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中国更严格的清洁供暖政策改善了中国北方,尤其是北京及周边城市的空气质量,这可能导致2021年的过早死亡人数比2015年减少2.3万人以上。
从2015年到2021年,冬季供暖对中国首都和其他27个城市的影响,供暖活动产生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了41.3%,相比之下,中国北方其他使用清洁燃料水平低于“2+26”城市的城市下降了12.9%。
中国的冬季集中供暖战略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系统之一——为城市居民提供免费或高额补贴的供暖。该系统通常从11月中旬到3月启动。
我们的研究证明了中国冬季清洁供暖政策在降低PM2.5方面的有效性——特别是在“2 + 26”城市实施更严格的清洁供暖政策取得了成功,这也降低了供暖排放对二氧化硫(SO2)的影响。
施宗波教授伯明翰大学
虽然煤炭一直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供暖能源——2016年占总供暖面积的83%——但新政策鼓励使用天然气和电力等更清洁的燃料,减少了城市地区对煤炭的依赖,农村地区对生物质的依赖。
来自中国伯明翰大学和南开大学的研究人员今天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指出“2 + 26”城市(北京和天津,以及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等省的26个城市)更严格的清洁供暖政策有利于清洁的空气质量。
伯明翰大学的石宗波教授评论道:“我们使用了一种结合机器学习和因果推理的新方法,证明了中国北方的供暖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2015年PM2.5浓度增加了8.9µg m-3。然而,清洁供暖政策使中国大陆的PM2.5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显著下降,对公众健康有显著好处。
“我们的研究证明了中国冬季清洁供暖政策在降低PM2.5方面的有效性,特别是在‘2 + 26’城市实施更严格的清洁供暖政策取得了成功,这也降低了供暖排放对二氧化硫(SO2)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在‘2 + 26’城市中,更严格的清洁供暖政策明显有利于空气质量。”
除了集中供暖,农村地区还经常使用生物质燃烧供暖——在中国北方供暖期间,煤炭和生物质燃烧经常与严重的雾霾事件有关。
2013年,中国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了集中和区域供暖的使用,鼓励改用更清洁的燃料。
2017年,中国中央政府发布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规划》,目标是到2019年将该地区的清洁供暖份额提高到50%,到2021年提高到70%。
此外,“2 + 26”城市的清洁供暖份额将超过城市地区的90%,到2021年达到100%。2018年,印发《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所有这些计划导致居民部门大量排放空气污染物。
合著者Robert Elliott教授指出:“中国北方的清洁供暖政策不仅减少了空气污染,还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为中国推动碳中和做出了贡献。然而,我们发现供暖仍然是中国北方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尤其是在不属于“2+26”城市群的城市。供暖脱碳仍应是中国碳中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减少空气污染,还能带来重大的公共健康效益。”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