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指南者留学学员W同学
美国社科PhD在读,香港中文大学硕士
小编寄语:谨以此文,送给考研失利、等待offer以及无数正在失意的人
虎年已至,大家的新年过得怎么样?中国的农历新年或许给一些人带来了特有的习惯,因为不同于国外在圣诞、元旦有较长的假期,中国人往往在春节期间有更长的休息时间,大家因此会在这个时期有更多思考的余力,许多人的“新年计划”也是在这段时期成型的。
但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不妨保留一些反思的空间,回顾一下过去的一年。自己如何评估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否在“躺平”和“内卷”的两种心态和行为之间反复摇摆呢?
在这两个词被广泛应用之前,努力还是单纯意义上的努力,努力的反义词,也只是字面意义上的不努力,但在被赋予情绪价值和收益价值后,现代人理解起“躺平”和“内卷”的时候总有一些无奈顺应时代的意思在。
有些学者关注到这一个现象,他们讨论在躺平和内卷之外是否还存在另一条路,但其实这个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有人可以提供“是”或“否”的答案,即如果不躺平或不内卷,是否有一个固定的选项可供选择,而是在用看似闭合的问题迫使当代以年轻劳动力为首的每代人去思考自己现在人生正在前进的方向是什么,是不是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了自身的独特性?
相信关注这个公众号的大多数同学还是在身体力行地“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但在奋斗的过程中,人也难免会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在心态层面上摇摆不定,被推向随意一个方向,这些因素有很多,今天这篇文章试图讨论其中之一,即,被外在因素“拒绝”或是“否定”,理应对人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其重新审视?
现在申请季还没有结束,或许有的同学已经拿到了理想的offer,也可能有的同学只是单纯的拿到拒信。同理,对于一些低年级的本科生来说,有的同学已经成功地积累一段又一段big name实习,有的同学则被心仪的岗位拒之门外。
我非常能共情后者,因为在我开始读博前,我的申请季也惨淡得看不到光明,由于申请的地区有时差,一向自认为睡眠质量很好的我通常会被晚上微弱的邮件提醒音吵醒,勉力睁开双眼看到的往往也都是一些大写的“sorry”,于是心情跌入谷底,更加难以入眠。
被这类情绪包裹是很头痛的事情,但似乎也没必要把它当作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因为被一个项目拒绝也不代表被其他的项目拒绝。换个思路来说,如果把认定自己qualify与否的决定权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寄托于所谓的admission committee上,放眼这个世界的可能性,总有一些项目会接纳自己,提供自己所希望的平台,因此人也不会轻易衍生出“我不适合继续读书”的躺平感或者“我要自己的履历再有无数丰富的经历”的内卷欲望。
于是在我开始项目以后,对于“被否定”这件事情又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不在于考虑是否要“换条路走”,而是考验自己是否有坚持走这条路的决心和信念,因为如果从未尝试过,何谈知道自己适合不适合呢?
我有一个博士朋友自称躺平大佬,她认为自己的躺平始于大一,有一门课她按照以往同学的经验认定自己一定不会挂科,但却在期末意外的拿到了0分。于是这样的一个和过去经历形成非常大的反差的“事故”,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她躺平的心态。
这种情绪模式或许和现在的很多情景也很相似,往往开始于被(自己所感知的)不公正/不平等的对待,刺激人产生强烈的情绪如愤怒,焦虑,悲伤,继而认识到事情发生了,结果就很难被改变,抑或是在这个结构性的组织内部,个人做的一些努力也很难被认可或者认识到,于是认为“看破红尘”,开始躺平。
从我朋友的故事来看,她看到零分的那一刻太过震惊,以至于未来很多年都忘不掉。尽管对别人来说这件事看起来没那么重要,但是应该可以理解这样的心境,它在我们成长旅途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总要面对第一次发生的事情,但是当这种事情是不太愉快的“被否认”事件,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或许愈发难以承认它。
很多事情不是需要读博才能感受到的,但是读博的确能放大人对于一些事情的敏感度,比如说被拒绝这件事。读博本身,就是以背负的拒信开启新的一段背负拒信的路,从申请开始,到学术生涯的结束,这一路漫漫其修远的过程里,很难有一帆风顺的时候。尽管功成名就的学者,也需要面对时不时的否定和质疑的声音,在知识中寻找支撑自己的线索以及可以同行的伙伴。
学术和艺术在这一点上或许有着相通之处,在初期的学习技艺和基本功的过程中,思想和风格都没有完全成型,因此认为“被拒绝”后还有退路,可以转变方向;但是等自己发育成熟后,被拒绝的原因又不光停留在作品本身,那时候信念就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不光是对于支撑走完这条路而言,并且还能让人相信自己从事的创作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看完这篇文章是否能对你产生一些观念上的影响呢?或许它不用是巨大的改变,因为此文目的也不在于说服你去选择某一条路,放弃或者开始一次求学的申请,它的意义仅仅在于提出一些问题:被否定的现在不代表被否定的未来,哪怕未来、人的余生都在被否定中度过,我们拥有的核心信念、价值观以及人生计划,受这种外力影响的程度又该是怎么样的?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被否定的事件发生,都会是一个很好的defend自我的契机,而不是让人垂头丧气的预兆。被否定的事情的价值在某处、某个时代没有办法得到印证,不代表在其他地方、其他时机也得不到肯定。修炼自己的核心内在,应该是这个时代需要被重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