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翘首期盼的保研,终于在昨天出结果了!”
满屏都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本科基础研究生就不基础”、更有宿舍4人都上岸的实名凡尔赛~
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中,也夹杂着些不一样的声音,有从北大降保南大的、保上研了但苦涩于不是梦校的。
更多的是双非儿的“苦难回忆”,话说保研这条路上双非、四非er们真的吃了太多的苦:名额少、门槛高,还得直面985/211学霸的“降维打击”……
“对不起,我们不收双非生”
当985院校享受着30%甚至更高的保研率时,双非院校的保研率却普遍不足5%!
河南某双非院校中,53个学子为1个保研名额角逐;某双非师范生即便绩点满分,仍因“无国家级奖项”被保研院校拒之门外。
“双非保研985,难如跨越阶层鸿沟!”
去年,武汉大学研究生官网发布公告称,该校接收的推免生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比例达到99.8%,其中近七成来自国内高水平大学。
这一通知也不禁勾起了大家对保研院校“鄙视链”的联想,此前网络上一直热议,“保研路上,清北复交>top5>普通985>211>双非>四非”,从传言到现实,鄙视链竟真的存在?!
有985高校明确拒绝双非
每年保研季,都会听到这样的吐槽:“搞了半天,保研比的居然是高考分数啊?”“双非出身就像背了‘案例’,连保研面试的门都摸不着!”
尽管各大高校的保研简章,没明着说“只收985/211学生”,可真等名单一公布,双非同学的名字没几个。
从某书上公布的南大生源情况看,双非的院确实不少,楼主也说南京可能是对双非本科最友好的学校了吧。但如果仔细看,这些双非院校对应的上岸人数,实在寥寥,加起来能不能够985的零头都存疑!
早在推免阶段,就有一群双非同学吐槽,自己明明专业排名靠前,手里还有不少科研、竞赛的奖状,结果初筛就被刷下来了。本来想在保研赛道上拼一把,奈何本科“出身”成了第一道坎。
之前,南京大学某学院在入营咨询邮件中有回复:“学校要求只接收211以上学校的毕业生”。
不只是南大,还有其他双非同学在套磁导师的过程中也被另一所985卡背景了。
对此,不少双非保研人纷纷表达了忧虑与感慨。“原来本科名头还真有用,之前选了双非好专业,现在想想好像还不如进211烂专业”。
更多的人觉得当学校在选拔时选择将“本科出身”当成隐性门槛,只会加剧“双非本科”的困境,双非背景成为了一类人的标签,亦或是“赛博案底”,处处受牵制……
25年保研是真的难
当然了,今天的保研圈也确实经历了非常多的变动!
今年从清华取消夏令营开始,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进度在不停的往前赶!多所高校预推免提前,资格评定和结果公布也相应提前,就连四六级成绩公布也比往年提前了。
保研规则的改变更是让同学们直呼“人麻了”!
推免不再“免试”,保研难度直逼考研!原本绩点和竞赛加分9:1,今年直接改成7:3!而且省金、省银都靠边站,想要加分你必须是国奖!
卷到离谱的绩点、没完没了的竞争、持续收紧的政策……25保研这场硬仗,真叫人失去了所有力气和手段。
讲真,保研不如去留学
相比之下,出国留学似乎成为了更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对双非学生来说,留学相比于保研、考研,更简单也性价比更高~
学历提档
一年制不仅能够节省时间成本,更是利用QS排名完成了一次学历升档的好机会。就今年这个情形,很多92学子为了保研稳妥都在极力的争取本校,甚至有选择降档保研的。而留学就不同了,每一位申请者都可以去争取排名更高的梦校,只要你想就绝不会出现降档的情况。
并且,留学回国还将附带多种留学生身份红利,例如上海留学生落户政策;香港毕业后可无条件留港工作2年;同时还有各地人才引进政策。
难度更低
而留学申请的难度,是远低于考研和保研的。
毕竟留学采用申请制,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并且留学申请更注重综合素质,包括本科成绩、语言能力、推荐信和个人陈述等,而不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
留学和保研从来不是对立面,保研无果转留学来得及吗?如何在更短时间内缕清自己的升学思路,评估保研转留学的可能性及真实竞争力?
在准备上保研和留学差别不是特别大,有些重合的准备事项两边都适用。
保研和留学都需要:GPA、英语水平、软实力背景:科研/实习/竞赛等。
而保研考研两手抓的学长学姐也不在少数!
1
指南者留学双非学员-W学姐分享:
我本科就读于某双非师范院校,大学前三年一直把保研当作主要目标,为了维持90+的高绩点拼尽全力。毕竟在保研竞争里,零点零几分的差距都可能改变排名,加上本身的双非本科背景,总让我有种不安感。
最开始我想保外校学硕,但作为师范专业学生,四年修了大量师范课程,很多时间都花在实习上,并没太多投入科研。要是跨专业保非师范类外校,几乎没优势;保本校专硕虽稳妥,可又不甘心。所以我选择了保研和留学两手准备的,一方面不想放弃辛苦争取来的保研机会,另一方面也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后来我成功拿到了本校保研资格,可我却彻底改变了想法。作为国内研究生,不管是考公考编当老师,还是进企业,都存在年龄和性别歧视。我不想未来的职业道路被局限,更不想抹杀其他可能性。
最终我决定放弃保研,选择申请香港院校,最终拿到了港大的录取,虽然放弃保研名额可能会带来一些后果,但一想到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就觉得这个选择还是值得的。
2
指南者留学双非学员-Y学姐分享:
我从一开始就是保研和留学同时进行的,因为有许多相通之处,所需材料也大致相似,时间上也并无太大冲突。
香港地区的申请从十月上旬就开始了,一轮一轮筛选速度非常快,每一批收到offer的概率都会逐月减少,为了确保尽早拿到offer,必须在第一第二批就进行投递申请。当全部项目的申请都投递完成后,收到了学校的通知,告诉我:我拿到了研究生的预推免资格。
距离公示期结束的前一晚我想了很多,从获得保研资格的欣喜中抽离,我真的要在本校继续读三年吗(没有说母校不好的意思)?相较于港硕的一年制,三年会不会太久了点?
最终,在港硕0 offer的情况下,我放弃了预推免资格。很快我就收到了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的推研信,两周后我也顺利地推研进了港大的语言学项目,至此我的升级之旅完美收官。
双非申港三新二真有戏吗
当然,困扰双非同学的难题还有一个:双非背景,申请港三新二真的有戏吗?
事实是:有的!毕竟内地985院校仅有39所,211院校有115所,而普通本科院校数量则多达上千所。
从指南者平台近几年的申录数据中也不难看出,来自国内普通高校的学生占比在逐渐上升,也说明了越来越多双非同学希望通过留学提升学历背景,从而增强自身的求职和就业竞争力。
截至目前,26fall指南者也拿到了近500封offer,这其中双非申请的占比达到了21.7%。
另一方面,25fall指南者留学平台上,共计收获7610枚offer,来自双非的录取有2555枚,占比超过了30%。
这其中申请数量最多的地区是英国,占比达到了49%,其次是中国香港地区,占比也达到了26%。从录取院校方面看,获得最多双非录取的院校是香港理工大学,offer数量达到了162枚。
25fall双非申请者共获得了282枚来自“港三新二”的offer,录取率在10%左右。这个数据虽然不算高,但肯定是远高于双非学生在保研考研中的985院校上岸率的。
而双非申请更多的机会集中在港四五,以及英国的王爱曼华布,这几所学校的录取中普通本科占比约在25%~30%。浸会和岭南这一类的港八院校在25fall的成功录取案例中,有超八成的同学都来自于双非本科。
大致统计了一下近三年双非在“港三新二”的录取情况,除了新国立在25fall的录取量有一定的下滑,其他几所学校近三年的双非数据都在呈现上涨趋势。可见双非在港新申请中的整体风向是趋于乐观的。
但话说回来,双非也得分学校,并不是说所有的双非院校申请港三新二都能同等效力。
例如双非深圳大学在申请香港的时候可以按照211院校进行评估,甚至部分专业非常偏好录取深大学生。
类似的例子还有南方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或是因为地缘特性,或是因为专业特性,在港新申请中会存在一定的优势。
26fall在新国立和港大的提前批中,也不乏双非的身影,像华南农业大学(食品专业)、南方医科大学(药学专业)这种专业强的双非,都有学生成功上岸。
写在最后
保研收官但求学之路才刚刚开始,对于本科背景不占优势的双非儿,如果没有拿到满意的结果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要知道,恰恰是这几个月在保研中的付出和准备,使得你会是转留学这个赛道上启动最快的人!
愿每一分努力都能被看见,无论选择哪条赛道,努力的人都值得收获心仪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