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与原住民合作,研究他们的实践和故事、艺术和设计时,我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菲奥娜·沃尔什博士
20世纪70年代,纳米比亚的科学家首次描述了“精灵圈”——在干旱和沙漠地区形成波点图案的贫瘠斑块,引发了全球对这一现象的争论。
一篇发表在《自然生态与进化》上的论文,由来自澳大利亚西部沙漠地区的研究人员和原住民组成的跨文化团队撰写,通过向原住民学习,挑战了科学理论。
团队负责人、民族生态学家菲奥娜·沃尔什博士是西澳大学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她说,一个国际团队最近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研究使用了标准的科学技术,得出的结论是,精灵圈是植物争夺水分和养分的产物。
沃尔什博士说:“然而,当我们与土著居民一起研究他们的习俗和故事、艺术和设计时,我们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土著居民告诉我们,这些有规则的圆形裸露的‘人行道’被刺白蚁占据了。
“我们看到了土著艺术的图案和人行道的鸟瞰图之间的相似之处,并发现了关于白蚁和白蚁祖先活动的深刻而复杂的故事。”
正如土著居民所预言的那样,在人行道上,我们可以在白蚁的固结土壤中找到白蚁室和谷糠。
合著者之一、马尔图老人Gladys Bidu称这些人行道为linyji:“linyji是生活在地下的白蚁的家园。这是我从长辈那里学来的,自己也见过很多次。”
“我们收集并吃了从林尼吉飞来的Warturnuma。Warturnuma是wama,很好吃。老人们也把他们的种子放在硬林胶上。他们打种子使阻尼器;我们的美食。”Warturnuma是富含脂肪的飞行白蚁。
研究小组发现,像这样的经历由Martu、Warlpiri和其他土著群体代代相传。
该团队在西澳东皮尔巴拉地区纽曼以东的nyyaparli县调查了包含多个“仙女圈”的地块,挖掘了60条深达15厘米的壕沟。他们还观察了纽黑文的人行道,纽黑文是澳大利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北领地瓦尔皮里县的财产。
“路面是坚硬的混凝土,”沃尔什博士说。“在我们挖好坑,然后掸去灰尘清理沟渠后,100%的沟渠在基质中都有水平和垂直的白蚁室。41%的战壕里有活的收割白蚁。
“白蚁和白蚁结构在人行道下比在旁边的棘草草原上更常见,这为解释澳大利亚‘仙女圈’现象的主流国际理论提供了另一种科学证据。”
图片:34位艺术家的80多幅画作,主题与飞行的白蚁和spininifex的人行道有关。anmatyer、Warlpiri和Arrernte人Kaapa Tjampitjinpa的这幅题为“Watanuma”(可食用的飞行白蚁)的画展示了有规律间隔的白蚁人行道。它早于记录的飞机、无人机和谷歌对人行道的地球观测。合成聚合物油画布面,202.4 x 171.8厘米。(1976),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版权:艺术家的财产,由帕潘尼亚图拉艺术家和土著艺术家机构授权。
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白蚁生态学家、西澳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副教授西奥·埃文斯(Theo Evans)说,收割白蚁就像沙漠生态系统中的磷虾。
埃文斯副教授说:“它们数量非常多——大多数人认为是地上的白蚁丘,但有一个完整的群体主要生活在地下,他们出来吃死棘蚁或飞行繁殖。”
跨文化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现。Desmond Taylor, Martu语的翻译和合著者,记得Mulyamiji,沙漠大石龙子,现在是一个濒危物种。“在临尼吉国下了好雨之后,穆里亚米吉就会躺在临尼吉的水里出生。我的母亲,我的两个父亲,我的叔叔很久以前就告诉我了。”这种繁殖行为以前没有报道过。
沃尔什博士说,戴斯蒙德的回忆提供了一个杰出的例子,说明土著居民的知识不仅为科学问题提供了信息,而且引导了科学问题。
沃尔什博士说:“沙漠科学家对白蚁路面的持水特性一无所知,直到我们在土著同事的故事和土著艺术中发现了线索。”
因此,联合作者西澳大学教授卡罗琳·奥尔德姆和学生玛蒂尔达·纳尔逊现在将致力于研究雨水如何在沙平原的白蚁人行道上聚集。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通过双向学习,土著知识可以引导、告知、对比和交织科学。
沃尔什博士说:“土著居民在这片大陆上连续生活了至少65000年,完善了他们的百科全书和权威知识,他们的知识对于改善生态系统管理以及理解和照顾澳大利亚的沙漠至关重要。”
合著者来自:西澳大利亚大学,Martumili艺术家,澳大利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亚瑟·赖拉环境研究所,以及独立顾问。这项研究是由志愿者完成的,多亏了澳大利亚科学院2020年颁发的托马斯·戴维斯海洋、土壤和植物生物学研究基金,以及西澳大利亚大学的资助。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