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文 | 指南者学员G学长
20fall NUS定量金融硕士
我始终坚信一个好的硕士项目绝不能用课程难度、实用程度来衡量,而是应该充分匹配自己需求之后的选择,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NUS-交大项目 Q&A
很多学弟学妹对NUS与上海交大合作的QF项目有不少疑惑,问过我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这里整理了一篇常见Q&A,谈一谈我和同学聊过之后对这个项目的综合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Q: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两年的QF项目?和一年QF相比有什么区别?
A:当时是因为自己浅薄的实习经历。面试的时候Prof. Chen很善意地告诉我,“你目前的实习经历会很难在新加坡找到实习(当时我还只有一段实习),推荐你去和SJTU合作的QF项目,第一年在上海全职实习,第二年去新加坡,最后拿到和一年制学生同样的毕业证。”
当时是我第一次知道NUS的QF还有两年制的项目,听起来很不错,便说:“Yeah, I will consider. ” 面试结果出来后,What???真的让我去两年的了?我是笔试不够好还是面试不够流畅?为此我还郁闷了一段时间,虽然后来实际就读的体验完全打消了这些负面情绪。
回顾整个申请季,我申请的其实都是偏quant的项目,最后除了NUS的offer还收到了港科的金数和港中深金工的offer,权衡利弊和职业规划后还是坚定选择了NUS的QF,并且现在也认为当时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首先我讲一下这个项目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可以在上海全职实习一年,简直太爽了,再也不用担心旷课实习被点名了!如果想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实习留用无疑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而像券商研究所这样的部门,实习留用也是应届生进入的唯一路径。所以对于实习经历不是特别丰富的同学,这个两年制项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至于两年制项目和一年制的区别,因为把十门课分到两年上了,所以课程压力更小、可以享受交大的一些资源、可以有更长的实习时间来试错,选择工作的时候也更加游刃有余。这些不同之处,在我看来其实都是优点哈哈哈哈。
可能不足的地方就是,第二年秋招的时候如果人在新加坡,遇到现场面试,成本就有点高。不过目前的疫情状况,我还不确定一年后是否会去新加坡,所以这一点对我来说暂时不会造成困扰。
Q:项目录取的学生大概是什么背景呢?
A:已经工作来镀金的大牛、海外TOP院校本和国内985/部分财经211。
Q:为什么offer上是Part-Time?会对实习和学历认证有影响吗?
A:标注Part-Time主要是为了吸引已经工作的人来读这个项目,也是为了让大家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实习,毕竟一周全勤的实习生对于企业来说太有诱惑力了。
关于NUS这个项目的学历认证,毕业证和学位证是完全一样的,分两种情况:如果第二年在NUS呆满180天,留学认证和一年制项目是一样的;如果第二年留在国内,是中外合办的学历认证。
因为这个问题大家都比较想知道确切的答案,为此我也专门发邮件问了交大的教务胡老师,老师回复的原话是这样的:
“你好!我们在教育部的备案未提过非全日制,具体你可以去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网站上查询,在官网上的介绍中也只是在招生简章中提到周末上课,未在任何地方写非全日制。”
所以对两年制项目感兴趣的同学大可不必担心,这只是NUS对中外合办的一个标识而已。
Q:研究生课程开课前做一些什么准备能不太吃力?
A:课程会用到Matlab和python,如果真的没接触过的话最好提前准备。永远不要幻想通过一门课程来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自己主动学习而不是课程强迫自己学习,不然作业会非常吃力,编程最后也是从计划到放弃。
虽然项目是偏量化,但最后不一定都是选择做量化的,归根到底还是兴趣和难度。不管以后是否会从事量化相关工作,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总会有用到的地方。
Q:课程是如何安排的呢?
A:课程主要集中在周内的几个晚上和周六周日,第一年在交大修完大部分必修课,第二年可以选择继续在交大修完课或去NUS上课。
关于作业量和上课节奏,我的真实想法是:这课程能不能简单点?!我只想毕业啊!!!(声明:本人学术有所不精,但也绝不是学渣,自认为对数学有一点爱好,但终究被课程折磨成了只求及格的菜鸡。)
课程主要是数学+编程课,围绕Shreve的《金融随机分析》和Hull的《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品》的深入学习,就读这个项目的大部分同学都会在本科对这两本书有过一定的学习,but trust me,课程会颠覆你本科期间的认知。课程中也会有一些小组合作的作业,pre的话目前是没有。
Q:课程内容实用程度如何?
A:这个其实取决于你将来从事金融哪一个子领域,即便是quant也分不同的方向,做策略的和做风控的需要的知识储备可能千差万别,但一定会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如果以后向投行、行研、资管方向发展,那更不敢说学到的内容和工作有什么联系了,毕竟真正工作用到的知识基本都是自学的。
Q:关于QF实习选修课的一些问题。
A:为了方便大家在新加坡实习,QF专门开设了一门实习课程,选择这门课才能在新加坡实习,不然当地法律规定在校生一周只能实习几个小时。选择这门课是没有限制的,就像正常选课一样,具体细节Jenny会发邮件通知。
Q:学校会有实习推荐吗?
A:上海的实习资源不能更丰富了,其实不用学校推荐,自己投都能找到不错的实习。毕竟招实习生的岗位都喜欢随时待机的打工人。我的第三份实习从开始到现在,也只有新年的头两天是放纵状态。但也时刻背着电脑,第二天还因为临时任务,在海洋馆边看人鱼表演边写报告。
目前来看,大家现有的实习都挺不错的,中信、申万、海通、安信等等,同学里也有管着N个亿、在高金和泛海做硕士的校外导师、工作多年来镀金的基金大佬。(我简直不敢相信这种人和我是同学,考试坐前后桌但见面只能用某总来称呼。)
所以,同学推荐实习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老师也会定期发一些汇丰、渣打这种外资行的量化实习。总的来说,如果真想实习且自己已经做足了准备,完全是不用担心的。
以上就是我对SJTU-NUS QF项目的看法,一些观点仅代表个人,希望大家酌情参考。
我的职业规划变化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我个人职业规划的变化,也是我在选择留学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下对行业的观点来自于一个quant loser的视角,仅供参考(●’◡’●))
目前我共有三段实习经历,第一份实习是在一家小私募做了两个月quant,主要负责数据的整理、爬虫代码的编写和维护、简单策略的模拟和回测等比较基础的工作,通过这份实习掌握了python和SQL数据库的应用,对私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第二份实习是在某期货做了四个月quant,除了常规工作例如数据库、爬虫代码的维护以及一些常规策略回测外,还做了一些商品期货、股指期货的策略研究和深度学习的研究、尝试将券商金工组研报复现等等。
经典的日常工作是这样的:
早上到工位,mentor丢来一份五十页左右的英文论文说:“小高,你研究一下这个策略,看看他们做的效果怎么样?放在国内市场适不适用?” 然后我就开始了一天漫无目的的研究,先翻译大概知道论文讲了啥,再推一下论文中模型的数学原理,最后考虑用到了哪些包、要改哪些参数、用哪些数据做检验等等。在一筹莫展时还要被mentor神补刀:“进度太慢啦,纽约的实习生已经把这个策略复现了,就等你的结果了。”(我???)
在这段硬核实习中,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有多么浅薄、python水平还差多远,在无数个看不懂数学和代码的夜晚,辗转反侧,最终放弃了立志于成为一名quant的想法。
第三份实习也是我目前正在进行的,在某券商新财富第一的团队做行业研究。虽然更忙碌了,但是我却乐在其中。转行选择去做行研的理由也很简单,兴趣对一个合格的quant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强大的数学功底和编程能力来作支撑,而行研似乎更容易一些。
对于希望从事quant的同学,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大家可以笑而听之。(Quant范围很大,我也只能说做过研发岗的表面工作,不周之处也请大家海涵。)
首先就是编程能力,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是基本功。课程作业用过python或C++的水平是完全不够的。有兴趣的可以去B站上搜一搜python与量化金融的相关课程,如果你能学到最后且还有兴趣的话,说明你可以入门了;国内的一些量化平台,比如聚宽、优矿等,可以做一些策略的模拟,学习之余可以拿来玩一玩练练手,里面的策略会给quant小白以启发。
其次是数学能力,这是没有标准的,一切都是以能开发出有用的策略为原则,如果连数学模型都搞不清楚,那自己开发的模型又怎能让投资者信服呢?
最后,希望想从事quant的盆友一定要去找一段相关的实习。真正的quant可能和大家想象中有天壤之别。曾经的我也以为自己是工位面前六块屏幕的华尔街之狼,实际却是永无止境的debug、调包、调参数。
做过并且仍然热爱这份工作才是真爱,不过每一份工作不都是如此吗?因为疫情原因留学变得异常曲折,但还是祝愿每位留学路上的盆友都能收到理想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