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指南者留学学员B学姐,20fall NUS金融工程硕士
我的本科是金融专业,研究生转了金工。因为想再次拓宽自己的可选职业,十月底到达新加坡之前,就有在各方面收集一些实习信息,也是在去年的12月初开始了在坡的第一份实习。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国内和新加坡的实习经历,以及我关于实习的一些思考。
我在国内的实习
由于疫情原因,20fall第一学期的课我都是在线上完成的,所以在7月确定网课的时候,我renew了国内的实习。
对于本科的同学来说,纯金融专业的实习岗位很多,但大多数招实习生的岗位比较相似。我本科期间一共做了5份实习,这里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份和大家分享。
大四上学期考出GMAT之后,我入职了一家TOP 10券商的固定收益部,前后实习了1年零1个月,也是我最长的一份实习。
首先谈一谈薪资,国内的实习生的市场价相信大家都有了解,我是在疫情前入职的,所以有底薪加差补。一级的行业如果天天出差的话,工资还是足够每个月吃海底捞小龙坎很多次的。但是疫情之后,据我了解是只有底薪了,也确实很低。当然,相信大家现阶段一定是求经历大于求收入,所以薪资只是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接下来谈一谈工作内容,在我做的所有金融实习中,除了银行是坐班的,一级、行研、四大都是经常出差的,只是在频率上有些差距。以固定收益岗位举例来看,从项目进场到现场整理结束,一般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在这之前首先需要准备投标文件,在现场工作结束之后也还有答反馈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当然,也经常会后期返回项目现场收集新的资料。
总的来说,IBD和固收都是比较疲惫的岗位,如果大家想要在大三上学期间找一份日常实习,我觉得不一定是很好的选择。一定有同学可以兼顾学业,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可能还是很难同时做好的。
再次谈一谈实习时长,大多数券商都是喜欢收能够实习6个月的同学的。因为前1个月甚至两个月,都是在做比较基础的工作,只有渐渐了解了这个职位在干什么,才能接触到真正项目内部的工作,并且收获这个岗位的知识。
总的来说,国内的实习相对比较累,金融对口的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也都相差不大。如果寒暑假不恋家的话,找一份实习来做能够充实自己的简历。但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行业,大四是一个绝佳的时间,不论保研还是留学,提早准备的话都能够在最后为大家提供一个半年的空窗期。这个时候是了解一个行业,或者尝试自己曾经规划职业的最佳时期。
在NUS的学习生活
在分享实习经历之前,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在NUS的学习生活。
我所就读的MFE项目,受众是本科具有一定编程和金融基础,在研究生之后希望做量化类的岗位的同学。如果完全跨专业来学,并且也没有做任何准备,想要在两年内收获知识并且成为trader,可能性其实比较小。
第一学期的课程包括衍生品与固定收益、C++编程、量化交易知识、计量经济学和随机过程。数理性很强,并且许多课程也是默认学生具有编程基础的。老师们来自于各个国家,平时的课业压力不算太大,但是期末也是同样需要熬夜做project的。
MFE的同学会来自五湖四海,很多已经工作后回来修读的,也有来读二硕的,当然也有大批来自国内高校的同学。大家都很好相处,能力也都很强,相信这个项目能让大家交到一些非常优秀的朋友。
课程时间的话,基本上都是在weekday晚上7点之后和周末,所以一旦开学可能就会牺牲Friday night。但同样的,也拥有了大把白天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工作和游玩。新加坡虽然不大,但也有很多娱乐可以体验,抓住日常的空闲,生活会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
在坡实习经历
可能和大多数学金工的同学不太一样,我并不是很喜欢quant类型的工作。一方面我的代码能力没有别人那么强,另一方面我性格比较外向,更喜欢和真实的世界打交道。所以我在新加坡找了一份产品类的实习,也是希望有一份互联网企业的敲门砖。
还是先来谈谈薪资,在新加坡打小黑工是违法的,这点和国内有点不一样。新加坡的劳动法更为健全,如果在课程期间打全职小黑工被发现,政府有权利取消你的学生签。在每周工作16小时的条件下,一般的intern能够拿到400新币的薪资。如果全职intern,基本在1000+新币。
工作内容也同传统金融行业有些差距,我目前的日常工作是了解客户需求,通过建立模型为产品优化提供思路,最终核算产品价值与产出。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区别在于,投资更多的会思考风险,但互联网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创造力和直觉或许是这些互联网企业最需要的,当然,金融直觉依旧重要,只是打工人可能不太需要考虑太多。
前面有提到,新加坡对学生签的实习时间是有限制的,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6小时,每日不能连续工作6小时。Intern并不需要像正式员工一样加班或者被累加工作,完成分内份额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将来有留下的打算,还是建议好好表现,许多公司是愿意帮助你拿到ep并且留下来的。
总结来看,新加坡的实习更加弹性化,岗位也和国内有一定差别,很多国内有许许多多坑位的岗位,这边是没有的。新加坡是一个做实业的国家,如果打算来这边实习,可以提前做工作,在各大网站上了解一下哪些工作是自己可以做的。当然,相比较而言,这边的实习更加轻松,会有更多自主的时间。
国内、新加坡实习后,我的经验总结
我之前也有过这些疑惑:实习是越多越好吗?一定需要big name的实习吗?实习到底能帮助到我什么?
首先,实习当然是多多益善的,但并不是必须有5段或者更多段才行。如果已经确定了将来的职业方向,做1-2段体验一下足矣。一方面帮助自己体验一下职场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再次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是否满足预期。
当然,如果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可以抓住寒暑假、大四的空闲时间、留学的时间,体验各个岗位,一方面帮助自己确定感兴趣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城市或是国家作为将来发展的地方。
对于Big name,在一定程度上是重要的。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差别在于,大企业有更强的行业敏感度,互联网公司如阿里、腾讯等大厂,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它去创造最前沿的东西,而这些是小企业不具备的。金融企业亦然,业务能力强的企业能够拿到更多的项目、更大的项目。在这些项目组里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或是职场生存方式。
但是,相信大部分人并不是生来就具备面试碾压别人的能力,也不可能第一份实习就拿到大厂。从较小的企业,或者没有那么知名的企业开始做起,能够作为今后大厂实习的一份敲门砖。第一份实习并不是一定要学到什么,更多的是体验和了解。
最后谈一谈,实习能帮到我们什么。每年都会有同学无实习也拿到秋招不错的offer,或者实习并不出彩却能进到心仪的公司。大学更像象牙塔,我们学习知识,拥有着足够的资源,以低消费体验着新生活。但是职场的确有所不同,当然可以在需要进入的时候再进入,但是提前体验未尝不是一件坏事。
实习,一方面增添了我们的经历,能够让大家在未来的留学申请、保研亦或是秋招中多一份胜算,更重要的是,在逐渐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金融行业中,很多非常优秀的人都愿意跻身投行,导致许多人会认为去投行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不同的人性格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做的来投行。做一份不合适自己,或是自己无法掌控的工作,不仅不快乐,甚至会让自己产生自我怀疑。不同的性格适合不同的工作,只有在不断尝试中才能获取信息,只从他人的口中听说,并不会有太大帮助。
本科的时候就有一种说法,研究生只是一个“死缓”,我们终究要走上求职之路。
不论是在国内实习,还是打算收获一份境外实习,最重要的不是在简历上加上一行字,而是这份实习中真正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对将来的发展提供了什么帮助。
最后,祝大家都能够在申请季收获自己心仪的offer,找到一份满意的实习并收获转正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