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NUS中国文化与语言=去国外学中文?并非如此!
指南者留学 季筱奕 2021年09月15日
阅读量:3540
收录于合集

文 | 指南者留学学员 · J学姐

20 fall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文化与语言硕士

 

 

大家好呀,我是20fall NUS一年制硕士的毕业生,由于疫情,NUS在第一学期实行了线上授课,因此去年8月份开始,我先在国内上了几个月的网课,11月才前往新加坡。到了第二学期,学校就正式恢复了线下课。今年6月份毕业之后,我在新加坡逗留了一段时间,继续完成实习项目。

总体上来说,我很幸运地体验到了NUS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不同。我个人更喜欢线下课,因为方便与老师、同学们沟通,更好地使用国大的资源,而且可以进行田野调查,在实践中将知识进一步消化。

 

 

01

「并非中文专业」

 


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的专业名为中国文化与语言(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在NUS,这个专业确实设立在中文系之下,但是,它与所谓的中文专业其实差别很大。

中国文化与语言(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是一年到一年半学制的授课型硕士。学生要在2-3个学期内修读10门课程(2门必修课+8门选修课)。

在课程设置上,两门必修课的官方译名为“当代汉学研究导论”与“当代汉语研究导论”, 除必修课外,系里可供选择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第一是文学方面的,比如诗词研究、辞赋研究、现当代文学等;第二是历史方面的,比如唐史,明史,口述史方法等;第三是文化人类学方面的,比如宗教、民间信仰、玄学等;第四则为语言学方面,如上古汉语的词汇系统等。除此之外,更有针对海外华人社群研究、东南亚考古等特色课程。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这个专业的着重点绝非中文,而是一种更广泛的汉学研究视角。

早在留学申请时,由于我本科专业所属的是非常小众的领域,所以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困难。当时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在指南者留学App上查到了【中国文化与语言】这个专业,并且查看了往年的课程设置,其中有关“文化人类学”的课程吸引到了我。因为在本科学习阶段,我所深入学习的考古学、博物馆学等课程,都需要使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并且我的个人研究兴趣主要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因此就选择了申请这个专业。

正式就读以后,我选择学习的课程包括

  • 中国宗教(Chinese Religion)
  • 陶瓷器研究(Chinese Ceramics: From Tang to Qing)
  • 唐代政治史(History and Civilizations of the Tang Empire)
  •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Contemporary China-Southeast Asia Relations)
  • 近代南洋华人研究(Prominent Nanyang Chinese in Modern China)

等课程,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国际政治、文化人类学等领域,范围相当广泛,可供大家参考。


从上图可以看出,除了我所选择的课程,该专业还提供了更多方向和领域的研究思路。总之,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文专业”,而是一种培养综合型学术人员的、具有试验性的专业。

 

 

02

「新加坡独特的文化土壤」

 

 

康格温教授在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这门课的开始曾向我们讲过:“在大汉文化圈消失的文化因素,往往会在小汉文化圈保存下来。”所谓“大汉文化圈”,指的是中国大陆所传承的有一定“正统性”的文化区域,而“小汉文化圈”则特指为海外华人群体所保留的文化区域。海外华人研究,离不开对于社群、会馆、建筑、民间信仰等符号的探讨,该研究所需要的正是真正深入到海外华人群体的文化土壤之中。

新加坡是一个特殊的国家,它国土面积极小,但是却能作为华人文化、印度文化、马来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种元素保留且糅杂的“温室”。这背后的复杂因素无需赘述。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华人群体在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峇峇娘惹”、五脚基、乩童、宗乡会馆等在其他国家(如英美)见不到的文化奇观,而这些正是当代汉学研究进行扩散吸收的着眼点。

(田野调查)


纵观我仅有的一点学术经验,我个人在研究中所着迷的,往往是不同文化进行交汇的节点。在新加坡,这种感觉无处不在。幸运的是,我在新加坡求学期间,正值疫情的平稳期,我们有机会进行田野调查,前往凝聚新加坡华人史的直落亚逸街。

(直落亚逸街)


直落亚逸街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的象征,这里汇聚了代表华人闽、粤、客三帮的天福宫、庆徳楼、以及海唇福德祠,也有属于道教的妈祖庙。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紧挨着天福宫左右,还有阿尔阿布拉回教堂和纳宫回教堂,此外,仅在一箭之遥,便是卫理公会礼拜堂。

在这里,华人群体的宗族与海神相辅相成、印度回教徒与天主教徒紧紧相邻、妈祖与圣母共同保佑。在这些建筑中,融合无处不在。天福宫的门神中有印度人与马来人形象,而用闽南语布道的卫理公会礼拜堂也叫“福建教会”,这是一座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的华人教堂,建筑独特,屋顶就像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

(卫理公会礼拜堂)

 

除以上所描述的,在有关文化人类学的课程上,同学们借由小组作业带来的灵感走遍了新加坡的各个角落。如何点一杯真正的海南咖啡?如何品鉴娘惹菜与娘惹糕?如何做出已经濒临灭绝的海南鸡饭团?如何进行拜太岁?……这些问题驱使着我们不断进行着田野调查与访谈,最终形成了一篇篇论文。在课堂上,老师所启发我们的,是一种进行发现的好奇心:以往所熟悉的东西,在新加坡这里,会变得有所不同。

(海南咖啡)


不得不提的是,在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的规划下,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分布有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其中,亚洲文明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正是新加坡进行身份构建的中心战场,也是博物馆爱好者的天堂。

 

 

03

「国大的资源优势」

 

 

对于计划留学的小伙伴来说,NUS具有不容忽视的资源优势,抛开其常年位于亚洲第一的排名,NUS这个符号在新加坡本土不失为一块万能的“敲门砖”。举个简单的例子,班上一些同学在一家娘惹菜餐厅进行学术调研时,因为餐厅老板注意到他们身上穿的是NUS的文化衫,不仅饭菜全部免单,更欣然接受了访谈。

当然,打着国大的招牌“蹭吃蹭喝”不是我们就读于这所世界名校的主要原因。师资力量、学术氛围、文化资源才是考量的关键。

中文系有学术界具有声望的名师,如

  • 丁荷生教授(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宗教史:道教史、中国区域史比较研究、东南亚兴化人的庙宇网络等)
  • 徐兰君教授(研究方向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及电影、当代青年流行文化研究及现代中国儿童文化史、现代中国都市文化史、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及中国女性作家研究等)
  • 彭睿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认知功能语言学、语法化理论等)
  • 劳悦强教授(研究方向包括:中国思想史、儒道释文化及互融、儒学发展史、中国古代妇女研究等)

……

NUS的学术氛围绝对是值得夸耀的。新加坡常年温热多雨,教学楼之间往往以长廊相连,这些连廊中摆放着带充电处的长桌,无论何时都可以见到同学们学习和讨论的身影。草坪上,楼梯上,咖啡厅里,食堂里,这些都可以变成讨论桌和自习室。老师们也常常24小时回复邮件,也可以到他们的办公室坐坐,探讨各类问题。

毫无疑问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为我的专业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国大的博物馆中有大量瓷器和南洋画派的作品收藏,因此成为老师们进行授课的重要场所。老师们带领同学前往国大的博物馆,亲自为我们讲解和展示各类珍品,让书本知识变得易于吸收和理解。

(国大博物馆)

 

系里也会为我们请来新加坡各界的专家进行授课。如陶瓷器研究的老师是新加坡陶瓷考古第一人——戴柔星先生,他的课程不仅专业性强,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我选的另外一门课的老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陈刚先生,他曾在2020年美国大选期间受邀成为《联合早报》的评论员,进行直播分析。

(陶瓷器课上的样本)

 

当然,学术研究时常会涉及到“师门”问题,学者之间离不开提携、合作、竞争。在国大中文系,教授们不仅可以为喜爱学术的同学提供知识,更可以提供推举的机会。小到为同学们写读博的推荐信,大到介绍实习和研究项目,国大中文系一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会使任何优秀的学子被埋没。

(我们写的书)


新加坡是一座美丽的小岛,西海岸的夕阳、圣约翰的沙滩、芽笼的破旧天主教堂……文化的碎片和热带的暴雨,这是多么令人难忘、值得投入感情的地方。

 

以及,如果你到了新加坡,记得喝一杯Kopi~

指南者留学老师
您正在预约联系老师
简单填写基本信息,完成导师预约
以下信息仅供导师提供定制服务,我们承诺保护您的隐私安全
*手机号码
*目前学历
本科大四
本科大三
本科大二
本科大一
硕士在读
博士在读
其他
*留学意向地区
提交
预约成功
顾问老师将尽快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返回首页
下载指南者留学App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