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S和UCL,谁更强?
“当然是UCL,G5院校是吹的吗?
“当然是NUS,亚洲第一,值得拥有。”
“ucl确实比nus要强,但是回国nus风评比ucl好。”
“笑死,要我说,都是水硕,哪所都一样!”
最近,后台有粉丝留言问指南君,“对比UCL和新国立,商科应该优选哪个?”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两所学校都是世界名校,QS前10的存在。但却也是网络上被吐槽为“水硕”的一年硕代表。
两所学校如果放在一起比较,谁会更更胜一筹呢?本篇文章我们就邀请了指南者留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马纯凝老师从排名、学费、发展机会、申录情况等多个维度对UCL和NUS进行剖析。
两校基本盘对比
1、学校排名,不分伯仲
对于商科学生来说,学校的综合排名往往是求职时的重要“敲门砖”。
在四大主流世界大学排名中,UCL和NUS的表现不相上下,整体处于同一梯队。两者时而UCL略胜一筹,时而NUS占据优势,很难说谁绝对领先,均能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2、费用对比,NUS略胜
留学费用是不少家庭和学生关注的重点。将两校商科专业的学费换算成人民币(按新币汇率5.6、英镑汇率9.7计算):UCL商科项目平均学费为37.7万人民币/年,NUS商科平均学费则是33.5万人民币/年,两者学费差距不算悬殊。
学费之外,还有生活支出,虽然伦敦和新加坡同属全球高生活成本城市代表,但明显伦敦的开销会更高。
综合估算,在UCL一年的总花费,大概会比在NUS 高出10万人民币左右。NUS费用方面更具吸引力,性价比高,更适合普通家庭。
3、发展机会,不相上下
UCL和NUS的商科文凭都是职场上的“硬通货”,但受地域影响,两者在不同发展路径上各有侧重。
留当地就业:NUS政策更友好。若计划留新,金融科技等热门岗月薪可达6000新币(约合3.3万人民币);UCL留英需雇主担保且竞争激烈。
回国泛体制内就业:两校均具竞争力。回国泛体制内,两校排名稳居前30,过简历关无差。完全能满足国内沪、京等地以及央国企招聘的基础院校要求,竞争力不相上下。
回国市场化就业:就业文凭含金量相当,核心岗比拼垂直实习。NUS因距近、时差小,在校对接国内笔面试更便利。
两校申录情况分析
01 UCL更易“突围”
回顾指南者留学2025申请季数据,向UCL和NUS共递交近600个商科项目申请,UCL的申请成功率为29.5%,NUS则为20.1%,差异较为明显。
NUS商科申请成功率较低,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学生更倾向性价比高的亚洲地,常将NUS作为冲刺院校,导致申请人数多,拉高了申请基数。
另一方面,UCL在一个申请季最多允许申请2个项目,而NUS无此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申请数量和成功率。
02 NUS更爱985
UCL对中国内地高校设有包含84所院校(以 985/211为主)的优先名单,若本科院校不在名单内,成绩要求会提高,录取机会也会减小。
从录取数据来看,UCL录取学生中,985院校背景占比42.3%,211院校占比30.8%,中外合办/海本占比26.9%。
NUS虽未明确设置院校名单,但实际录取中存在“隐形天花板”。
其录取学生中985院校背景占比高达58.2%,显著高于UCL;211院校占比17.4%,中外合办/海本占比21.4%,还有3.1%的普通本科学生。
这一差异可能源于新加坡与中国在地理和文化上更相近,对国内高校体系了解更深入,因此更认可985院校。
值得注意的是,双非院校学生在两校商科申请中难度都较大,但相对而言,NUS部分项目(如企业商业分析、供应链管理等)对超一线城市的双非院校学生更友好,若整体条件突出,仍有一定机会。
03 UCL偏爱高分选手
仅针对中国内地高校录取学生,UCL商科录取的 GPA 要求更为严格。
85分以上可视为基本门槛,其中GPA达到90分以上的申请者占比高达36.8%,明显倾向高分群体。
NUS商科录取对GPA的要求则略宽松,尤其是对C9 院校的学生。部分专业(如企业开发等)更注重申请者的综合背景,对成绩的要求相对灵活。
从数据来看,NUS录取学生中,GPA85-88分的占比37.7%,88-90分的占比19.5%,90分以上的占比27.3%,还有15.6%的学生GPA在85分以下。
04 语言要求都不低
商科录取学生普遍英语能力较好,但两校在语言成绩提交上有差异。
NUS商科项目中,超75%的录取者在申请时就已达到雅思7.0或以上,商学院基本要求雅思7.0或托福100,其他学院商科专业要求略低。
UCL商科项目普遍雅思要求较高,不少项目不仅要求总分7.0,还对单科成绩有限制。
不过由于UCL设有语言班,不强制申请时就满足语言要求,因此录取者在递交申请时达到雅思7.0或以上的占比,比NUS略低。
选校与申请建议
01 申请阶段:精准匹配,大胆联申
在申请阶段,学生可结合前文提到的两校录取偏好,对照自身条件进行匹配。若本科GPA在85分以上,申请UCL更具竞争力;若来自C9院校,GPA略低于85分,可尝试申请NUS,其对头部院校学生的GPA有一定弹性。
由于UCL和NUS均为顶尖名校,商科录取竞争激烈,若自身背景与两校要求较为匹配,建议采用 “新加坡+英国”联申策略。通过分散申请风险,能大大增加获得优质offer的机会。
02 拿到offer后:聚焦需求,综合考量
当同时拿到两校offer时,决策应围绕个人职业规划、专业兴趣、经济状况以及对文化环境的偏好展开。
若看重留学性价比,或强烈希望留在海外工作,NUS是优选。若更向往传统欧洲金融中心的氛围,愿意为独特的文化体验投入更多预算,UCL则更适合。
对于计划回国就业的学生,两校文凭认可度不相上下,此时需重点关注具体项目的课程设置、校友网络,同时结合自己对文化、气候和生活成本的偏好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