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北大剑桥疯抢,新国立港大沦为替补......”浙大行政岗无编合同工争破头
指南者留学 2025年02月13日
阅读量:1101
收录于合集

 

北大、清华、剑桥毕业生为一个高校无编制的行政岗位争破头?

 

这放在几年前一定没人信的事,居然真的发生在2025。

 

就在上个月,浙江大学正式公示了2025年行政专员招聘拟录用名单,录取情况令人咂舌。

 

录取岗位属于非事业编合同工性质,而名单内的录取人员几乎全部来自世界名校

 

 

拟录取人员中只有一人毕业于双非院校华东政法大学,替补人员中一位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一位农科院,一位社科院。

 

 

浙大行政岗录用部分录用名单

 

一个无编制、月薪6000元的普通岗位,吸引了北大硕士、剑桥博士、复旦本科等近百名顶尖名校生争夺。

 

网友惊呼:“清北复交卷到浙大当合同工,海归博士沦为‘备胎’,这个世界怎么了?”

 

这不是孤例。

 

某985高校2024年行政岗招聘数据显示,75%的申请者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QS前50院校海归占比达32%。

 

而另一边,教育部统计称,2023年回国留学生数量突破60万,近九成留学生选择毕业后回国发展,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有60%的留学生认为回国就业有一定优势,但仍有40%的留学生感受到迷茫与焦虑。 

 

 

与此同时,BOSS直聘报告指出,留学生平均求职周期已从2021年的4.3个月延长至8.2个月,近三成海归接受薪资“腰斩”。

当学历通胀席卷全球,留学生花费百万换来的文凭,为何连“敲门砖”都算不上?2025年,留学生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1、学历通胀的“三重暴击”

 

1.国内高校:从“学历内卷”到“岗位通胀”

 

浙大行政岗的荒诞剧情,不仅仅是个个例。

 

武汉大学2023年辅导员招聘的录用名单中,有75%的录用者是博士,其中北大博士4人,清华大学硕士1人。

 

招聘人员部分名单

 

据公开信息,2024年全国硕博毕业生总数为117.65万人,其中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而国考2024年报名人数303.3万人,报录比77:1,如今的就业市场已经挤满了高学历人才,名校头衔早就不是竞争的利器,却成为了一张基础的入场券。 

 

更残酷的是,“向下兼容”已成常态。

 

鞍山师范学院去年针对应届生的招聘要求中,明确写着“需‘双一流’建设高校、THE世界排名前200强高校、QS亚洲排名前100强高校应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我高考时拼不过‘小镇做题家’,留学回来发现,连二本岗位都要和北大卷。”

 

2.海归群体:留学光环不再

 

根据2024年领英发布的《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中的数据,薪资福利待遇依旧是留学生就业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是职业发展前景。

 

 

有调研显示,68%的留学生认为回国后薪资低于预期

 

指南君也曾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位纽约大学市场营销硕士分享经历:“我在上海投了200份简历,收到8个面试,最后拿到一个税前8000元的电商运营岗。算上留学花的150万,回本需要15年。”

 

 

3.企业:从“唯学历论”到“性价比优先”

 

华为2024年校招释放出一个关键信号:部分岗位要求“2年以上相关经验”,且不限学历

 

 

华为在boss直聘上的招聘要求

 

这种转变背后是经济账。

 

某人力资源机构测算,企业培养一名零经验海归硕士的平均成本为23万元/年,而招聘有经验的双非本科生成本仅为12万元/年。

 

“当经济下行时,企业比谁都现实。”

 

2.“就业脆弱”不是留学的锅

 

“留学花100万,回国月薪1万,回本需要10年,不如买房投资。”

 

类似的话术近两年可谓是层出不穷,但薪资待遇不尽人意的锅留学可不背

 

智联招聘《2023海归就业报告》显示,海归优先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连续五年走高,2023年达15,240元/月,比2022年增长3.8%。

 

 

而对于类似“国内企业不认海外学历,海归优势消失”的言论就更好反驳了。 

 

《2024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报告》指出,在一众企业类型中,外资企业是留学生回国就业的首选,原因是其国际化的工作环境和高福利待遇等,外企对于具有留学背景的应聘者的偏爱相信不用指南者过多赘述,大家都有所了解。

 

 

除了外企,国内许多头部大厂的核心岗位在招聘时也把有留学背景作为了一项硬性门槛

 

例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拓展海外业务时,需要员工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留学归来的学生凭借其独特的经历和能力,更能满足企业需求。

 

而像留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关于毕业进入体制内和国央企的机会和通道,其实在这一块留学生的录用比例不降反升了

 

参考2024年国考数据,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的大环境下,商务部、外交部等涉及对外事务的部门表现出对留学背景人才的青睐。

 

这些涉外部门约30%的岗位明确注明 “优先考虑留学背景” ,在实际录用人员里,留学生占比达到1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0年这一比例仅为12%,相较之下,增长幅度约为6% 。

 

 

而一直被大众诟病的“一年制是水硕”的观点更是无稽之谈。 

 

最近几年,针对中国香港、英国等地区的一年制硕士项目的争议持续发酵,"学制短等于含金量低"的刻板印象越传越多。这种以时间维度衡量学术价值的评判标准显然存在认知偏差。 

 

事实上,相较于国内普遍实施的2-3年培养机制,海外留学的12个月学制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实现了教育效率的提升——学生需在52周内完成平均12-15门核心课程、3-5个实践项目及学位论文,形成高强度学习节奏。

 

所以单以学制时长论英雄,显然是偏激的、不客观的。

 

以指南者25fall目前的内部申请数据来看,我们向香港地区Top3高校(港大、港中文、港科大)累计提交了7597份申请,在已发放的1064份offer中,985/211的毕业生占比达84.6%(其中985院校占50.1%,211院校占34.5%),印证了优质生源的持续聚集效应。

 

 

 

所以总的来说,不管外界如何吐槽港硕,但事实表明,目前港硕的竞争是越来越卷,录取者的质量都是不容置疑的,甚至这一批学生在内地大部分都是保研选手,所以内地生占比高只能说明大家在升学时的选择差异,不能推断出项目课程的“水”与否。

 

就业难的本质是“僧多粥少”导致的供不应求,不是学历不管用了,而且是学历从以前的王牌变成了市场的入场券,所以提升学历的含金量就更高了。

 

一年制硕士非但不水,还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提升学历,快速进入就业市场抢占先机。

 

QS前100甚至前五十只有寥寥无几几所大学来自大陆,剩下的都是海外高校,通过留学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世界名校,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留学是申请制,比起一考定胜负的考研和越来越卷的保研,留学上岸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在国内读研。

 

并且留学在申请时可以选择多个项目,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冲刺、主申、保底的院校和项目,大大降低了失败的概率,可以说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3、2025留学生如何“反脆弱”就业?

 

1.拒绝内卷:抢占新兴行业“学历洼地”

 

在新能源车赛道,懂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技术人才成为香饽饽。

 

虽说学历和排名变成了现在招聘的硬指标,但在如今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高学历的人才。

 

我们也曾经接触过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凭借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参与的区块链电池项目,拿到比亚迪智能驾驶部年薪40万+的offer的案例。

 

在同样强劲的学历比拼下,简历上闪光的经历将成为竞争时的绝对加分项。 

 

行动指南: 

 

关注红利赛道:商业航天(2025年市场规模破万亿)、量子计算(投资超1000亿)、AI制药(复合增长率37%)。

 

技能组合公式:专业+代码+行业认证。例如:金融学+Python+CFA,生物医学+AI+GMP认证。 

 

最近四年,AI领域彻底成了职场香饽饽。

 

数据显示,企业抢人工智能人才的速度每年暴涨74%,相当于每隔5个月岗位需求就翻一番,现在入行完全不用担心找工作。 

 

工资更是碾压大多数行业:搞AI内容生成(AIGC)的新岗位,平均年薪直接干到41万,甚至有些新发布的职位月薪起步就是4.6万——相当于普通白领干半年的收入。这波技术革命里,懂AI的人正躺着吃红利。

 

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站在风口往往要比闷着头往前走更容易找到坦途。

 

2.降维打击:二三线城市的“错位竞争”

 

当北上广深卷生卷死时,合肥、杭州、苏州等新一线城市正用真金白银争夺留学生。

 

1、合肥:

 

QS100院校硕士可直接领取30万落户补贴,入职重点企业再享10万安家费。

 

2、杭州:

 

落户政策:国外硕士及以上学历留学生,在国(境)外学习时间满 1 年,回国后 2 年内来杭工作并缴纳社保,可申请落户。

 

创业支持:入选 “521 人才计划” 的留学人员,可获最高 500 万元项目资助,还可享受创业场地免费提供、创业贷款贴息等政策。

 

生活补贴:对新引进到杭州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本科 1 万元、硕士 3 万元、博士 10 万元。

 

3、苏州:

 

落户政策:毕业于qs、the、u.s.news、arwu、cwur这五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前100名的留学生,可报考苏州的定岗特选,有机会进入国企事业单位,进而实现落户。

 

创业支持:留学人员来苏创业可享受 “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还有创业场地租金减免等优惠。

 

生活补贴:对新引进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给予一定金额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在部分区域租房也可享受相应的租房补贴。

 

“当所有人都在卷学历时,留学生的真正优势是见过世界的参差。”

 

留学本质是场投资,或许学历通胀摧毁了旧秩序,但也给了我们打破枷锁的机会。站在时代的同一起跑线上,如果忽视了外部因素的变化,而一味的贬低留学的价值,未免过于偏激。

 

毕竟,真正的价值从不体现在一纸文凭上,而是你能否在混沌中看清潮水的方向。

 

END

 

 
 
 
 
 
 
 
 
 
 
 
 
 
 
 
 
 
指南者留学老师
您正在预约联系老师
简单填写基本信息,完成导师预约
以下信息仅供导师提供定制服务,我们承诺保护您的隐私安全
*手机号码
*目前学历
本科大四
本科大三
本科大二
本科大一
硕士在读
博士在读
其他
*留学意向地区
提交
预约成功
顾问老师将尽快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返回首页
下载指南者留学App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