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雅思6分,斩获港中科、NUS商科录取大满贯的申请之路

7月31日
作者介绍:Y同学
本科:985高校 金融学 GPA:3.32 雅思:6
主要经历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助理
淳信长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研究员助理
贝恩杯咨询启航案例大赛

录取专业:香港大学会计学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定量金融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应用经济学

抉择阶段
你为什么想出国?
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也是一个决定你未来的非常根本的问题。
我们出国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希望通过留学得到怎么样的一些帮助?
我们在留学选择学校之前就要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以我的经验来看,一般大家去留学主要是有两个目的:
首先,就业导向。希望通过出国留学,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砝码,这也是最主要的一项。
其次,体验导向。希望能够通过留学,体验一下在不同国家的学习和生活。
我自己在申请过程当中,主要是就业导向;其次,体验导向这个相对来说比较个性化一点,不容易有太多的共性。所以,我主要从就业导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国家和学校。
就业导向选校思维框架
首先,最核心的一点,我们要明晰在本行业求职过程中最主要的矛盾。
也就是说要清楚以后就业的时候,这些招聘的企业和单位,最看重应聘者哪方面的能力,不同行业、不同的公司,他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首先就要明确你的行业最看重什么。
因为我是商科背景,那么未来我也会在金融行业发展,我在选择学校和国家、地区的时候,主要按照以下流程来考虑的:
首先第一点,学校的名气,不是这个专业在那个学校的专业实力,而是学校的整体名气。因为就我们这个行业来说,还是比较看重学校名气的。
并且相对而言商科在求职的时候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也就是说你去求职的时候他们并不会特别在意你是金融还是经济专业的。那么对于商科生而言,在申请学校的时候,还是要把重点放在综合排名上,而不是具体的专业排名。
其次就是实习。相对而言,商科不像理工类,理工类的同学可能更看重科研多一点,商科求职可能会更看重实习经历。
所以,以我的专业为例,在选学校和国家的时候,就是按学校名气和方便找实习这两点去挑的,最终选择去香港留学。
香港留学的利弊
港校留学最大的一个益处就是它离大陆近,就业优势明显。
香港毕竟还是一个华人文化比较盛行的地方。商科类的专业,大部分还是要和人打交道。在香港求学的话,不管是实习还是找实习,在“人和”这个方面还是会稍微占一些优势的。
其次,香港本身也是一个金融中心,就业很有优势,香港又和深圳比邻,也是金融行业求职的重镇。所以在香港读书,完全可以做到进可攻——攻香港,退可守——守深圳,或者说甚至守整个大陆,因为隔得很近,参加实习、秋招相对而言都会很方便。
第二个优势:港校相对名气较大。
香港毕竟离大陆很近,前些年因为一些新闻也是炒得火热:什么状元,不去清北去了港大之类的新闻(这里没有任何冒犯之意),相对来说港校在大陆名气还是比较大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去香港留学的留学感其实是不太强的。那么很多体验导向为主的同学们,在申请的时候考虑香港的相对就不那么多了,因为毕竟离的太近了,没有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那种留学的那种感觉。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准备的主要就是两点:软指标和硬指标。
硬指标:学校背景;GPA;语言成绩(雅思、托 福、GMAT、GRE)
软指标:实习;科研;实践
这几类指标里面,除了本科学校背景这一块没有办法再做改变了。其他部分,都是能够做到相应的加强或者改变的。
总的来说,三个硬指标和实习、科研在申请过程当中是最为重要的。其他的比如班委、社团、社长、学生会那些,相对而言,在港新的申请中没有前面这几项指标重要。
如果能在申请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统筹兼顾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你有很明显的一项短板,可能就会限制自己的选择。
以我自己申请的情况为例,我因为语言成绩不高,在申请过程当中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港大的金融学和经济学,雅思不够就申请不了。我的GMAT分数也不是太高,很多商科专业我申请的时候也会比较吃力。
当然也不是说你有一项短板就没救了,比如我虽然有这么一项短板,最后的申请结果也算是满意。
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在准备过程中尽量统筹兼顾,实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要学会扬长避短。
还是举我的例子,其实我准备语言的时间还挺长的,但是可能自己在应试方面悟性或者说学习效率不太高,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哪怕我别的什么都不干,就拼命的考语言,我也不敢保证我能考的很高。
但是相反可能还会影响到我的GPA和实习,所以后来我就没有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上面了。我去刷GPA、刷实习,把时间花在我相对擅长的地方。
GPA的重要性真的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学校在录取同学的时候,除了同学的学校背景以外的话,最看重的就是GPA,尤其是和申请专业相关的课程,学校会特别关注!
把GPA搞好,除了能够满足就学校申请要求,可能还会带来一些附加的优势。
因为我数学统计这块学的还不错,绩点也还可以,所以当时我在申请金融数学和定量金融这两个专业的时候,就去找我的数学分析和统计学的老师,请他们帮我签了推荐信,他们也特别高兴帮我。这两个推荐信在我申请过程当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还有我申的港大会计学,也是因为我会计学有一个4.0的绩点,我去找会计老师的签推荐信的时候,他也非常乐意,很快的就帮我签了。
所以说GPA是最重要的,大家一定不能忽视GPA!
当然,对于自己的短处也要保证满足学校的最低线,不然可能连申请资格都没有。
实习经验谈
因为我是商科背景,所以科研这一块的话相对经验不太足,也没办法给大家做太多的讲解。实习这块的话可能做多一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何找实习
首先,万事开头难,第一份实习都很难找。
大家都知道,公司应聘实习生,都是希望你去了就能做事了。毕竟实习生就实习几个月,不可能花很长的时间培养你,还是希望能快速地上手去承担一部分工作。
所以大家在没有实习经历的时候,找第一份实习的时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我在我们学校算是水平一般的,我身边的一些大牛同学,找第一份实习的时候都是很困难的。
所以这里也给大家一个建议,找第一份实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人脉资源,比如说身边的同学、朋友、师兄师姐,他们做完实习以后需要找接手的人,大家一定要把握好这些机会。在师兄师姐帮你迈过这个坎以后,再去找第二第三份实习,相对而言就会从容许多。
当然大家也会说,哪有那么多资源和优质人脉,要是没有怎么办?那就没办法,还得自己想办法。
我主要推荐大家两个网站,第一个是应届生求职网,还有就是各大校园的BBS,各个学校都会有一些校园BBS,这两个网站上可能就已经涵盖了90%以上的实习信息了。我签约了指南者后,也是每周都会收到老师给我推荐的实习岗位信息,背景提升这一块,指南者还是非常看重的。
怎样做实习
首先,做与看相结合,弄清整个实习的来龙去脉。
实习生,在我眼里可能本质上是招大家去做一些可能相对来说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相对比较累、比较粗的一些活,就我们俗称的打杂吧。
很多时候跟大家一开始那种想象当中的东西可能不太一样。但是不要就此而消极,咱们实习不仅仅局限于你手里面做的那些东西,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在实习过程当中,你要去看,看一下你身边的同事,就是那些正式员工,他们的工作状态,他们的岗位每天在做一些什么事情,需要的一些核心技能是什么。
当然这个不仅仅局限于看,你可以跟他们交流。
我当时去一家私募实习的时候,我的主管去做尽调的时候,因为距离比较远,我在校内课程也比较多,就没有办法跟着一起去。但是我就很喜欢跟我的主管交流:今天去看那公司情况怎么样?那项目怎么样?那财务状况怎么样?这段时间以来项目跟进有什么进展没?
在这个过程中,就对尽调这块了解的比较清楚了。
然后在后期面试港中文经济学的时候,老师问到了我这方面的问题,我也能够很流利的回答出来。其实我本人没去过现场,但是在面试的时候我对这一块的了解程度已经足以让面试老师相信我了。
这就是给大家举了个例子,哪怕在实习过程中自己做的内容不是很多,通过做与看结合,把你的实习公司,你的实习部门的工作流程弄得很清楚了,在写简历文书的时候就很有的写了。
第二部分,要充分学会搭建人脉关系。
这句话好像听着很圆滑,但我的搭建人脉关系是充分建立在踏实工作的基础上的。很多正式员工都是很愿意带实习生的,你工作的时候踏实肯干一些,他们是很愿意跟你交谈的。
甚至如果有其他的实习机会什么的,他们可能会推荐你去,如果足够优秀,一些全职工作的机会也会推荐你去。
你和那个带你的老师或者主管关系搞好以后,在后期要推荐信的时候,去请他帮你签一封推荐信也是比较容易的了。
最后一点,充分借鉴行业的实际经验。
因为实习一般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时间长了可能就忘了当时做的什么了。那这段实习对你的帮助可能就履历上添了一笔,实际上你的能力提升了多少可能就不大好说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实习结束以后,可以继续关注你当时实习的时候从事的行业的一些动态,把过去的实习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的话,在之后的申请过程当中,特别是商科的很多申请面试中都是可以用到的。
申请阶段
申请阶段,也就是大家说的申请季,最关键的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这个阶段,你能准备的东西都已经准备了,前面提到的学校录取最关注的那几项指标,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可能基本定型了,没办法做太多的改变。
那么,在这个时候,其实主要就是个人信息上的一些处理和挖掘。
“知己”助力合理定位
首先,在申请过程当中,要充分综合地来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要因为可能自己在某一项目领域相对的弱势,就错过了很多申请好学校的机会,勿因一叶障目。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经验。
我在找到指南者教育以前,我是找的另一家留学机构。当时那个老师因为我的语言成绩不是太好,他希望我申请一些比较差的学校用来保底。
但是我对自己定位还是比较清楚的,申请香港的话,我只愿意去港三校,然后新加坡那边的话是只考虑新加坡国立和南洋理工。当时我就不愿意,然后协商也协商不过来,就一直拖着不帮我申。
后面我实在没办法了,我就换了家机构,找到了指南者留学。把我的想法和定位告诉了指南者的咨询老师,他经过对我各方面条件的综合评估,结合往年他们的申请案例,认为我的定位还是可行的。最后我就找了指南者申请,在这里再次感谢下指南者的老师。
大家可以看到我最后的申请结果,也不算太差了。没有因为之前那个机构说的语言不高,商科竞争又那么激烈,你没有优势,没什么竞争力就拿不到好录取。
所以说,大家在申请过程当中,需要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眼光来看自己,最好找一个专业人士综合评估一下你的条件,不要因为局部的一些小的东西就错过了一些机会。当然我也不是说雅思5.5觉得自己各方面经历都很优秀是不是也可以申请,学校最低线还是要达到的。
自身经历
要深度挖掘自身的经历,学会对症下药很关键。
这一点的话主要体现在文书准备上面。大家可以看到我申请过程当中,因为商科大类方向很多,我申请的方向是很杂的。
比如说申请像定量金融和金融数学这一类专业的时候,文书老师就主要写我在金融工程、金融数学课上学的一些定价模型等。详尽的把我定价过程当中用到的模型、思路写清楚,尽量体现我的数模功底。
在准备经济学文书的时候,就侧重于讲我的实习经历。比如说做行研的时候,是怎么做分析的,参加咨询案例比赛的时候,是怎么去分析一些案例的。
在这个阶段,你已经做不了太多改变了。但是过往的那些经验,它是一堆一堆的财富,你要学会深度挖掘,然后对每一个具体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在文书中去把你这些经历展示出来。
“知彼”带来意外惊喜
知彼的话,主要针对的就是学校。
这个部分主要是两点:
第一点,要学会充分了解申请院校、专业的一些申请要求。每年学校的申请要求都在变化,大家一定要关心它最新的学校网站上的东西,千万不要加入一些个人的理解。
跟大家说一下我申请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
大家对语言这块常规的理解是:先考雅思或者GMAT,这个是基本的语言成绩,申请每个学校都是必须的,是强制要求。然后,GMAT和GRE一般是加分项。考了会更好,实在没有也能去申。
大家一般都是这么理解的。但是其实,有些学校可能就有不同,像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是明文规定:GMAT的verbal部分是可以充当语言成绩的。所以说,我当时在申请港中文的时候,雅思成绩是没有达到一个港中文的要求的,但是我GMAT的verbal部分达到了要求。
一开始我是不知道的,后来是指南者老师给了我建议,所以我立马就决定去申请港中文的经济学,没有提交雅思成绩,直接交了一个GMAT成绩上去。
然后,很快港中文那边就发来了面试通知,我也去参加了面试,然后港中文的经济学是我拿到的第一个offer。拿到第一个offer以后,心里的踏实感是非常真实的。
第二点,关注项目动态。
因为每年学校可能都会对项目做一些调整,运气好的话,你申请的目标院校正好有你想申请的方向的一些新专业开设。新开专业,因为信息渠道的问题,很多同学可能不一定很清楚,所以相对而言申请难度会低一些。
像今年,香港大学新开设的会计学项目可能很多同学就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之前跟指南者老师交流过,他知道我是重就业,重学校,相对的专业对我而言没那么重要。并且会计也是个好专业,实务性比较强,所以也推荐我申这个,因为这个专业是很符合我的就业导向的一系列的要求的。
很快,我也拿到了港大会计学的录取。这个专业也是我录取的专业里面比较符合我就业导向的一个专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一个offer。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想法和经验,希望对大家的申请有些微的一些帮助。也祝愿大家今年或者明年申请过程当中,能够拿到自己满意的录取。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4001831832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