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舜天国际集团商务中心商务助理
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实习生
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办公室秘书
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
金融创意大赛
危机公关大赛-《汉堡王员工修改保质期事件危机公关应对策略与效果评估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客户经理
大家好,我是小W,毕业于河海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绩点4.38/5.0,曾有过三段实习经历,并在毕业后,在中信证券担任了一年的客户经理。
一年的时间,眼看着KPI不断调整,和我同期入职的小伙伴渐渐都选择了离开,而我也开始为自己谋划一条新的出路,但是不敢裸辞的我,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准备,巨大的压力让我无数次想要放弃……今天,我想分享这段经历,希望能给同样在留学路上奋斗的工作党一些启发。
职场觉醒后我想去留学
其实留学的想法很早就埋下了种子,但考虑到现实因素,刚毕业的我还是选择了就业。
那年大四我考研失利,一心备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务硕士,但因数学发挥失常以10分之差落榜。看着身边同学陆续收到录取通知,我经历了整整两个月的迷茫期。起初也想过脱产二战,但担心再次失败的时间成本。而留学这边也错过了时机,大
多数国家的申请通道都已关闭,恰巧中信证券的校招机会出现,我决定先就业积累经验。
在中信证券,我工作了整整一年,正是这份工作让我对职业规划有了颠覆性的认识。
作为客户经理,我每天需要处理大量客户咨询、推荐投资组合、完成销售指标,业绩压力真的很重。
随之而来的,就是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在金融专业知识深度上的不足。
随着工作的推进,我发现自己对宏观经济分析和投资策略有着浓厚兴趣,适合的岗位像是证券公司投研部(跟踪宏观经济数据,产出深度研究报告,基于宏观判断,为大类资产配置提供方向性建议)和固收部(专注于债券市场,对各类债券进行估值分析和投资策略建议),但现有岗位更偏向销售性质,与我的职业志向存在偏差。
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一位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前辈为我们做了一次宣讲,给我带来很大触动。他主导的投资分析项目展现出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深度,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优秀同行间的差距,更坚定了我留学的想法。
边工作边准备留学
2024年9月,那时25fall申请季刚刚开始,而我也终于下定决心要准备留学。
我开始在网上搜集留学信息,最初完全摸不着头脑,只能在知乎、小红书等平台看经验帖,初步了解到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区的申请特点。
但作为工作党,白天要上班,晚上经常累得只想休息,拖延现象严重。看了几天后,我发现自己对选校定位、文书准备等关键环节仍然一知半解,这才决定寻求专业帮助。
我先后咨询了三家留学机构,比较过程中发现许多机构对工作党申请缺乏针对性方案,还是主要看常规的院校背景、均分等内容,工作也仅仅停留在职位描述,对我的申请提升不大。
最终选择指南者留学,是因为指南者的顾问老师给了我截然不同的体验:
第一次沟通时,老师没有急于推销套餐,而是花了整整两个小时分析我的职业背景与学术背景的契合点。她指出我的三段实习(银行、国企商务部门、市监局)和一年工作经历是最大亮点,应该重点突出在实际工作中培养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客户洞察力,而不仅仅是罗列职位描述。
文书创作阶段,我与文案老师进行了多次深度访谈。老师引导我挖掘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案例,如独立开发的一套客户分级管理系统,这些细节让文书充满个人特色。
在专业选择上,考虑到这两年的商科竞争激烈,我的申请时间又较晚,老师建议我避开过于热门的金融专业,选择与应用经济学、国际关系等相关的商科,泛商科项目,这样既能发挥我的专业优势,又提高了申请成功率。
我的雅思攻坚战
211背景,GPA 4.38/5.0是我的相对优势,但雅思则成了申请路上的最大难关。
2024年9月底签约时,我还没有任何语言成绩。同时我也不敢裸辞工作全力备考,只能抽空学习雅思,直到11月才第一次参加雅思考试,结果只有5.5。
这次失利让我意识到自学效率太低,特别是口语听力,于是买了一对一的线上口语课和听力课。
边工作边备考的艰辛超出想象,我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早晨通勤路上用APP背单词,利用工作的碎片化时间,背作文模板和口语题库,晚上下班后集中刷题阅读和听力。
第二次考试总分达到6分,但口语小分仍然只有5。当时正值年底业务冲刺期,工作压力巨大,我一度想要放弃留学,但顾问老师及时鼓励我,建议我改变策略,重点突破写作模板和口语逻辑。终于在2025年2月的第三次考试,拿到总分6分(小分5.5)的成绩,虽然不算很高,但已经达到部分学校的最低要求。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工作党备考必须讲究效率和方法,与其盲目刷题,不如针对性突破薄弱环节。同时要合理规划时间,提前一年开始准备语言考试才是明智之举。
7月底,南洋理工它来了!
2024年11月,因为英国不用带语言成绩的特殊性,我完成了第一轮申请(曼大、爱丁堡、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等待offer的过程格外煎熬,每天都要刷新十几次邮箱。2025年1月收到曼大offer时,我却陷入两难选择:父母倾向于港三新二的国内认可度,而我更看重课程实用性和就业前景。特别是考虑到一年制硕士的时间成本和经济压力,我不得不慎重权衡。
3月初,我遭遇了申请路上最惊险的一幕——在提交南洋理工申请时,因为网络延迟导致缴费失败,系统显示申请未完成。因此错过了南洋理工大学TIP专业的机会。这件事给我敲响警钟:每个环节都要多次确认,不能掉以轻心。
而此时,曼大的offer确认时间已经到了,两手空空的我再次陷入留学路上的至暗时刻:
一方面我继续刷着雅思,另一方面则尝试加申新二的春季项目。
当时最坏的打算是:如果雅思在春季项目DDL前出分失败,那大概率会继续26fall吧。
至于工作,我是真的想离职了,入职一年KPI调整更重,和我同期入职的4个小伙伴如今也只剩我一人,但考虑到现实因素,父母还是不同意我辞职脱产雅思,只能顶着巨大的压力前进。
7月底,我对25fall的申请其实几乎已经不抱期待,某天当我结束分公司的述职检讨回营业部的路上,邮件突然弹出南洋理工大学MME状态变化的邮件,我的心情紧张到极点!
几分钟后,我收到了正式offer邮件,我激动得差点打翻手边的咖啡,所有的坚持和努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相比之下,香港学校的申请因为提交较晚(12月才完成),虽然背景符合要求,但录取机会大大降低。这也印证了“港校先到先得”的申请特点,建议学弟学妹一定要尽早申请。
经验总结与建议
回顾整个申请历程,我有以下几点深刻体会:
1.工作党的优势挖掘:工作经验是申请中的重要加分项,但工作党申请最大的敌人是时间。建议提前6个月开始规划,语言考试最好在申请前半年完成。我的教训是语言准备启动太晚,导致选校受限。
2.选校定位要理性:不要盲目追求排名,要结合职业规划、课程设置、地理位置等多因素考量。我放弃曼大选择南洋理工,就是看重新加坡在亚太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就业机会。
3.善用外部资源:靠谱的留学机构能事半功倍,但自己要深度参与每个环节。我与文书老师共同打磨文书的过程,本身也是对自己职业规划的重新梳理。
对于正在准备申请的工作党学弟学妹,我想说:职场经历带给你们的不仅是简历上的几行字,更是对行业认知的深化和职业目标的明晰。这些独特的收获,恰恰是应届生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只要合理规划、坚持执行,工作党同样可以申请到理想的院校。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段经历都是成长的养分。作为工作党,我们可能走得慢一些,但职场带来的成熟度和目标感,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勇气——无论现状如何,只要方向正确,终会抵达理想的彼岸。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