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过英国的同学应该知道,帝国理工学院在国际学术界的声望还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所有理工科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之一。19fall帝国理工本科申录比高达8.5:1,部分专业申录比高达12:1甚至于20:1,近几年这个比例应该更是有所上升。
除此之外,帝国理工学院位于英国伦敦南肯辛顿郡。伦敦也一直是一座广受留学生青睐的城市,街道上遍布餐厅、酒吧、剧院、体育场、历史和文化景点等,留学的课余生活会十分丰富多彩。地理方位的优势也是帝国理工学院申请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申请经历和留学生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留学规划&申请复盘
其实留学这个念头在我高中的时候就萌生了。当时我就想要接触不同的教育体系,体验不同国家的生活。其次,身边有很多哥哥姐姐都是选择本科在国内感受大学生活,积攒国内大学里的朋友与人脉;本科后再出国读硕士,可以短时间内拿到硕士学位,同时又比较“经济”地体验了国外的学习和生活。留学经历还可以助力以后的职业道路。
最终我决定也是如此,先在国内读本科,而后出国读硕士。幸运的是我的父母也支持我的决定。也正是因为有了提前规划,我并没有纠结在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的选择中,浪费多余的心力。这份坚定也为我落实本科期间的每一步奠定了基础。
通向帝国理工学院的路,起而行之。我本科是国内某双非院校的学生,专业为土木工程。而帝国理工的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又是全英第一。很多人觉得我这样的学校背景肯定不会被帝国理工录取,但是IC作为我一直以来的dream school,我想去IC学习的心是十分坚定的,因此本科期间我抱着强烈的渴望向着IC努力,最终结果也如愿以偿。
其实英国G5的申请并不像大家想得那么难,我觉得审理还是更看重综合素质的。虽然学校背景可能比不上985院校,但只要我们提前规划好自己大学里的目标,并一步步去落实,就没问题。
本科期间,我曾获优秀毕业生、综合奖学金、专业特等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等评优奖项,也积极参与课外学术、文娱比赛,获得了我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总计10余奖项。另外,我也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课程项目、校外实习等,在项目和工作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一系列的背景弥补了学校背景方面的劣势,成功助我收获了IC的offer。
那么该如何提前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呢?这里有一些小建议给大家:
1. 绩点很重要!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学习。
2. 语言成绩要过关,根据要申请专业的要求提前准备!注意:雅思和托福成绩的有效期为两年,要确保入学时语言成绩在有效期内。
3. 兼顾软实力!科研成绩、交流经验、实践及组织活动、荣誉奖项、个人技能等方面,都尽可能地充实自己。
4. 趁早规划,尽快着手确定所要申请的专业,提前从想要申请的学校/专业官网了解申请要求、课程设置、历年申请形势等情况。
后疫情时代留学在伦敦
IC位于South Kensington,伦敦最繁华地区之一,校园和部分教学楼就挨着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和伦敦科学博物馆,距离海德公园只需步行1分钟。不过IC的校园建筑和牛剑、杜伦那些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相比,可观赏性确实低了一些,建筑风格就像理工男的格子衬衫(手动狗头保命)。但由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加上伦敦地区的消费还是比较高的,留学一年的预算比其他大学要多出很多。
01 课外生活
但贵有贵的道理。在IC,从学校走两步就可以去超美的Hyde Park 的草地上坐下来野餐,也可以去Convent Garden 逛街,再走两步就可以去National Gallery 看画展,绕过Chinatown就是知名的Trafalgar Square ,再绕两步就是大英博物馆。除此之外,还有圣保罗大教堂、伦敦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等著名景点。著名的伦敦西区也是戏剧爱好者的天堂,白金汉宫哈利波特相关的纪念馆,神探夏洛克福尔摩斯纪念馆,莎翁剧场等等。
It is never boring in london.
除此之外,伦敦周边的小镇,以及其他英国的城市也非常值得去。虽然我去伦敦的那年赶上了疫情,但也完全阻挡不了大家出去玩耍的心情。放一些美照给大家看看~
02 课堂学习
再带大家感受一下疫情下的学习生活。由于疫情原因,去年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决定出国。
第一,能申请到帝国理工学院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机会非常难得,我舍不得放弃。再者,我觉得时间很宝贵,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学很多知识。如果我再等一年的话,疫情不一定能够结束。另外我个人觉得国外其实没有那么危险,就顺其自然,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就行。学校也把一些课程转成线上进行了,避免了大家高密接触,生活其实还是正常进行的。
分享一下我在伦敦帝国理工上“网课”的真实经历。拿我们其中一门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来举例吧,这门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是它有大量的团队作业,因此也对我们有着极高的“线上团队合作”与“线上团队管理”要求。
老师会把班上的同学分成每组10人的小组,共5个小组。项目背景是探究英国高速铁路HS2段的可行性,每组选择一个方向,对此项目进行疫情、低碳、连通性、成本、容量等5个层面的分析。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来,这个项目不仅要求我们组内要有合作,组外我们也要和其他组做到及时的信息沟通,并最终作为集体将成果汇报给老师。其实就是一个十分接近于真实工作的项目任务。
在往年,这门课的授课方式是:每周一次三小时的lecture,讲完课程内容的剩余时间,大家可以在教室或课后约见面进行线下讨论。而去年,这门课改成了全程线上授课,因此上课的时候我们要不断的切换rooms,一会儿上课,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派个代表进行组外讨论。电脑都被我们玩出了花儿!
而疫情期间的线上讨论对我们的要求也比较高。班上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比如俄罗斯、法国、丹麦、非洲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当地等等,有很多人都在自己国家呆着根本没到英国。所以当课后我们约讨论的时候,这复杂的情况也对我们的时差计算能力提出了要求。找一个大家都醒着的时间十分不容易TT。
并且这种线上讨论,你要打开摄像头,挨个发表建议,本“社恐”都强行变成了可以刚起床蓬头垢面,就用蹩脚英语和大家讨论的“社牛”。你问我为什么不翘课,因为一个组就那么几个人,老师还机智地凑了个整数——10,扫一眼rooms就可以看出来哪组少人。所以,最后我还是硬着头皮变成了“社牛”。
总之,去年一年的生活充满了平时体验不到的乐趣,也锻炼到了我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是非常有收获的一年。除此之外,大家还比较关心的线上学习的质量问题。
其实线上学习并没有限制你接触学校资源的机会。学校图书馆可以随意进入,也有线上图书馆,里面可以找到足够多的资源。有问题的时候也可以随时电邮老师,并没感觉到和往年有太大区别。反而可能因为每天去学校上课要在路上花时间精力,去图书馆学习查资料也得想办法占座,我会感觉在家学习时间安排更弹性一些,随时随地抱起电脑就能学。并且线上授课软件还可以实时显示字幕,拯救了本听力落跑选手,这不比坐在教室“云里雾里”高效多了!
网课总归是有些遗憾的,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对我来说上网课最大的问题是,当我很长时间感受不到学校的环境氛围,见不到一起上课的小伙伴们时,我会感觉学习时有点孤独,动力不足。但大家都试着小范围聚在一起学习,在氛围感这方面做到了自给自足,还是缓解了这份孤独感。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网课网考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适应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IC的老师们都非常用心,从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线上教育体验。他们的努力也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把握线上教育的优势,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总之,我感觉我现在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坚实有力的,未来也闪闪发光的在等着我去拼、去闯。希望有留学想法的小伙伴们也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规划,做好选择,不要因为疫情阻挡了自己探索世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