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最高年薪66万!传统商科跌落神坛,数据类杀出重围,毕业生百万年薪、仍被大厂疯抢!
指南者留学 2025年08月04日
阅读量:1559

 

 

商科,曾是多少家长和学生眼中的“香饽饽”,仿佛只要踏入商学院的大门,未来就能西装革履、出入高端写字楼。但现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教育部2023年发布的《中国普通高校本科就业质量报告》,商科类专业招生规模连续五年位居前三,但就业率却从2018年的85%下滑至2023年的72%。

 

 

竞争加剧下,学历日益成为关键筹码,211、985、QS排名及硕博学历成比拼重点!而港新地区,以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尤其是金融服务、旅游、贸易物流,以及专业服务等核心领域,造就了其全球知名的商科教育环境。

 

 

不过近年来,由于理工科留学,特别是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崛起,传统商科在我们指南者整个申请中的占比出现持续下降。

 

 

更为严峻的是,象征着高薪与精英光环的传统商科专业开始遭遇收入滑铁卢,2021年至2024年间,中金公司员工人均薪酬从94.7万元骤降至69.17万元,中信证券更是连续三年薪酬下滑,累计降幅达17.66%。这股寒意不仅席卷国内,斯坦福、西北大学等顶尖商学院的MBA毕业生总薪酬也出现3%左右的下滑,哈佛商学院毕业生三个月内的工作邀请率较往年下降1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行业薪酬分化加剧。传统金融岗位起薪停滞在5.5万美元,而掌握金融科技技能的量化分析师却能拿到18万美元年薪,差距高达3倍以上。融合数据技术与商业的交叉学科正以3-5倍的薪资差距强势崛起,成为留学申请市场的新宠。

 

 

以金融科技、商业分析、信息系统为代表的数据型商科项目逆势上扬,日益成为现下商科申请热点。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这些项目又在录取了哪些背景的学生?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三大项目在“港五新二”的就业前景及申录情况,展开详细分析。

 

一、金融科技/金工金数

金融科技/金工金数类专业,是数学、统计、计算机技术与金融业务碰撞出的"火花"。不过细究起来,两者各有侧重:金融科技更关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对金融业态的革新,比如智能投顾、数字货币的应用;金工金数则更偏向数学建模和算法优化,侧重于衍生品定价、量化投资等领域的应用。

 

 

从就业来看,这类专业的前景相当可观。在香港和新加坡,金融科技人才尤其抢手:香港依托大湾区的跨境金融生态和政策红利,成了区块链合规与量化策略开发的核心战场;新加坡则凭借低税率和跨国机构技术中台的定位,专注于区块链架构与智能风控系统的全球落地。

 

 

即便计划回内地发展,机会也不少。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工程2024届毕业生为例,就业率高达97.8%,平均年薪26.7万元,中位数25万元,最高更是达到66万元。

 

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银行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等,代表性岗位包括:招商银行管培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科技岗、南方基金债券交易员、蚂蚁金服风险策略岗、腾讯数据科学岗等。

 

 

申请这类专业,港新院校的选择很丰富,商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等都可能开设相关项目,不同学院的课程和招生偏好也有差异——通常来说,纯商科背景的学生申请商学院项目,成功率会更高。

 

 

从2025Fall的申请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7月31日),指南者留学在这类项目中递交了近400份申请,整体成功率33.2%

申请数量较高的项目包括:NUS定量金融、HKU金融科技、NUS金融工程、CUHK金融科技,以及PolyU运筹及风险分析。热门项目中,CUHK金融科技申请成功率最高,达58.3%;HKU金融科技紧随其后,为43.2%。

 

 

当然,申请成功率高低并不直接等同于录取门槛高低,它还与申请人的硬件与软背景、以及对项目定位(如冲刺/主申/保底)的策略选择有关。

 

整体看,“港五新二”金融科技/金工金数类专业的录取门槛普遍不低:

 

新加坡国立与南洋理工两所录取学生中,近八成来自于985院校,平均GPA达到了87.2分;录取中211院校仅占比14%,且多为财经类院校,平均成绩更是达到88.4分,可见其要求之高。

  

港三项目选择多于新二所,但录取门槛同样较高。在我们25Fall录取中,985和211院校占比分别为57.4%与31.2%,合计接近九成,平均GPA分别为86.5与87.2。双非同学录取难度非常大,这一点从双非录取不足2%的比例就能看出,且GPA要求接近90分。在港三相关项目中,港中文金融科技是双非同学相对有机会突破的。

     

港四五相对竞争稍缓,但门槛依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低。录取中超八成都是985/211学生,比较友好的是对985学生要求的GPA不算高,录取平均成绩为80分。双非占比不足15%,多为广东地区院校和财经类院校,且平均GPA超过了90分,可见竞争之激烈。

    

二、商业分析

   

如果说金融科技聚焦金融领域的技术应用,商业分析则是更"百搭"的交叉学科——它融合了商业知识、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核心是通过数据建模、AI算法、可视化分析等,解决市场预测、运营效率提升等实际商业问题,帮企业优化决策。

正因为实用性强,商业分析的就业领域格外广泛,互联网、金融、咨询、医疗、零售、物流等数据密集型行业,都有大量岗位需求。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硕士(商业分析方向)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就很有说服力:就业率98.65%,平均薪酬32.33万元,最高达56.79万元。

    

岗位分布上,科技/互联网岗占比36.5%,计算机技术岗12.2%,销售岗9.5%,中后台6.8%,品牌/市场5.4%,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和金融科技不同,"港五新二"的商业分析项目大多由商学院开设,对商科背景学生更友好。

      

  

2025Fall申请中,指南者留学递交了近330份申请,整体成功率33.0%。其中,申请量较高的项目包括:HKU商业分析、CUHK商业分析、CityU商业及数据分析、PolyU环球商业与决策分析,以及NUS企业商业分析。

   

热门项目里,CityU商业及数据分析申请成功率最高为56.8%,HKU商业分析居第二位39.0%,而PolyU环球商业与决策分析仅为16.1%。

 

 

录取偏好上,新二院校的商业分析专业更青睐中上985(如武大、中山)、头部211(如对外经贸、上外)和知名海本(如港中深、UCL)学生;双非学生有机会申请新国立的企业商业分析,但985/211/双非录取生的平均GPA分别达86.5、89.4和90分。

 

 

港三院校中,985录取生占比52%,平均GPA86.6分;211占比32%,平均GPA超87分;双非学生突破机会很小。港四五院校的录取生也以985/211为主,平均GPA分别为82.2和84.1分;双非占比10.8%,包括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理工科跨申相对容易。

 

 

三、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系统类专业同样是"技术+商业"的结合体,但它更聚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比如搭建数字化基础设施、优化管理流程等。如果说商业分析是"用数据做决策",那信息系统更偏向"为数据应用搭台子"。

 

 

就业方向上,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可从事企业系统开发与优化、数据分析/治理,或参与政府电子政务、智慧城市项目的开发管理,咨询与IT服务领域也有大量需求。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信息管理与商业分析硕士(信息管理方向)2024届毕业生为例,就业率100%,平均薪酬29万元,最高47.22万元。

    

港新院校所开设的这类专业,普遍课程更新较快,早已跳出传统数据库、ERP系统的范畴,而是融入了云计算、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

 

 

2025Fall申请中,指南者留学递交了近150份申请,整体成功率36.1%。我们申请量相对较高的是CityU商务资讯系统,以及NTU信息系统。

 

 

综合来看,信息系统类项目是港新技术型商科专业中录取门槛相对较低的。

 

 

港三新二的相关项目都有双非学生录取案例,且985/211录取生的平均GPA明显低于金融科技和商业分析专业。

港四五院校的录取中,双非学生占比可达35%,远高于另外两类专业。对于硬件条件稍弱的同学来说,若就业目标匹配,信息系统类专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金融科技到商业分析,再到信息系统,技术型商科的火热,本质上是数字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唤。选择专业时,除了关注热度和门槛,更要结合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毕竟,能在"技术"与"商业"的交叉领域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在浪潮中走得更远。

【本文信息与数据来源于学校官网、世界大学排名官网及指南者留学内部申请数据(截至2025年7月31日),申录分析仅反映指南者留学的申请情况,不代表项目完整申请数据】

 

END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已为您分配留学咨询顾问老师 ,请等待顾问老师和您联系。
如需更换老师进行咨询,请联系客服
400-183-1832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