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各国领导人、政府谈判代表、科学家和环保人士齐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就停止和扭转自然流失达成一致时,一个由海洋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组成的国际团队慷慨激昂地呼吁紧急保护深海珊瑚礁。
他们的呼吁是基于最近发表在《保护快报》(Conservation Letter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该研究由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内顿(Nekton)(一家非盈利研究机构)和西印度洋的科学家领导。这首次证实,尽管受到过度捕捞、污染、气候变化以及不久的将来海底采矿等多种压力因素的威胁,深海珊瑚礁栖息地,特别是西印度洋的珊瑚礁,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受到保护。
深礁(在30米以下)为气候变化抵御力、海洋健康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基本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也是浅水受威胁生物的避难所,包括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物种。尽管如此,深层珊瑚礁几乎没有受到保护,尽管它们的地理足迹比浅层珊瑚礁系统更大。此外,浅水鱼类的稀缺加上现代深海捕鱼技术,正导致沿海社区越来越多地利用深海珊瑚礁来保障粮食安全。
“我们强烈鼓励将深海珊瑚礁纳入保护和可持续管理行动,以补充全球目标,特别是到2030年全球海洋保护的30%。”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帕里斯·斯特凡努迪斯博士说,他是牛津大学生物系的海洋生物学家和奈克顿的研究科学家。“深海珊瑚礁对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它们面临着过度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这与非常危险的浅层珊瑚礁系统类似。”
西印度洋占全球海洋面积的8%以上,是地球上最不为人知、最不受保护、最受威胁的海洋区域之一。西印度洋的浅珊瑚礁和深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有大量地球上其他地方找不到的物种。它们对该地区生活在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的1亿人至关重要,其中300多万人直接依赖手工捕鱼为生。预计未来30年,海洋人口将翻一番,对海洋维持生命和生计的生物能力造成更大压力。
科学团队共同开发了一个保护深海珊瑚礁的新框架,包括为区域政策制定者、保护主义者和科学家提供的实际建议和具体行动。
“为了阻止和扭转自然流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必须优先保护独特的生态系统,比如深海珊瑚礁,这是地球上受保护最少的生态系统之一,”联合作者、牛津大学海洋生物学教授、内顿首席科学家露西·伍德尔教授说,“我们希望我们的建议和行动对西印度洋的决策者有用。在新的西印度洋区域政策中应用,并为深海珊瑚礁在全球海洋中受到保护提供跳板。”
研究人员敦促政策制定者利用COP15峰会达成以下共识: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西印度洋海洋科学协会执行董事阿瑟·图达补充说:“为了确保西印度洋的繁荣和弹性,深海珊瑚礁不再被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忽视是至关重要的,在保护和管理战略中必须特别考虑到它们。”
这项名为“利益相关者提出的支持西印度洋深礁保护的建议和行动”的研究已发表在《保护快报》杂志上。
纳克顿致力于为人类和地球加速海洋的科学探索和保护。Nekton是一家独立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也是一家在英国注册的慈善机构。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