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nfo.compassedu.hk/article-article_pic-1717572512097-name-飞书20240605-152741.gif)
文 |指南者学员 H学长
本科:厦门大学
硕士:24fall牛津大学 日本研究理学硕士
2024年3月初,我收到了牛津大学的offer;时年7月,我顺利提交了语言成绩,完成注册,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牛津大学的学生;10月份,我收拾好行囊,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坐上了前往牛津的航班。
然而刚落地,陌生的环境、恶劣的天气,数不清的任务无时不刻不在挑战着我的心理防线。
互联网容易神话名校,就像考入清华北大就能靠着“学历”前程无忧、逆天改命,牛津亦然。
然而,真当我置身牛津这片校园的时候,我才开始对牛津祛魅......
刚来牛津,我有些不适应。
虽然早有耳闻牛津是一所不一样的学校,但是等到真正亲眼所见的时候,还是震撼到了我了。我晚上落地伦敦希斯罗机场,拼了个车去牛津。由于是晚上,加上牛津又没什么灯光,只能依稀看见古堡的轮廓;转天是个大晴天,和朋友们一起逛了逛city centre,也算是第一次感受这个城市。
其中最大的感受便是虽然说“学校在城中,城市即是学校”,但是并非人们所说的“好的大学没有围墙”。诚然,身为学院制联合大学,牛津作为一个学校整体的概念是模糊的,各个学院、各个系所都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大楼、自己的院子、甚至自己的保安。
你可以说游客可以随意出入牛津大学,但是各个学院、各个系之间又是阶级分明的,有的学院只有两栋楼,但有的有钱的学院可以有一片大草坪加一片湖;
遗憾的是,凭借自己的学生卡,你甚至无法刷开其他系、其他学院的大门;而且作为研究生,往往不能住学院内部,会被分配到偏远地区,每天通勤倒两次公交车去上课。
不同系所的课程设置也是非常独立的。一个系的学生只会跟自己系里的同学一起上课,没有全校人都可以选的内种大课。甚至是同一个内容的课程,不同系也会组织系里同学一起上,不会跟其他系相掺和。主要的课程设置分为lecture和seminar两种,前者主要是听老师讲,后者需要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
刚来的时候其实还是不适应的。因为英国的教育体制跟国内差别很大。
首先,这里明面上没有平时成绩这一说法,学期中写的两千字essay也不算分,只算练笔;但是也不能不认真完成,因为最后的成绩全凭学年末三个小时闭卷手写考试,谁也不知道教授会不会看在平时表现认真的份上给点友情分。
至于最后的成绩,我觉得只要认真准备就不会不及格毕不了业的;但是如果想申博的话,就需要努力达到distinction了,但是每年都有名额限制,还是需要更努力一下了。
靠牛津学位逆天改命?
由于都是小班,课堂质量我觉得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教授们都是行业内的大牛,人形chatgpt一样的存在;同学们的思维也都很活跃,课堂讨论也都很积极,大家读这个硕士都带有很明确的目的性,不是说漫无目的只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才来读书的。而且,与国内不同,大家的背景都千差万别,甚至差距过大,根本无法比较。
比如,硕士同专业的同学里面,有政府派过来深造的官员,有在香港教了五年书回来继续深造的,还有像我一样本科刚毕业就来读硕士的年轻人。
而且,中国同学里,有一大半都是海本,剩下一部分是中外合办,像我这样的陆本屈指可数。所以说,虽然大家都在同一所大学读书,但是可以明显感受到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因此,大家毕业后的出路也完全不同,靠一个学位逆天改命的说法根本不现实,还是要趁早做好规划,不能摆烂。
除了课堂,课外的讲座也非常多。牛津有专门一个网站可以查询每天所办的讲座的信息,每天都有20余场,可以选择任何自己感兴趣的去听,其中不乏各类学术大咖。比如,有一次请来了著名国际关系学家米尔斯海默进行相关的主题演说,结束后同学们也都积极发问。
总之,在牛津上学就是一个螺旋式祛魅的过程。就跟小时候大家都对清华北大的学生有着所谓的刻板印象一样,觉得这些学生就应该是nerd;但实际上接触了之后就会发现他们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正常人。当然,六边形战士还是很多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又会玩又会学又会社交的精英,所谓的“小镇做题家”是很少的。
Cozy的牛津
总的而言,牛津的生活体验还是不错的。虽然远不及伦敦方便与繁华,但是小镇子十分安全舒适,虽然city centre附近有酒吧晚上会比较吵,但是半夜十二点也是可以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的,也不用担心被抢。市内交通一般都靠公交车或者打车,但是大部分的地方步行一个小时之内都是能到的。附近也都有tesco或玛莎等购物超市,还有中超或者许多精品小商店,住久了甚至会感觉比伦敦还好,会有种cozy的感觉。
但是,牛津也同样存在一些不好的地方,但这也是英国的通病,只不过在牛津更明显罢了。简单来说,牛津是一个非常白,非常posh的地方,跟其他美国高校相比。
整个校园放眼望去,几乎全是白男白女们,还有一些来参观的老白男老白女。我住的地方在北牛津,放眼望去除了学生几乎见不到有色人种。虽然我还没遭遇到过种族歧视,居民也都很优雅很懂礼貌,但是始终是无法融入的。
牛津的建筑风格确实独特,刚来的时候有被震撼到。但是待久了都逛遍了之后就习以为常了。不过游客是真的多,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在叹息桥、Bodleian图书馆下参观拍照,
生活成本的话我觉得是丰俭由人的。首先,虽然是一个小镇子,但是牛津的花费不算低,可以说是英国除了伦敦之外物价最贵的地方。一年的学费是三万英镑左右,住学院最便宜的宿舍住宿费一周需要两百英镑左右,一日三餐食堂的话一顿饭不到六镑,和朋友一起去外面吃的话正常便宜一点的一顿饭十二镑左右,算下来总共一年要花费六十万人民币。
关于饮食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挺适合吃白人饭的。我对吃的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生命体征维持餐就行。所以内些炸鱼薯条、冷三明治、白水煮蔬菜啥的我也能吃的挺好。相比之下,我的很多中国同学都纷纷表示吃不惯。
写在最后,一点建议
最后,送给即将来留学的同学们一点生活学习的建议。
首先,最重要的是钱,建议同学们时刻关注英镑汇率,等英镑跌的时候,趁机多换点钱攒着;可以办一张小马卡绑在手机上,这样就不用每天带着信用卡出门了。
其次,由于英硕比较放养,不去上课都没有人管,但是要提前做计划,注意各种重要的ddl,避免错过任何重要信息;注意查看邮件,任何信息都是通过邮件通知的,包括考试的安排。
还要注意跟导师处好关系,勤跟导师见面,不仅是聊毕业论文选题,他也可以作为答疑解惑的人生导师。
总之,一年时间短暂,希望同学们可以不负韶华,好好利用宝贵的这一年时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