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四年、考研/留学、实习工作,应该是当今社会绝大多数学生即将经历或正在经历的一段路,每一个人都在其中慢慢摸索。这个故事可能会很长,丰富而精彩,这个故事也可能很短,转瞬却又热烈。今天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将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从本科到留学:就业导向+实习探索
应该同很多很多人一样,由于种种原因,我无奈选择了一个之前没有了解过的学校和专业,开始一段未知且迷茫的大学生活。于我而言,作为一个文科背景的高中生,还比较幸运地拿到了一个就业市场上认可度还可以的211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专业也选择了听起来很高大上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印象中录取通知书到来的一刻,我仿佛已经看到四年后一个精通外贸、经济且英语非常流畅的自己。
之后几年的本科学习,社会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只不过对于象牙塔中的我们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就业市场导向的更迭与转变。大一时候热衷于四大,大二转变成快消,大三开始关注券商和投行,大四又逐渐转向互联网。大厂和产品一下子变成了优秀毕业生和高薪的代名词。
一方面或许是受到就业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个人对实习的重视,我从大二就慢慢地开始自己的实习生活。但是和很多深耕某个领域或某个岗位的同学不同,我基本上一直在跨领域体验不同的公司和岗位氛围。大二作为学院学生组织储备负责人,被学校推荐到法院民庭协助经济案件卷宗整理,大三暑期申请到某腰部证券的研究所负责交通运输的行业研究,后来转移到某文旅地产公司人力行政部负责公众号运营、会议组织等行政工作,最后在某小型初创型外贸公司负责海外市场拓展的任务。随着不同实习的深入和体验,我逐渐感觉自己并不喜欢也不适合之前做过的这些工作,正好也恰逢大厂的热潮逐渐兴起,我便把求职目光放在了互联网行业。
经过短暂的评估后,我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背景的本科生,上学期间也没有相关大厂的实习经历,无论是基本技能还是和同届相比的竞争力都比较弱,便想到通过读研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在国内读研的话,与互联网相关的大多都是信管、计算机等专业,对于一个纯商科背景,毫无编程能力基础的我来说,专业跨度相对较大,难度较高。恰好此时正好有关注到留学,本身就对国外的教育与生活充满好奇的我详细地搜索了一些院校和专业信息,发现华威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有细分数字与数据科学方向,课程安排上会涉及云原生、网站搭建与Python,并且接受没有计算机背景的学生申请。
所以我在保留经济学相关专业的申请基础之上,重点关注并申请了该专业。在通过指南者留学成功拿到几个offer之后,考虑到未来从事互联网行业的职业路径,以及在专业背景上更加符合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我便确定了前往华威大学攻读电子商务硕士的决定。
从留学到实习:实用课程+实践操作
现在的我已经毕业走进职场,以我现在的角度来说,华威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对我来说是一把钥匙,一把开启我从事互联网事业的钥匙。
从专业角度上讲,这个专业除了基本的电子商务、经济等宏观知识之外,更多涉及了我本科没有接触过的内容,包括云原生、数据可视化、网站设计、流程图与原型图、python等。而其中的流程图、原型图与相关软件的使用正是大厂产品经理写需求文档所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而python、数据可视化也是产品运营工作中非常加分的能力,至于其他的例如云原生、数据库等基础知识以及课后相关小论文的撰写,也给我这种非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补充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些高相关性课程项目的经历,丰富了我的简历,使得我在毕业之际有幸拿到了第一份大厂的运营实习,也为我后面其他的实习与秋招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该岗位的三个月实习后,内部进行转岗,申请移动到另一个核心业务的产品运营岗位继续实习了三个月。在这份大厂实习过程中,其实能明显地感受到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课本知识、小组作业与课程论文往往会假设一个虚拟且难以验证的社会背景,几个人的小团队往往需要负责整个项目的所有活动,可能是某个网站的调研、搭建与运营。而公司实习则会安排你负责一个几百人的大项目中的某个小业务,需要考虑到很多落地且实际的因素。不过还好有留学期间学习到的python技能帮我进行了数据抓取与清理,也有利用公司平台进一步学习了关于SQL的基础代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背景与经历,以应对即将而来的秋招。
秋招+工作初期感悟
现在回想起去年回国开始实习+秋招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很累了。我印象中自己去年3月就开始在英国跨时区进行暑期实习的面试,6月回国后一边准备实习,一边学一些互联网产品与运营的技能,并不断地更新补充自己的简历。大概是从9月份开始,每天的节奏就是,白天去公司实习,中午利用午休时间做秋招笔试、投简历、面试,晚上下班后写硕士毕业论文,基本上每天都是凌晨2点后才能休息。
不过熬过了最辛苦的几个月后,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年,还是有拿到几个不错的大厂offer,目前也已经进入公司一个月,刚刚主讲了自己的需求评审会,在各位同事的帮助下,逐渐适应了新的节奏与生活。
新的工作岗位依然是产品运营,但是不同公司和业务的定位还是有所不同的。之前的产品运营工作更像是一个营销岗和策略岗,需要写一些宏观的拉新促活留存方案。但是现在的产品运营工作,更像是一个产品岗,或者说更加多元一些,不仅需要写需求文档,更多地关注一些微观的产品路径与转化,也需要写一些活动方案,会更加关注如何落地与活动价值。产品也从“C端+B端”变成了“C端+B端+G端”,挑战与难度都多了不少,不过这也正是我喜欢的地方,我也是在慢慢适应、慢慢学习中。
不过似乎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市场也在持续转变。虽然现在依然有很多应届生在继续卷互联网,但是大家的追逐与热度随着大裁员慢慢褪去,逐渐转向实体、国企与体制内。从我个人体验与经验来说,我个人的经历其实就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群体的缩影,从开始的迷茫,到海投尝试,后来逐渐找到目标,进而针对性地丰富背景,最后锁定职业方向,拿到心仪的offer,开启一段新的职业生涯。很多人可能会卡在某一步停滞不前,我建议大家迷茫的时候,就行动起来,只有尝试了才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
至于秋招的第一份工作,还是非常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的头部公司,尤其是工作的前几年,头部公司所带来的培养、平台以及简历的背书是小公司所无法提供的。至于到底要从事哪个行业,建议大家可以先海投起来,根据最后的offer,再结合个人的喜好与匹配程度进行选择了。
最后附上我秋招面试自我总结的12个常见问题,分享给大家:
自我介绍+行业/岗位/公司了解+简历深挖+情景模拟+宝洁八大问+反问
1、中英文自我介绍;
2、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尤其是自我介绍中专业匹配度低、实习时长短、实习行业与岗位跨度大);
3、你对这个行业有什么看法与了解;
4、你对这个岗位有什么看法和了解;
5、你对我们公司有什么看法和了解;
6、简单讲一下你的某个实习经历(STAR原则+专业\易懂关键词+量化数据);
7、你觉得你在某个实习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8、那我们现在假设一下,如果你是…,现在有一个…的项目背景,你会怎么安排(问题关键点在逻辑与思维,具体方案与内容是其次);
9、你在实习或者实践经历中最有挑战的事是什么;
10、你在实习或者实践经历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有冲突的地方,是怎么解决的;
11、你在实习或者实践经历中有没有体现你领导力的地方,是怎么解决的;
12、你有什么问题想问我的吗?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故事了,希望能看到这里的同学逐渐找到自己的目标,无论是留学申请还是秋招求职都会有满意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