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文科生的申请之路-两次申请,双倍经验,终获UCL、爱丁堡、港大等名校录取

10月2日


指南者学员投稿

申请经验分享

学员背景

马同学

本科  中国人民大学  

GPA   3.68/4  雅思  6


录取

伦敦大学学院 社会政策与社会研究

爱丁堡大学 公共政策

布里斯托大学 公共政策

香港大学 中国发展研究

香港科技大学 中国文化


我是一个比较随性的人,申请留学绕了很多弯路,在申请过程中也曾有人阻拦我走弯路,但我还是固执地把弯路走到了头,吃过亏之后希望我的这些经历能对大家申请带来一定的启发。


第一次申请经历


我是2017届的本科毕业生,是gap了一年的,在家休整了一年,到18年9月份入学,有过两次申请经历。第一年下定决心申请的时候时间就已经很晚了,大概是大三的5月份,那个时候考雅思、选学校、备材料全部堆在一起,搞得非常手忙脚乱。


第一年申请失败的教训我也总结了一下,主要在几个方面:


第一,在保研和出国上反复纠结,拖到很晚才正式决定申请,也影响了雅思考试的状态。


第二,我当时选专业的跨度比较大,本科是偏政治类的专业,没有相关经历,主申了新闻传播方向,语言在文科申请者中也不是很突出。


第三,选地区的偏差。我当时在选地区上有一个非常倔强的想法,坚持只申香港,拒绝了当时一些老师们给我的友情提示,比如推荐我试试英国、语言班,这样可以降低语言方面的要求。


第四,我在语言考试方面对自己有一个比较错误的预判,我觉得可以很快达到一个我想要的成绩,后来事实证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以上就是我第一年申请结果不满意的原因,我记得那个时候在学校里碰见老师、同学都会问我留学录了哪个学校,下一句就会说你还不如留在国内之类的话。虽然现在觉得一切都过去了,但当时真的觉得这种压力非常的难熬。


所以总的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你对未来做出了什么决定,都要早做准备


我有一个同学,他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放弃保研,大三快结束的时候考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雅思成绩,做了一些相关的实习。他当时也是想申请新闻方向的,于是他选修了一些相关专业课程来丰富经历。


等到大四9月份申请的时候,一切工作都准备就绪了,递交申请后元旦左右就拿到了伦敦政经的offer。现在都已经要读完回国了。


我跟大家分享这个例子,是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反复考虑浪费时间。不要今天想出国,明天想考研,后天又想保研了,这样是很浪费时间、消耗精力的。


经验教训


我认为申请是一个谋后而动的事情。你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至少要做好预判,衡量自身的条件,你有哪些优势,例如成绩、科研、学生工作、语言方面的优势,再把自己的优势凸现出来。


这就像我们去市场挑土豆,选择购买那份土豆,可能是因为长得好看,适合今天要做的菜,或者它是绿色无公害的,或者尽管长得比较丑但价格便宜,总之至少需要占一样优势,我才有可能选择它。


申请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都像是芸芸众生中的一颗土豆,等着我们的女神学校把我们捡起,拎回家去做这盘菜。这个比喻可能并不是很贴切,但是我觉得是有共通之处的,都有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


有的同学现在是大一大二,离申请还为时尚早,我认为五年规划、十年规划也都可以有了。列好时间表和路线图,比如今年修几门相关课程,明年做两个科研,在后年找一份相关实习来突显相关经历,时间充裕的话可以一步一步地计划。


就像我一个同学,当时大一的时候就一刀斩尽烦恼丝投入了托福的怀抱,一点一点按规划专攻留学,现在也已经要回国了。当时他还劝我要不要一起准备,但是不幸的是我拒绝了,错过了这样的计划。


以上就是我第一次申请时的经验和教训,有了第一次的经历,第二次申请的时候便从容了很多,按照指南者老师的指导一步步准备材料、等录取。



选地区和选专业


我觉得选专业都会涉及三个导向,分别是兴趣导向、就业导向和条件导向


第一,兴趣导向。兴趣是我们学好一个专业的起点,很多人疑惑是否一定要选择一个就业非常稳妥、就业率好的专业,我觉得也不一定。因为在当今时代,趣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你是否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情。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现在而不是以后。但如果完全为了以后的就业率而牺牲现在的个人幸福,我认为这是不应该提倡的,完全没有兴趣是难以走得长远的。 


第二,就业导向。就业是大家都会考虑的问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在找工作的时候,你所就读的专业会影响你的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当然你后面也可能会转行。


第三,条件导向。这就像有多大容积的盆,就可以盛到多少水,条件是一个驱动力。考虑完兴趣与就业后,在仰望星空后还需要脚踏实地考虑一下个人条件。比如很多人想要从事投行工作,这份工作薪资很多,工作体验也很美好。这是一份非常让人向往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同学都有条件达到投行的高度,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这个行业的压力。


所以大家要结合三个导向综合考虑,这是一个综合平衡的过程。片面的选择可能会让你过的非常痛苦,我有一个同学他是一个会写诗的文艺青年,却因为只考虑了就业读了他觉得非常乏味的经济学专业,完全读不下去。


选校选专业经验


我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做了一些功课,我觉得英国的学科设置上有几个特点:学术性很强,同时也很有现实性的人文关怀。我举一个小例子,比如传播学方面,英国学校对于传播的方向会分得非常细,比如政治传播、性别传播、社会思潮等,都是独立的项目。


目前国内的一些学校虽然也有了一些相关研究,比如一些国内新闻传播学院也有这几个方向,但目前是还没有成为独立的专业的,只是有这样的研究而已。所以我觉得在英国,如果大家花心思去寻找,你会找到自己很有兴趣又能兼顾就业的方向。我当时还觉得很意外,没想到真的有这样的专业,所以我建议大家多去看看学校官网发掘了解一下。


提升学术背景


我觉得大学的时间一方面很充实很紧张,另一方面你肯定也是会有一定的空闲的。能在大学里做一次科研,或者参与到一个课题组的研究过程中,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这种经历,即使是不考虑留学,不用写文书,对你自身都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这种经历是会给我们一个思考的机会,给你提供一个有很多信息的渠道。当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必然会跟很多人去交流,会有机会去接纳更多的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希望人人都一样的时代了,像我们上街并不希望看到每个人都穿一样的衣服,大家都是与众不同的。


另外,我认为在大学里把握机会很重要,因为学校里的科研和课题其实是很多的。比如文科比较热门的话题,有老龄化、城镇化以及一些小众的话题,只要留心发现,我们可以发掘很多很有意思的话题。比如云南的一些小型民族群落,现在还是女性氏族的传承制度,这方面的研究也会很新颖与有趣。大家要避免局限自己的思维。


其次,在做课题参与科研时是不是一定要成为一个leader呢?我倒觉得不见得,因为我做了两次社会调查项目,一次做了leader,另一次做组员,我认为成为一个leader当然有很多优势,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和别人沟通协作的机会多,相应的沟通协作能力也会提升,对项目会有更充分的体验等等。


但是我认为leader承担的东西比较多,像一个小家长,需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比如五个人出去调研,除了要考虑今天调研的问题以外,还有走着去还是坐车去、一块钱还是两块钱这样非常细小的事情都需要考虑。


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还没有承担一个家庭的经验,所以在做这种项目的时候会觉得更苦和更累,压力也会非常大。如果大家考虑性价比的问题,我倒觉得只作为一个成员也很好,因为你参与到这个项目中并收获很多东西,但又不会承担更多的压力与劳累。所以我觉得如果只是为了完成项目,做一个组员就非常好。


留学心态


留学心态属于一个比较形而上的东西。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好的心态也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当你在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受到的影响会很多,以及会受到我们父母师长的各方的压力。不要觉得这种压力都是小事,针没有扎在你身上,当然不会觉得疼。


这种时候我觉得寻找一个比较好的外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大多数人是第一次留学,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可能你的父母兄长在这方面也并不能给我们特别合适的经验。在经验、流程、套路上面还是有很多盲点,如果你有找中介,就可以多和中介老师们交流,毕竟他们是专业的,是有经验的,可以帮你少走很多弯路,这里也是感谢指南者的老师们给我的指导,为我的留学之路画上了个句号。


最后祝大家留学成功,别辜负了努力的自己,也别辜负这么好的时光。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4001831832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