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网络公司媒介运营部全媒体运营
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媒体运营实习生
某某官微创意产品实习编辑
“明明可以保研,你一个女孩子为什么非要跑英国读研,真的值得吗?”
父母一直在劝我保研或去港澳留学,班主任则拍着胸脯保证我的成绩能够稳拿保研名额,而此刻的我却做了个 “叛逆"”的决定 ——我要为自己活一次,坚持自己的英国梦。
我拿的不是“家里有矿”的剧本,甚至是跨专业单申英国,为此还经历了无数次的battle。乍看之下,我的选择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但其实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中……
这场留学突围战,我从大一起就开始排兵布阵。最终申请的项目基本都成功了,原本的反对都变为对大满贯的欢呼~
“叛逆”启程,我的英国梦
总说“一年英水硕,一生英伦情”,而我还没开始就读就已经对英国有着如此执着的偏爱。乍听之下或许很难令人理解,但如果我告诉你,这其实是一个早已追逐了12年的梦想呢?
在小学英语课“My favourite city”的主题演讲中,我偶然选中了伦敦作为我的演讲主题,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初一时,我抓住了学校组织的英国夏令营的机会,在英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交流学习,交到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那一段美好的记忆让我下定决心到英国读书。
英国本科昂贵的费用让我决定等到了研究生再奔赴梦想。于是,刚上大一的时候,我就开始努力提高成绩、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此时的我只是空有一个大方向,不知道留学具体应该怎么做?自己应该就读什么专业……
大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是我的重要转折点。在参加校招会后,我发现现专业能应聘的岗位寥寥无几,影视行业薪资更是普遍低于预期,甚至连学长学姐的就业方向都与专业严重脱节时。
我突然意识到:这本科两年读下来,我并不喜欢拍电影,那么既然留学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了,何不毅然决然选择硕士跨专业?于是,我开始去各种网站了解英国大学中我感兴趣且有能力学的专业,最终确定了文化、媒体这两个方向。
但这个想法刚提出就遭到了全家反对。我一直认为我的父母是比较开明的人,但整个说服的过程比我想象中要艰辛很多。在理性+感性的多轮battle后,父母仍然在寻求各种亲戚朋友的建议,并抓住那些反对的声音劝说我放弃英国的留学梦。
在说服父母的过程中,我抛去了感性因素,理性梳理了英国留学的可行性,从专业延伸性、文化多元性、就业竞争力等六个维度论证英国留学学习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
真正让父母态度转变的是我大三暑假的实习经历,我编辑的关于跨文化的小红书笔记获得超20万阅读量,母亲这才第一次主动问我:“你选的专业都会有哪些课程?”自此,我的留学梦终于获得了家里的支持。
选择指南者,从迷茫到精准突围
虽然对留学一直有着手准备,但奈何经验不足无从下手。到大三,我觉得我是时候有针对性地准备了。在听取了本专业成功跨专业申英国的学姐经验后,我还是决定找一个留学中介减少自己的焦虑。
一开始自己在网上找,却发现信息鱼龙混杂,每个都看起来不是很可靠。恰巧此时得知,比我更早做职业规划的闺蜜已经在几个月前签约了指南者。于是我根据她这几个月不错的体验,决定和她一起选择指南者。
签约后也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在大三的规划期,有专门的“规划老师”负责根据我的背景进行提升规划。老师告诉我:“英国首先看重GPA,而90分是一道坎,如果你现在的89.6能提升至90以上,那么大部分的学校你都能选择了。”
老师教我选修一些与传媒相关的课程并尽量获得高分;而在专业课上,我尝试写出较为深刻的论文并最终获得了99分,小组作业中也在push我的小伙伴争取往高分冲。最终成功在签约指南者的第一个学期,就将GPA提升到90.01,并在接下来的每个学期都守住了这条线。
我认为我能够申请大满贯很重要的原因,是指南者的老师帮我规划了三次精准打击的实习。对于一个初出社会的学生来说,纷杂的实习信息让我很迷茫。规划老师说出了要点:“优先选择和你申请专业更匹配的岗位,这比耗在大厂里更重要。”我遇到举棋不定的岗位选择时,也会让规划老师帮忙参谋,最终也真的收获到了非常宝贵的实习体验与经验。
申请季最惊险的时刻,是实习、毕设和文书同时压顶的大混战。
在我几近崩溃时,申请主导师帮我理清文书思路,减轻了我这部分的压力,让我安心准备更为重要的毕业开题。刘老师在我写好文书的中文提纲后,根据她的经验判断,将不同的经历重新整合放到对应方向上,文书脉络瞬间一目了然。
刘老师还发现,我这种偏实践的专业缺乏科研项目,她居然从我此前发给她的论文作业当中,挖掘出一个我从未想过可以用于文书中的课题研究。这个被我认为是“水课作业”的课程论文,在刘老师协助提炼后,竟与我的申请项目惊人地匹配。刘老师说:“你应该感谢你自己一直以来都有认真对待每份作业。”
很多人对文书很困难很纠结,但我在这块似乎比较顺利。在签约指南者前,我自己申请过一个国家公派留学的项目,虽然没有成功,但积累了写CV和找老师写推荐信的经验。因此我的简历和推荐信从中文提纲到英文定稿都是比较快的过程。
PS个人陈述因为在刘老师协助的中文提纲阶段撰写得非常完美,所以在文书老师介入英文成稿后并没有网友各种踩雷的大改。虽然我仍然拖了两个月才定稿,但一切都来源于我的完美主义,与文书老师不断探讨细节和措辞。过程虽然是煎熬的,但成果是完美的。
我知道文书一定是想要申请留学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所以我想再给出一点我受益很大的建议:多去看学校官网,尽全力将自身经历与项目所需进行匹配。
雅思“渡劫”,崩溃边缘的极限操作
出于对自己英语基础的自信,也是为了省钱,我并没有报班学雅思,而且靠指南者自制的雅思线上课程自学。
看起来不值一提,但这个课程帮我免去了自己瞎找各种课程的烦恼,并且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说实话,如果有准备上或正在上这个课程的读者,我强烈建议你们上完课再冲刺最多一个月就去报考,这样会达到比较大的出分成功率。可惜我没有,导致我现在即便拿到offer了还要最后一搏……
课程进行期间,我接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实习。边实习边学雅思真的分身不暇,于是我只能把“战线”拉长。而这就是烦恼的开始!由于无法系统性地学习,知识总在我脑中进进出出,也导致我备考半年后仍然没有信心报考一次雅思。
于是在申请季时,当得知曼大申请的两个项目都需要提供6(5.5)的雅思才能递交申请,否则无法审理。为了备考,我差点离职。幸好与实习主管沟通后,同意了我请假了两周时间进行极限备考。第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起码我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且深刻的了解到自己欠缺的部分并进行针对性改进。
一个月后,我考了第二次。好消息:提分了;坏消息:就差口语的0.5才达标。更坏的消息来了,一周后我要开始我为期一个月在外地的毕业创作短片拍摄,如果拖到拍摄后再回来三战,我很难保证一个月不接触英语的我能做出提升,且申请进度也会大大拖慢。于是我怀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在进组开始毕创拍摄的前一天进行了口语单科重考。而在进组后第二天,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成功出分(申请时要求的分数)!
然而,距离梦校无条件offer要求的语言成绩,我仍未达标,将在毕业答辩后再次备战雅思。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像我吃过的亏一样,在雅思的备考里重复痛苦挣扎。能一次过是最好的,不能的话也不要给自己太多负担,勇敢去考一次,会对整个雅思备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随缘佛系,最终竟斩获KCL offer
我的留学之路似乎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当网上到处散播等待offer的焦虑时,我却因为紧锣密鼓的毕业创作拍摄而对offer结果有一种随缘的淡然。
在毕创拍摄期间,我陆续收到了格拉、曼大、爱丁堡的offer。接到offer后,我竟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因为伴随而来的是offer的选择。
准备文书时,查阅到的各种资料让我对爱丁堡心驰神往。但一直以来,曼大是我综合QS排名、专业、花费来说最心仪的学校。此时,由于伦敦国王学院的两个项目都需要交writing sample,而我忙于毕业创作仍未撰写完成递交申请。已经收到曼大offer的我本想就此放弃掉KCL,但出于谨慎,我查找了我申请的这几所学校在传媒上的专业排名,居然发现KCL才是最优的选择。且伦敦是找英国实习最好的城市。于是我在春节期间咬咬牙把这两篇WS完成了。
递交申请后,申请导师告诉我可能需要过两三个月才能出结果。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就发来了offer,还是KCL比较招牌的CCI专业!但这个offer的到来还有一个小乌龙:
那天晚上我收到了一封邮件,里面并没有说录取结果,只是让我进官网查看更新的信息。我随机点进那个我还没收到offer的项目里面,发现没有任何更新的信息。此时我以为是自己没发现的问题,于是为了让申请导师能更好地找到更新的信息,我保留了另一个项目“UPDATED”的红标,没有点进去查看。第二天老师帮我查看时,才发现是下offer了!那一刻真的很激动!KCL是最好的选择,而伦敦也是自己最爱的城市,此刻感觉整个焦虑的申请过程、整个“理想主义”的追梦过程都得到了圆满!
回望这场持续528天的留学长征,最深的感悟是:真正的破局从不是对抗现实,而是把现实变成理想的阶梯。当父母从反对者变成为对自己的offer感到骄傲的人,当所有你不曾在意的经历在简历中闪闪发光,我越来越相信:那些曾被质疑的“任性”,终会在你足够坚定时,被称作“远见”。出发是不难的,难的是你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坚定中敢于尝试更多可能。
十年前写在微信个签的 "我会站在经度 0 的桥上",此刻终于变成现实。未来的路或许依然充满未知,但至少在这个瞬间,我知道:当大西洋的风终于吹开伦敦的雾霭,那些用孤独丈量过的旅程,终将在某个晨光熹微的时刻,成为生命最璀璨的注脚。
END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填写表单,获取专属顾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