总是能找到的,要相信自己的优秀。
总而言之,在香港留学这一年,我见识到了许多,感受到了许多。
从最初到这里的各种不习惯,比如说拥挤的城市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语言环境的改变等等,到现在逐渐喜欢上这里,觉得香港真的是一座值得人细品的城市。
虽然我的留学经历并不算非常的丰富多彩,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一些感悟分享,能够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带来帮助,让大家尽快的适应香港的生活并爱上这里。
最后希望大家每天幸福快乐,万事顺遂!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