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放弃港大和曼大,本科211,GPA84的我选择入读华威大学,实现专业逆袭!
指南者留学 2025年01月22日
阅读量:1329

 

 

 

学员背景
Z同学
本科背景
GPA:
84.3
语言成绩:
雅思6.5
录取院校
香港科技大学智能建筑物技术与管理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09-02
录取时间:
2023-12-01
香港理工大学碳中和城市及可持续性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09-25
录取时间:
2023-12-21
香港大学可持续环境设计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11-16
录取时间:
2024-02-08
华威大学大数据与数字未来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10-01
录取时间:
2023-11-29
主要经历
 
实习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实习生

 
课程设计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与滨水空间体系复合设计研究

 

城市航站楼综合体建筑设计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在决定跨申出国后,我终于感觉自己在剩余的大学学习时光中有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深深地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更早发现并做出改变。

 

在此之前,我也曾经给自己计划过许多目标,但又都逐一放弃,仿佛学习生活始终找不到一个着力点;直到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我自己其实也对目标“不确定”。

 

不管留学也好、转专业也好、工作也好、考研也好,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那个能不为之后悔的“目标”。

 

跨申是我的唯一选择

 

刚步入大学的前几年,我能够逐渐感到作为一个曾经学数理化的学生,对于建筑学学习的吃力,尝试调整了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后,大部分时候感觉到的只有痛苦和不适应,在这种状态下浑浑噩噩度过了四年,因为从来没有在过往的学习生活经历中做出过大变化,所以一直处在害怕改变、不敢改变的心理状态中。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未来目标规划经历了多次转变,从出国读设计——考研(技术方向)——跨专业考研——跨专业留学,每一次的转变其实都代表着我逐渐正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我不断地问自己:选择这一条路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逃避自己对就业的恐惧?还是为了学历崇拜?还是为了逃避自己对做出改变的恐惧?

 

怀着其实并不明确的目标,一直到了22年11月,这时我已经买好了考研英语书和数学书(这时的目标是考建筑技术方面的研究生),准备提前抢跑开始复习,但冥冥之中,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一旦开始复习,对于研究生选择的最后一条岔路也基本上就走完了。

 

 

彼时建筑学专业课程也在同步进行,我再次感到前所未有的对继续本专业学习的逃避和升学的巨大压力,开始在半夜睡不着,不停的搜索各种相关信息。但越搜索,我越发觉,可能继续本专业(建筑相关)的学习,对于我来说只是更多沉没成本的投入,自己本人主观意愿和客观因素下,都不希望再继续读建筑相关专业了。

 

于是我开始在互联网疯狂检索转专业的方向,最后发现各方面比较符合我预期的都是跨申海硕这一条路。在这期间,我主要是对比了国内跨考,直接工作和留学跨申这三种选择。

 

1

 

国内跨考难度不小,风险指数太高,一旦失败风险对于我来说是难以承担的:意味着大概率需要gap/重考准备一年,但建筑学五年的本科时间本就让我晚就业一年,因此这一个选择被我pass掉。

 

2

 

接着是直接工作,其实周围的同学也有个别会选择直接工作,但以我当时的知识储备情况来看,建筑类工作是大概率的结果,但这与我自身兴趣意愿不符合,加上建筑行业近几年持续走低,如果需要跨行,相关实习/技术我又每一项都不具备,意味着还是需要时间成本去学习,压力太大,gap风险也很大,因此最后也pass。

 

3

 

最后综合评估下来,跨申海外的其他专业似乎是当下最理想的选择,因为申请是有保底校的,同时国内对于跨申这部分有更多更友好的项目,学制更短,最后市场就业认可度也不错。因此,跨申留学成为了我的主要方向。

 

高效完成港英联申

 

在决定跨申的那一瞬间,我承认那是我大学五年期间感到最有目标,有动力的阶段,到那时,我才发现,原来人为了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东西去努力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兴趣本身会推动你不自觉地去努力,所谓累并快乐,就是这个感觉。

 

在决定跨申后,我就通过社交平台发帖的方式初步了解到了一些更详细的信息,当时有许多学姐学长推荐北美的2年制转码项目,项目本身课程设置非常好,但是费用相对来讲会更高。在和指南者老师的交流沟通下,我逐渐了解到港英也有很多转码/跨申项目,学制一年,学费也远没有北美贵,认可度也不错。

 

同时,顾问老师对于不同院校、不同项目的往届录取信息和录取偏好也非常了解,还给我提供了很多往年的就业去向信息,使得我这个时候就对几乎大部分的跨申方向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了解。

 

例如中国香港是我的主要申请地区,但是港校开放非常早,9月初甚至更早的也有,而我是23年初才开始着手准备所有的材料(语言,刷分等),时间非常紧急,所以我希望申请老师能是一个对时间节点规划比较严密的人,并且我需要老师多提醒我ddl,多push我。

 

 

在准备申请资料的过程中,两位老师的高效、准时、精准也都让我印象深刻。签约后李丽娟老师就很快约了我进行在线会议的沟通,为我后续的申请准备制定了方案。另外,我的个人简历在三月刚返校时,李老师就和我一起修改好了,这极大程度方便了我能尽早找实习这件事。并且在完成了个人简历的中文版后,很快我也收到了我的CV初稿。

 

有一段时间我的课设和备考雅思同时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完成PS初稿撰写,李老师对我的那段时间的学习情况非常了解,主动关心我当时的各项任务进度,并且给了规划调整好了后续的任务ddl。在完成PS初稿后,文书老师也和我紧接着前前后后改了非常多次,但每一次我提交修改反馈,李闺秀老师都能在一周内给我修改后的版本,从来不会拖延。

 

我原本以为跨专业申请,加之我因为决定匆忙,其实没有太多精彩的项目经历(软背景较为缺乏),这些因素会使我的文书撰写变得比较麻烦,但实际上,两位老师会帮助我在既有的项目经历上深挖,与我的申请方向靠拢,整个过程高效又顺利。我最后也如期在8月底完成了所有文书的准备工作。

 

放弃港大、曼大选择华威

 

在最后的院校选择上,我也经历了好几次改变。

 

最初,我最理想的院校和项目是港中文的智慧城市项目,以往年的录取数据来看,我的自身条件是有希望的,但是在24fall的申请中,录取的标准突然提高了(几乎只收985和海本),因此被拒了。

 

这一封拒信当时对我的打击很大,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封拒信,让我更加坚定跨专业的想法,或许之前的想法是在建筑的交叉学科方向,但越到后期,我越希望去和本专业不相关的专业学习一些更技术方面的知识。

 

于是在同期,我在已经完成好的文书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自己递交了部分英国院校的申请,这里面大部分专业都是和本专业不太相关的(例如big data)或是偏数据处理的交叉方向(例如gis, ua),英国的项目选择确实更多,这其中就包括我现在在读的专业。

 

 

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先收到的offer来自格大的urban analysis,但他要求的留位费截至是在1月,于是我选择再等等。于是在12月开始的那几天,我收到了华威和港科的offer,后续也收到了港理的offer。

 

 

 

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曼大的gis,其实在提交申请大约10天后我就自查系统发现自己被放到了waitlist里,有一点失望但因为那时我的目标已经转变为学自己喜欢的专业更重要,gis并不在我的各项兴趣范围内,因此后续我没有再关注了。

 

 

但却在一月中旬突然收到了曼大的offer,感觉过程也是比较波折和戏剧化,因为当时也有问一些收到offer同学的bg,普遍都是985/211、GPA85+的,没有想到自己会被曼大捞上来。

 

最后在offer的选择上,我其实没有太多的犹豫,我依然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留学,或者说留学是为了什么,我自己对于留学的目标在整个准备留学的过程中是逐渐清晰和坚定的:我就是想以风险最小的方式转专业,并且希望在学历贬值的大环境下,能尽快参加工作。所以哪怕后续收到了QS排名更高的港大的和曼大的offer(建筑学相关/地理信息科学),我也没有纠结太多,依然选择了华威。

 

在我看来,英联邦地区的留学最重要的一定是院校背景+GPA/均分(理工科类),同时专业的匹配度也很重要,而对于部分跨申友好的专业来说,除了尽量增加与跨申方向相关的经历以外(如果有时间),如何在ps中体现你的转专业动机可能比较重要。

 

整体来讲,英国地区24fall的跨申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与23fall相差并不大,但香港地区明显能感觉到24fall比23fall 更难了。特别是港中文智慧城市为例,这一类偏技术向的专业卷了很多;同样情况的还有港理的碳中和专业,这个专业在23fall时叫可持续城市发展,24fall申请时改了项目名字叫碳中和城市及可持续性,学费也涨了,23fall这个专业并不火爆,但听说去年此专业申请人数也猛增。

 

总体来讲,港校确实会更卡院校背景这类硬指标,并且这种情况目测在逐年升高,相对来讲英国由于院校选择更多,整体难度增长比较缓慢,所以还是希望有意向留学的同学们尽早准备,尽早申请,越往后形势可能更严峻。最后希望大家的学习和申请都能顺顺利利!

 

END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