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指南者留学学员F同学
21fall香港中文大学广告学硕士
南京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
我是香港中文大学广告学2021届的毕业生,毕业后顺利留在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今天主要讲下我留港找工作的经历,希望给有意向留港工作的同学一些参考。
留学给我带来了什么?
据我了解,许多同学选择在香港留学,很一大部分原因是港校的毕业时间让毕业生可以参加两届秋招,就相当于有了一次试错机会,离自己的dream offer更近了一步。
这确实是港校留学的一大优势,不过就我自己的求职经历而言,我觉得在港中文学习给我带来的并不只是两次秋招机会,还有在学习中培养的能力和十分有用的求职资源。
- 港硕,点满求职技能
我在中大读的是广告学,一个十分令人头秃的专业,每个学期虽然没有多少纸笔考试,但总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project在等待着我,而且各个project都需要产出很多新的想法,以致于我经常陷入灵感干涸的状态,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创意来做好一个项目。
不过,吐槽归吐槽,密集的课程设置和小组项目也让我点满了multitasking和teamwork的技能。很多时候我一天要和不同的队友开五六个会,一小时前还在为某护肤品的品牌营销头疼,马上又要准备好一个快时尚品牌的市场进入策略,可以说每天都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锻炼。
虽然很累,但这些project在我后来找工作时相当有帮助。因为老师会邀请真实的客户来给我们布置任务,听我们的final presentation,并给出专业的评价,甚至还有可能采纳我们的想法。找工作时我也选择将项目中自己完成的部分放入简历和作品集中,这样既能够更生动地让雇主了解我的能力和长处,也能让我在面试中有更多可以分享的内容。
在面试时我也遇到了好几次的突击模拟presentation(比如20分钟内做出某饮品的品牌营销策划案并进行五分钟的汇报)和群面,所幸凭借平时在课上临场发挥的经验,我都能比较熟练地调动自己的专业知识,顺利地完成整场面试。
此外,我们专业还安排了company visit,由教授带队去到某国际4A广告公司,不只是单纯的参观公司,更像是一次小型的线下宣讲会。HR团队给我们介绍了公司整体的架构,而各个部门的经理也都讲了各自团队的职能和团队间的合作日常,于我而言也是对一个行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 港中文就业资源
除了学习上的帮助以外,学校还给了我们许多额外的支持。
内地高校每到校招季都会有企业宣讲会,港校其实也是。因为香港高校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也是比较重视的,所以学校通常都会设置相关的就业帮助机构,如中大就有就业策划及发展中心。
就业策划中心在每个月月初会将整个月的宣讲会日程表发给我们,其中既有base香港的国际企业,如微软、谷歌等,也有内地的大厂,如腾讯、网易、海信等。而且,这些宣讲会并不像秋招春招一样有固定的时间界限,而是全年都会有,学生都可以视自己的兴趣参加。
因为疫情,我参加了几场线上的宣讲会,HR和部门经理在会上分享了很多关于港校生就业的信息,包括投递时间点,职位要求以及针对留学生的特殊政策,每次都是干货满满。
除了利用宣讲会这一求职资源以外,我还参加了学校提供的mentorship scheme,大概内容就是学校会根据你的毕业意向(求职/继续深造)为你安排一位已毕业学长或学姐作为mentor,分享他们自己的经验。
而我有幸认识了一位在国内领先的科技公司工作的学姐,跟她从选课聊到就业,再聊到香港哪里好玩哪里好吃,学姐作为mentor(大佬)真的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也是学姐鼓励我试着留在香港工作,真正地去接受自己不熟悉的事物。
留港求职经历分享
因为内地来港学生毕业后都可以申请IANG签证(非本地毕业生留港签证),毕业生们可以拿着这个签证在香港找工作,有效期为一年(无论有没有找到工作都可以在香港多呆一年)。
而且,刚刚上文有提到,香港的招聘与内地不同,并没有分出类似秋招或春招的求职季,也没有对毕业时间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在四月课程快结束时,我准备好了简历后就直接开始投工作。
一开始,我投了数十家FMCG公司,像宝洁、联合利华、卡夫亨氏、可口可乐等,想在甲方做做市场营销或者品牌策划方面的工作,但结果大多是石沉大海。有的虽然拿到了面试,但面试过程中因为粤语表现不佳和一些其他原因,所以常常都是一轮面完了就杳无音讯。
后来我了解到,这类公司一般都想在香港制定本地化的营销和品牌战略,所以他们大多只想要local和深谙当地市场文化的人。
但是,港漂与local相比也并非没有优势。近年来,许多内地公司都开始部署自己的海外战略,香港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还有一些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也会选择香港作为切入点。
因此,我决定调整自己的方向,转投一些有内地背景或者国际性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语言要求通常是普通话或者英文,不仅能够让我在竞争中不会处于劣势,还能增加我成功的几率。而且,这类公司的许多职位都与双语传播相关,跟我自己的经历十分契合。于是,我准备投奔专业领域公司(professional services company),比如金融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决定在这些公司里做in-house marketing的工作。
大概过了一个月,经过一系列学习、投递和面试后,我终于收到了现在公司的offer,在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做marketing,帮助律所在市场竞争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我很喜欢这个工作给我带来的挑战和专业思维的培养。目前也打算在这一行继续做下去。
其实无论是在内地还是香港,找工作的过程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曾经也有这样的无奈,一个月连续投了二十多个工作,但是一个回复都没有收到。现在的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放弃,也希望学弟学妹们未来在毕业后求职的过程中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就选择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