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遇到挺多同学咨询港三(港大、港中文、港科技)出结果的时间,大多数是提交申请、却杳无音讯。尤其是连拒信都不给,直接默拒,同学们却还在傻傻地等着,像极了“提分手、却不给理由”的前男友。
网上给港三难度,也只是一个“卷”字就草草结束,留下一道道无奈、离开的身影。
一、港三究竟“卷”在哪里?
先给大家来一些简单的解析,港三是哪些专业卷,以及影响结果是什么。
卷的原因不难想到,内需大、疫情等等,其中内卷比较严重的专业有:商科、计算机、传媒、法律等等。
以商科为例,有些专业难度已经到了天花板,比如金融、BA,录取案例中几乎都是985、GPA 85+,甚至有一些放弃保研的同学。除非更多保研同学选择留学,否则,难度不可能再提升了。
其中,一些管理、MKT、信息系统,还没有到这样的难度。不过如果疫情持续下去,过不了多久,难度也会触顶。
正好,也劝劝那些打算gap的同学,能早一年申就早一年,等下去,梦校将会高不可攀、留下遗憾,而年少时留下的遗憾,可能要用余生去弥补。
再来聊聊计算机,作为工科大热、一直备受青睐,虽然国内互联网行业裁员,收入水平依然可观。而且每年还有大量转码选手,对计算机也是“穷追不舍”,不乏扬言“生是计算机的人,死是计算机的鬼”的狂热粉。
港三计算机申请难度接近天花板,但还有一定空间,985、GPA 80-85仍有一战之力,没有金融那么夸张。
二、案例分析:211、双非申港仍有机会
在如此难度之外,什么群体受影响比较大呢?
没错,是211和双非背景,这类同学的名额空间一直被压缩,但还不是0。也就是说,双非和211同学,仍然有机会,只是背景上需要有些亮点。
下面先看三个2022fall,双非录取案例:
这三个offer是港三中的港大和港科技,有双非一本,也有独立学院,均为应届生申请。排除工作经验加分的情况,目前留学群体,主要还是应届生为主,用这三个案例来分析,会比较合适。
这三位同学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 均分高
三位同学均分是92、88.26、90.41。
作为双非背景,院校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均分再不高,港三机会就很渺茫。
咨询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均分低(75分)、经历异常丰富(比如2-3篇核心期刊、3-4段大厂实习),属于“头重脚轻”的情况,在“择优录取”的规律下,很难站得稳。
因此,GPA、GPA、GPA!能多高就多高!准备早的同学,大一就需要注意每一门课程,不能有松懈。
如果现在已经大二的同学,怎么办?这里分享一个大二暑期决定留学,均分低的录取案例:
当初签约时,学生成绩大概77分,有一个硬伤:港中文要求B等级或80分,所以,77分成绩没有达到港中文的分数门槛。
负责帮他做提升的老师,先了解了本科学校重修政策、制定了详细的提分计划。
同学执行能力也比较强,经过一年的提升,成绩提高了5分左右,到了82.7,之后顺利拿到港中文的录取。
借鉴本案例,同学先了解一下自己学校的重修政策,据我所知,不是每个学校都可以重修。在了解清楚之后,再去制定相应的提升策略,如果觉得自己搞不定,也可以考虑指南者的留学服务,其中包含背景提升规划,性价比还是蛮高的。
- 有亮点
比如华南农业大学的H同学是有一个大创国家立项,另外两位同学的科研项目多一些。
在均分高的情况下,有一些软件经历的亮点,可以向招生官展示:你的能力不仅仅是在成绩上。这样的情况,自然会弱化你的学校背景,给录取的几率就比较大了。
这就好比,追求女神,总得给一个合适的理由,人家才会同意加微信吧~
毕竟,双非高分的同学不在少数,招生官为什么要给你录取,不给其他同学呢?(细细品一品~)
- 申时间早
这是一个关键点。以华农的H同学为例,当初申请时,H同学希望等GMAT出分再提交,但我给的建议是:专业不强制要求G,不要等,直接提交,之后G出分再补充材料。
最终,在港大第一轮的截止日前,把材料提交上去,后来录取都发下来了,G都没有出分。(手动狗头)
香港招生还有一个规律:先到先得。换句话说,就是“先下手为强”。名额就那么多,发一个少一个,尤其在大部分同学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早一点提交,对成功率影响非常关键。
去年,就遇到一些条件非常类似,因提交时间不同,结果,天差地别。
早点提交还可以避开2个时间点:保研结束和考研结束。前者背景非常的好,后者人数多,这样的形势下,双非的你,还有多大胜算呢?
以上几点,主要从同学背景角度来做的分析,从专业招生偏好,比如学制(港科技的公共政策是2年制),还可以展开聊一聊,篇幅有限,以后有机会再聊聊,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最后总结一下双非同学如何逆袭到港三:
1、均分高,建议88+;
2、软件有亮点;
3、申请时间早。
我是指南者的顾问老师时国庆,关于个性化的背景提升,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