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大校董会主席沈教授赞扬五位荣誉大学院士的卓越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他表示:“今年港科大的荣誉院士不仅在各自的事业上屡创突破,更致力发挥所长,为改善人类福祉作出贡献,
此举不但为港科大的学生树立典范,更为整个香港、亚洲以至全球具探究精神的人才带来启发。“
【(左起)港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包弼德教授、简吴秋玉女士、高秉强教授、
吴永顺先生及容永祺博士、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
包弼德教授现为哈佛大学(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Charles H. Carswell讲座教授,是研究七至十七世纪中国文化精英历史的权威学者。1982年,包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完成中国历史博士学位后,开始于哈佛开展璀璨的教学生涯。他对新兴「数码人文学」的热忱为呈现中国历史面貌带来了突破。哈佛于2005年成立地理分析中心时,任命包教授为创始主任,肯定他为历史学家提供地理空间分析支援的重要贡献。他在任内推展「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项目,截至今年二月,该资料库已收录了535,181名历史人物的生平及职业数据,并开放予公众查阅,拉近学术差异。包教授一直与多所世界领先大学的学术伙伴保持紧密联系,包括与港科大学者过去十多年来携手进行的中国历史研究项目。
简吴秋玉女士是备受尊崇的香港银行界翘楚,她现任中信银行(国际)执行董事及副行政总裁。投身金融业四十年,简太屡屡破旧立新,包括在1997年,推出崭新的银行保险营运模式,及后更率先透过与监管合作,争取法例改变以支持虚拟银行远程开户,并引进一系列金融科技转型举措,提升及扩展了大众对传统银行服务的认知和理解。作为现任香港女工商及专业人员联会会长,她带领联会开展超过十年的领袖训练及师友计划,协助基层青少年建立自信。简太诲人不倦,冀以赤诚燃亮后辈的激情。自2017年起,她在港科大担任多项要职,包括现任港科大顾问委员会成员、大学拓展委员会成员及商学院全球管理教育联盟的策略委员会成员,她同时亦是港科大「红鸟师友计划」的首批导师之一。
高秉强教授是电子工程学中享负盛誉的学者兼创投家。他在加州大学取得电机及计算机系硕士和博士学位,专注研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电晶体(MOSFET) 设备模型,并于1984至1993期间先后担任该校微电子制造中心主任及电机及计算机系副主任。他在柏克莱短通道 IGFET 模型 (BSIM) 方面的研究,突破了微晶片的科技发展,在当时被采用为业界标准,并促使他于2002年荣获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 固态电路大奖。回港后,他于1995至2000年间出任港科大工学院院长,革新工程学科的课程设计,并推动设立港科大自动化技术中心和香港首个大学半导体制程生产线。其后,他成为天使投资者,曾投资逾20家企业,包括广为人知的DJI 、 Silicon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SFI) 和 Celestry。现时作为港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荣休教授,高教授继续参与大学发展及支持港科大的创业项目,以展现他对创新发明家的支持。
吴永顺先生是屡获殊荣的建筑师暨城市设计师,醉心设计海滨空间,重塑广袤无垠的海岸景致。1990年代中期,吴先生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颁发「青年建筑师奖」,令他在业内崭露头角,亦使他得以远赴美国,研究当地的海港规划,为日后回港从事海滨发展事业奠定稳固根基。于2018至2024年间,他担任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肩负重任,为连接维港两岸一共长达73公里的海滨贡献出力。除了海滨发展外,吴先生亦在建设首阶段星光大道,以至活化中环街市等项目中身居要职,在保留香港的集体回忆中占了重要一席。为表扬他对社会事务发展尽心竭力,吴先生在2014年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并在2022年获颁银紫荆星章。2013年,他亦获香港传艺中心选为十大杰出设计师之一。
容永祺博士是香港保险业界的先驱,纵横业界逾40载。他的贡献涵盖行业规管、自愿医保计划以至保险中介人学历认证等多个领域,广受敬重。容博士亦对祖国的保险业发展建树良多,让他荣获多项内地顶尖业界大奖。容博士自2008年起获委任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国政协)委员,并于2018年起担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容博士相信知识乃成功之母,他于2006年于港科大修读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随后更于2018至2023年间担任港科大EMBA校友联络理事会理事长。容博士更曾服务港科大校董会,亦担任过大学拓展委员会主席及副主席,现时则为港科大顾问委员会成员。容博士对保险业以至教育界厥功甚伟,香港特区政府今年向其颁授金紫荆星章,以示深切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