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家长观点的第六期,我们邀请到了指南者留学学员周同学的妈妈。由于高考分数和本科学校档次的差距,孩子本科四年在一所双非大学的师范专业度过,能去留学,更像是弥补她自己的一种遗憾。外界一直都传海淀妈“鸡”娃有方,那么,作为家长的真实状态和想法是怎样的?
学员背景—周同学
本科背景
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师范
GPA:87.4 雅思:7
录取学校(2022年秋季入学)
我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的孩子从小就比较要强。小升初的时候,孩子成功考取了海淀区“六小强”之一的十一学校二四制实验班。后来想是孩子自己给自己太大压力了,高考时只考取了629分,这个分数在当时可以去外地的985和211,在北京也够上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这样的学校。
报志愿时,我觉得我们做父母的眼光太狭窄了,只想着孩子最好留在北京。女孩子嘛,去一所普通师范学校将来当个老师,不想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所以没有考虑到孩子不去985、211会对未来有什么影响。孩子也比较尊重我们的意见,于是选择去了首都师范大学。
在孩子未成年时,我们对孩子的规划较多,但是当孩子成年后,可以说我们对孩子的规划反而没有那么多了,能不干涉孩子的地方都尽量不干涉孩子。但是,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我觉得家长还是要把把关。我认为家长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要就看着孩子自由自在地在麦田里奔跑、玩耍,但是当孩子一旦要走偏,要奔向悬崖,就必须进行阻拦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作为妈妈,和孩子相处得最近。虽然孩子貌似去了父母认为的本科大学“舒适圈”,但我感觉孩子并不快乐。她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经常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大三上学期,我们探讨过考研,也曾经想,就考本校的专硕吧。
不过,知子莫过于母。我深知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她应该去更好的学校读研。于是,在大三下学期,即使在疫情的阴霾依旧笼罩的情况下,我萌生了让孩子去留学的想法,并与孩子一拍即合。即使后来孩子被本校保研了,我们也同意她放弃了,只为圆她一个星辰大海的梦想。
对于升学的两条赛道:国内考研和留学,我的看法大致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国内考研很卷,每年报考人数都在大幅增加。相比之下,留学似乎是一条不那么拥挤的赛道。然而,当我陪伴孩子走完留学申请的路途后,我感觉留学同样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心血。
国内考研是一年的发奋图强,留学硕士申请是三年的细水长流。
总而言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认为喜欢探索、适应力强的孩子是适合留学的。喜欢探索意味着孩子愿意跳出舒适圈,去更广阔的世界闯荡;适应力强意味着孩子拥有在异国他乡迅速融入当地环境和学习生活的能力。
有了留学的想法,我就帮助孩子寻找留学机构。孩子通过网络了解到指南者留学,并让我添加了指南者留学夏老师的微信。随着谈话的深入,我对夏老师的专业能力非常认可,有不懂的留学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且有效的答复,对孩子留学上的定位也把握得特别准。有这样的知识渊博的老师,可想而知这样的机构也是会非常靠谱的。于是,我和孩子商量后,就签约了指南者留学。后期对接的Shirley老师也非常好,办事麻利干脆。
在选择留学地区和学校上,我们主要考虑了香港的学校,因为香港离内地比较近,而且文化上一脉相承。另外,香港虽然只有八所大学,但是大学的国际排名都很靠前,这也是让孩子心动的地方。
最终孩子被四所QS前50的大学录取,孩子选择去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数学专业。据说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占地面积最大的大学,里面有35个食堂。孩子去那里,可以一饱口福了。
留学,身体和心灵都要远行
留学对孩子和我的意义重大。
对于孩子来说,她能去QS前五十的大学上研究生,一来弥补了本科双非的遗憾;其次,她可以离开父母羽翼的庇护,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去远方体验新鲜的学习生活。留学可以让她的心境和视野更加开阔,眼光和目标更加长远。
对于我来说,我看着孩子不断地成长并默默倒数着她前往留学的日子,也由衷地感到喜悦和一丝不舍。留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出行,更承载了整个家庭的殷切期盼。
我希望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锻炼自我独立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可以增长见闻,去接触过去未曾接触的新鲜事物,突破固有思维,让自己的人生多一种可能性。我希望孩子的身体踏出去远行时,心灵更要真正地去远行,这才是留学的意义所在。
作为家长,我对于孩子的留学申请之路真的感触颇深。有几点建议,希望给想留学的家庭以启发。首先,985、211的本科背景确实在留学申请中很吃香。其次,留学申请务必要早规划、早申请。最后,找对好的留学机构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和孩子非常庆幸选择了指南者留学这个机构,拥有理想的申请结果离不开专业机构“及时雨”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