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港中文,属实把留学圈整懵了:
26fall正式批才放开2个多月,就“哐哐”甩出12个全新专业。

商科、文社科、工科、理科集体包圆,其余四所港校加起来的新开专业总数才和港中文差不多。
更绝的是,在今年港硕集体涨价的风气下,港中文这些新专业的学费还特别亲民,像“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这样的大火赛道,学费居然都只要20万港币上下,和隔壁动辄40万的天价学费相比,像极了不要钱的“低价甩卖”。
这波操作到底是咋回事?
难道港中文也被AI、工科的热度冲击得“招不到人”,只能靠扩招冲KPI?还是说,它在背地里憋着什么王炸新动作?
“12个新专业,港中文意欲何为?”
新开专业是很平常的事,但奈何港中文今年新开的数量实在太多了!
我们先看港三梯队的另外两所:
港大今年新开5个专业,聚焦集成电路与电子系统、商业人工智能等科技赛道,还为CS专业新增AI+Web3分支;港科仅新增2个专业,分别是数字与可持续城市、材料工程,均围绕热门理工类细分方向。

而港理工、港城的思路也高度一致,集中发力人工智能及热门工科领域,全力抢占技术赛道红利。
但是到了港中文这边,商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工学院、社科院、文学院,每个学院都来上一点,颇有一种“大杂烩”的感觉,这是出的什么招?

1.发挥文社科优势,港中文有自己的定位
作为港校人文社科的代表学校,港中文并未跟风扎堆理工赛道,而是选择发挥自身长板,通过“泛交叉”的专业设计,开辟差异化竞争空间。
在12个新专业中,除中国艺术史、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偏向传统单一领域外,其余 10个均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心。
以“人工智能法”为例,这一专业并非简单的“AI+法学”拼接,而是瞄准了未来行业刚需。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AI相关的合规治理、伦理规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当其他学校专注于“教学生如何研发AI”时,港中文将培养重点放在“如何规范管理 AI”上。

目前该项目对背景要求比较包容,欢迎商科、会计、公共管理、社会工作等多元背景的申请者。相信依托于港中文法学院在国际私法、知识产权领域的积累,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机会也会相当可观。
还有像景观建筑、可持续城市规划、体验经济领导力这些专业,都在本身专业属性之外,带有较强的人文社科色彩。
它们跳出传统专业的局限:景观建筑不止于空间设计,更关注人与环境的互动;可持续城市规划聚焦发展与环保的平衡;体验经济领导力则将商业逻辑与消费体验、文化价值相结合。
这些专业既延续了港中文在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领域的传统优势,也为文科背景的学生提供了突破就业困境的新路径。
2.逆势控价的学费策略
在26fall港硕集体涨价的大环境下,港中文新专业的学费设置堪称“诚意满满”,与其他港校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年港校新专业学费普遍走高:港大新专业的起步价普遍是30万港币;港理工、港城的人工智能、数据类专业学费更是达到36万、42.6万港币。

而港中文的新专业,却保持了亲民定价:人工智能法仅19.2万港币,即便叠加了“AI”这一热门标签,价格仍控制在20万以内,真心难得一见!
数据科学与商业统计专业,兼具数据与商业双重热门属性,学费也仅22万港币,堪称港三梯队同类专业的“价格洼地”。
热门的专业赛道加上超高性价比的学费,让港中文这几个新专业的竞争力拉满。

对于商科生来说,港大金融科技学费46.2万港币,港中文金融专业45万港币、商业分析与金融科技也要38万港币,而选择数据科学与商业统计专业,学费立省20多万,课程还融合了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识,贴合当下就业市场需求。
再加上这个项目又是老牌项目(以前是part time,今年改成了全日制),开设经验相对丰富,申请时也不用太过担心。
整体来看,港中文此次的大规模“上新”,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基于自身优势布局:既通过交叉学科设计强化差异化竞争力,又以友好学费精准对接申请者需求,对26fall申请者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26fall港中文录取难度究竟如何?”
分析了这么多港中文新专业的情况,相信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还是:26fall申请港中文,到底难不难?是“捡漏良机”还是“竞争升级”?
结合目前的申请数据和录取动态,我们一起来看看26fall港中文的申请难度究竟如何?
1.新专业利好
首先,26fall港中文一次性新增12个专业,对申请者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核心原因有两点:
一是直接意味着招生规模的扩张,整体录取名额显著增加,相当于为申请池“扩容”。
二是新专业第一年招生往往有“捡漏机会”。毕竟是新开专业,学校对生源质量和报名热度缺乏明确预判,通常会适度放宽录取门槛,不会像老牌热门专业那样卡死背景。
同时,新专业的“信息差”也降低了竞争难度:由于缺乏过往录取案例和毕业前景参考,部分申请者会持观望态度,报名热度相对偏低。尤其是那些交叉属性较强的专业,比如人工智能法、体验经济领导力等,竞争压力远小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传统热门。
但指南君在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部分新专业虽然在申请时不限制专业背景,但大家还是要选取和自己更匹配的专业,而非盲目冲刺。
2.部分专业名额已提前满额?
虽然新专业带来了一部分机会,但港中文今年的申请热度其实是整体飙升,让部分专业已经陷入了名额告急的局面。
根据指南者留学目前的申请情况,截至11月20日,港中文26fall申请量已达 2725份,早已超过25fall的2070份,申请进度同比飙升至132%。这一数据背后,是港中文商学院口碑,以及交叉学科的吸引力叠加。
像环境信息、健康与公共管理专业已经在官网发布“告急公告”,目前该专业第一轮offer发放已占总名额的60%,且76%的申请者接受了录取;十月底发出第二轮offer后,已释放90%的名额,剩余席位所剩无几,今年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这也给所有申请者提了个醒:港中文的热门专业从不缺申请者,“早申请、早占位”绝非口号,拖延到后期往往只剩陪跑的可能。
3.港三中最偏爱双非?
关于港中文偏爱双非的传言流传已久,从我们的实际录取数据来看,确实港中文在港三梯队中,对双非背景的包容度最高。
结合指南者过往录取数据来看:
25fall港中文录取总人数490人,其中双非学生69人,占比14%;26fall截至目前录取381人,双非学生44人,占比11.5%。

而港大、港科的双非占比明显更低:26fall港大双非占比9%,25fall为11.2%;港科26fall双非占比10%,25fall为10.4%。
进一步细分专业来看,港中文的理科、社科类专业对双非背景的包容度更加突出。这类专业更看重申请者的科研经历、实践能力和个人陈述的匹配度,而非单纯的唯院校背景论。
4.26fall录取现状
截至目前,港中文26fall的录取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
首先,商科录取告急。今年由于港校的时间提前,大部分有准备的同学都参与了港中文的商科提前批申请,目前指南者港中文的商科offer的人数已经超过去年25fall的总人数,录取进度大约接近尾声,录取难度激增。
在录取均分方面,商科的整体均分与25fall差异不大,集中在84-89分之间,但院校背景的影响依然明显:985院校申请者的优势突出,就算是在竞争激烈的商科,83分以下的985学生也有机会被网开一面,商科的雅思分数会更高,大多都在7分以上。
工科项目上,今年的均分要求上涨了不少,有65%的同学GPA达到85+拿到了offer,这一比例比起25fall的35.1%几乎翻了个倍,大家申请时千万别掉以轻心。雅思分数上工科上涨不多,一般6.5就可以。
社科项目算是对双非最友好的,双非占比高达29%,均分要求也特别高,gpa85+的同学占比79%,所以千万别觉得双非多等于“放水”,双非的均分要求往往比985/211更高,很多同学的分数都在88+。雅思也多在7分以上。
相比之下,理科项目算是港中文不太强势的项目,目前的申请人数相对较少,录取条件也比较友好。
综合来看,26fall 港中文的录取难度呈现两极分化:新专业、理科和社科类专业提供了更多上岸机会;而传统热门商科(如会计、金融)、优势文科专业则竞争白热化。
早申请、高均分、强背景仍是申请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同学们结合自身背景精准定位,避免盲目冲刺热门专业,同时抓住新专业的“红利期”,才能提高录取概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