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自己状态最担心的是: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并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往往是一厢情愿的想象,容易出现拿杯子想喝水,结果喝到一嘴沙子的情况。就像是现在很多学生想要留学,但却因为信息不足而举步维艰。
留学有比较大的信息壁垒,也就是我们常说信息差。若不打破信息壁垒,就很难看清前进方向。对留学来说,主要参考学生大学前三年的背景,可以说是,任务重、时间紧。
“信息差”是怎样的体验?
用一句话可以很好的解释信息差:
当一个人只看中国的足球比赛,就会觉得足球就是这个水平、这个踢法。然而有一天,村里通了网,他看过一场五大联赛,再回头看中国足球,可能只有两个字:退钱。
留学信息差如何解决?
可以下载指南者留学App(插个广告),上面有许多留学院校、专业信息、录取案例等。什么!你想系统了解一下?那就点击我的头像,预约电话沟通。
规划的意义所在
上面既谈了留学信息差,那如何打破信息差?做规划是打破壁垒,看清方向的必要举措。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为什么要做规划?
以我自己为例,早几年前,我也是不做规划的。因为我认为“规划”对我来说,不具备“空气对呼吸”那样的必要性。没有它,好像也没什么影响,该吃吃、该喝喝。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关注国家的“五年计划”,也会有意识了解上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果。我忽然意识到:若没有提前计划,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像“抽盲盒”那样不确定,对留学来说也是一样。
对于个人而言,谁都不希望3-5年后,慢慢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估计那个时候,大家应该非常懊悔。没错,就是这个触动,让我意识到做规划的第一个价值:不让未来的自己后悔。
在留学方面,提前规划,对个人成长来说也有几个比较明显的价值:
1、加速成长
互联网时代让链接变得容易,各类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信息量大爆炸,让“筛选和甄别信息”有了一定的门槛。
尤其是很多同学大三才着手了解留学,面对海量的信息,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通过交叉验证的方式来做判断。而且,这是一件高耗能的脑力劳动,会对认知造成巨大的压力。
现实中,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为了避免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大脑会简化信息,从感觉上做判断。从“蝴蝶效应”来说,对未来影响如此之大的升学,就这样匆匆做了决定。
人必须活在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上。提前做规划,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筛选出正确、有价值的信息,之后才能持续做有价值的事情。
如果方向错了,并且自己不知道,只会越做越错。反之,成长就会越来越快,如同滚雪球一样。
2、保持专注
在明确努力方向和对自己有价值的事情后,自然就会避开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像是一位学习法律的同学,会尽量避开去公检法做实习;一位金融学的同学,不会去做银行大堂经理。
在此之后将会考虑如何提升自己。会关注一些校内资源,如哪个老师有科研?什么课题对自己专业有帮助?校内竞赛,也会选择性的参加。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提前思考:我的未来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在做好规划后人便不会对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产生怀疑,而是内心很坚定,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
3、跨越门槛
按照规划持续努力,并不容易,更何况,规划是长时间的持续努力。
【长时间】本身就是门槛,考验的是耐心。我自己就有重要事情因为缺乏耐心,而最终失败,或不得不放弃的经历。
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拼智力之前,就已经下了“牌桌”,比赛提前结束。反之如果坚持下去,当后来人坐到“牌桌”前时,“我”已经有了很多筹码,更了解牌局的玩法,自然也就握有更大的胜算。
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到老师夸奖某位同学“天赋异禀”、“是个天才”等等。我特别不认可这样的评价,既然他能和我坐在一个教室里,那我们的智力应该差不多的,根本没有什么天赋的差别。
直到后来在《精进》一书里读到一句话,坚定了我的判断:列位努力程度之低,完全没有到拼天赋的程度!
说白了,还是我努力不够,说是“天赋”的原因,不过是老师帮我找了一个不努力找理由。
4、获取自信
最近正值考研复习黄金期,我和几位正在考研的同学进行过交流,他们给我的反馈是:越学习、越绝望。
对他们来说,只有一次机会,压力巨大。更何况,失败之后的考研经历,对就业或者留学,几乎没有什么帮助。有一种,孤注一掷、零和博弈的感觉。
而提前规划不同,它会使你有更高的容错率,有足够多的时间做调整。我自己的学员,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听到这样的反馈:暑期增加了一段实习、开学参加了竞赛、刚从某某暑期学校回来。看到这样沉甸甸的经历,慢慢写满整个简历,怎么可能不自信呢?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大三同学在咨询时,发出“我的背景很弱”的感叹。在询问职业规划时,也是一脸茫然。直爽的同学,可能会说:不了解。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可能并没有提前规划,所以在需要的时候显得有些苍白。
一个越努力的小朋友,越是更加确定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对未来更加自信。
规划提升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上面这几点,只有经历的人才懂。因为,知道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做好。
我认为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就得折腾一下自己,用曾国藩的一句话作为总结是最好的:“年轻人不能太顺、中年人不能太闲、老年人不能太逆”。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