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指南者留学特约作者·H同学
21fall曼彻斯特大学数字技术、传播与教育文学硕士
我毕业于曼大MA DTCE (digital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通俗点说可以理解为传媒与教育,一句话解释就是:用科技和传媒手段去做教育。本篇就读体验我将为大家从多方面介绍一下这个项目以及我在曼大读书的感悟,推荐给语言专业、教育专业、传媒专业的人。
就我实地走过的英国高校来说,曼大是相对很开放的校园,和城市没有明显边界感,体现在学习和生活都非常方便,如果没有对于伦敦院校的执念,又比较向往大都市一点,曼大会是很好的选择。(比起很多在村里的学校,或者在小城市的学校,生活会便捷出一大截)
曼大的学习场所我个人最常用的就是主图和aglc,没有意外就是风雨无阻在开门,经常坐很满,学习氛围很浓。
(曼大图书馆)
在曼大学习,最直观的感受是知识系统与在国内有很大的不同,每一门课程都能让我对以往理解的学习有更新的认识,下面就开始我的曼大就读分享~
(这是我们项目的完整课程名,下文中我将写缩写)
一、核心/必修课程
- ETC:所有人都会学的一门理论实践双飞的课
教授叫Drew(没记错是Leeds毕业的,博士,好像搞过政府或组织决策相关的东西,主要研究media literacy这种内容),我们这届开玩笑喊他曼大斯内普。讲课是标准的英式幽默,人很风趣,每次读他的课程邮件都好像能听见声音。
授课内容是理论导向的,有一定难度,但是课程的考核设置非常丰富,会有博物馆这类让你去实地观察,然后小组讨论写报告的实践,最后考核是用课程学到的理论去分析、反思、评估一个教育项目。
- EER/ERM:分别在1,2学期,这两个课针对提升科研能力,直接帮助就是写论文和毕设
如果你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做过系统的社科类的研究,这门课会让你学到很多东西,从如何批判性地阅读文献到具体一篇论文的每个部分的书写规范,从问卷设计到数据分析编码,都会涵盖在这门课里。如果你将来有计划走社科类的科研道路,你能基本掌握所需要的技能和方法。
这两门课没有固定教师,是一个老师讲一个专题来进行,老师授课风格还是蛮多元的。考核方式是:文献分析report、literature review书写、开题报告书写。
从我这届开始dtce这个专业的这门课和同学院的其他专业分开了,因为这个专业比很多其他教育类专业更综合,需要的技能比较特殊,比如有人会想自己设计一个教育工具,会写design的论文,而普通教育相关专业不太涉及这个方面的内容。
DAC(一门提升学术能力的课,不考试)
对于学术能力真的很薄弱的学生,专业开设了这门类似workshop的课,形式上几乎都是小组授课或是同学讨论,主要针对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选修课程
Dtce的选修课程非常丰富,如果你更感兴趣教育理论,会有很多重理论的课;如果你感兴趣科技,会有AI和大数据这类课;如果你是语言学习者,也有很多针对语言学习的模块。总的来说选修课就和这个专业名称一样复杂。
以下是我选修的几门课程:
教育视频制作导论:一门完全是实践的课,就是教你如何去做教育类的视频,视频内容的设定,脚本撰写,设备使用和拍摄技巧,都会涉及到,教授是从新西兰来的,非常亲切,结课作业是组队拍视频。
语言学习与技术:这个教授是院长,教完我们光荣退休了。大致就是语言学习中会用到的各种科技,逐一讲解和展示使用。课程节奏相对慢了一点,对语言学习感兴趣的人可以试试。
可持续教育:这门课涉及的内容在国内还是蛮新的概念,大致是如何通过教育去宣扬可持续的理念,课程偏理论一些,susan讲课节奏真的很容易跟上,很多很复杂的东西都能理解。考核方式是做pre和写blog,很锻炼演讲能力和非严肃学术写作能力。
科技、媒体和信息素养:课程内容比较抽象,难度比较大,授课老师是Drew,可以理解为etc的进阶,选这门课的学生相对少,考核不是特别容易拿高分,我选是因为我很喜欢Drew。
三、毕设指导与师资
英校一年制授课硕士的第三个学期主要是论文指导,导师选择上有一定自主权,你拿出你的研究初方向和意向导师,学校再根据老师方的意见去做统一的分配,大概率是能选到跟自己合得来的导师的。
导师会和你进行5次meeting,时间和节奏需要你自己约,大多数导师会审阅你的drafts,不过不会像国内导师那样催着你赶着你,比较考验学习的能动性和计划统筹能力。毕设基本上是一个你做好计划,定好方案,遇到问题,然后找老师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的导师就是上文提到的我很喜欢的Drew,我和他的meeting通常是半小时到四十分钟,每次都聊很深,Drew给的意见和思路都很有效。
综合来说老师们资历还是比较老的,有比较固定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点,讲课各有所长,有的擅长讲理论,有的会设置很有趣的课堂活动,老师们都有非常好的学术态度,这点我很欣赏,都是以英语国家土著民为主,我选的课都没有遇到口音很奇怪的老师。
我的同学们主要是本科集中在教育、传媒和语言三个方向的学生,确实中国人是绝大多数,这点有利有弊吧,看个人衡量。
四、一些曼大就读的主观感受
对于没有接触过西方教育模式和理念的人来说,完整读下来会遇到很多shock,会改变你对“知识构建和学习”的理解。
我们会有超大的文献阅读量,几乎每节课前都会有一篇15页的文件需要你阅读,有的课还有冗长的推荐书目,文献里不是定论和公式。大多时候是争论和探讨,你读的并不是facts,而是学者的思考过程,而这些经过你的反思总结,又变成了新的知识。
所有的课程几乎都离不开讨论,从授课老师的讲解到课堂的模式,永远是在讨论,在思辨,你没有,也不需要一个标准答案,甚至那些看起来已经是定式的概念,也是在讨论中理解和明晰,知识构建的过程,变成了知识本身。
课程大部分考核都是主观,分析、pre、报告甚至设计,你了解过一个理论之后,如果用它实现0到1,又如何用它再去1到0,这个过程真的很有趣,能够在考核中提升个人的能力。
虽然在曼大只进行了一年的学习,但对我的影响也许会长久地伴随着我。也祝大家在接下来的申请季中都能拿到满意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