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港硕最令人头疼的环节,就是留位费。
“十几万天价+考虑时间太短+很难退款”,一套无情连招,让不少留学生进退两难:
“为了14w留位费,放弃港大去新国立,值得吗?”
“忍痛交完15w留位费,新国立它来了!”

而且,随着26fall学费的大面积上涨,留位费也暗戳戳地跟着上调:
港大的商科不必多说,留位费常年稳定在13-15w港币;今年的工科更是可恶,悄无声息地大涨价,直接从25fall的16w涨到了18.7w港币!几乎要挑战全世界非商科最贵留位费!
港大之外,港科抢起钱来也毫不手软,最新开设的人工智能与创业理学硕士,也高达17.8w港币的天价;港理工今年也很夸张,碳中和城市及可持续性力学硕士,12.8w的留位费,考虑时间居然只有5天。

还有浸会的商业管理,可能是被“鸽”怕了,才出此下策,用钱锁人,留位费居然冲到了学费的50%,19.7w!
究竟港硕为什么愿意顶着骂名,也要设置如此离谱的留位费?学校真的能靠留位费留住学生吗?万一交了又后悔,这笔钱还能退回吗?今天,指南君就和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港校留位费的膨胀史”
我们先简单说下:什么是留位费?
其实它就是一份“学位定金”,也可以叫作“占位费”或“押金”。
在拿到港校offer后,学校会给你一段考虑时间,是否交留位费。一旦交钱,学校就会为你保留录取名额,逾期不交,将视为自动放弃。等正式入学后,提前交的留位费会自动抵扣部分学费,相当于学费的“预付款”,并不会成为额外支出。
但你可能不知道,20多年前的港校其实根本没有留位费一说。

直到2003年“内地学生计划”推出后,港校的申请人数一下子增加。为了避免“拿到 offer却不来读”的情况浪费学校资源,香港高校于2007年正式引入了留位费制度,规定学生接受录取后,需缴纳一万港币预留学位,逾期未付则视为放弃,以此保障招生效率。
至于港校留位费的大涨价,则要追溯到2009年。
当时香港中文大学的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专业,遭遇大量内地学生“鸽offer”,导致学校资源严重浪费。第二年,港中文就出了狠招,要求缴纳全额学费(约10w港币)作为留位费。
再后来,留位费就逐渐稳定在学费的30%-50%。而学费的高涨,十几万的留位费项目也日渐增多。

目前港校的留位费从几万到20w港币不等,价格高低基本和学费绑定。像商学院、工学院这样学费惊人的方向,留位费都是十几万起跳,而文社科、理工科则相对友好,小几万就能拿下。
以下是港五院校中部分“天价”留位费的项目:

可以发现,港大不仅学费收得最贵,留位费也是毫不手软,商科、工科项目几乎全线突破15w港币。而其他港五院校也是同理,商科项目的留位费基本在10-14w港币之间(只有港城的商科留位费相对便宜,多为8w港币)。
还有一些风口行业或是交叉学科的项目,留位费也偏高,例如港科的航空工程(8.7w)、港中文的新媒体(9w)、公共政策(9w)等项目,都比普通项目的3-8w来得高。
“港校设置留位费,到底“利”了谁?”
对学生来说,留位费除了锁定一个入学名额,似乎没有太多额外“福利”,更多像是一笔提前被“套牢”的成本。
但对于学校来说,好处可太大了!
尤其是配合香港院校这两年越来越早的申请进度,留位费不仅有效提高了最终入学率,也让学校在申请季中实时掌握offer的发放余量,避免“超发”造成的招生混乱。
1.配合早申节奏,抢占新加坡生源
在亚洲地区,港新是最大的竞争对手,而留位费也帮助港校进一步抢占生源。
因为香港院校的开放时间普遍比新加坡更早。像今年的港校7-9月已全面开放,而新二只开放了部分提前批项目或个别学院,剩余专业依然要等到11月才正式展开申请。
这就给同时观望港新的同学出了一道经典难题:等新加坡,还是先接香港的offer?


港校不仅开得早,发offer也快。学生在拿到录取后,通常只有两周左右决定是否缴纳留位费。就算可以写邮件请求学校延期,也通常只能适当延后,很少能幸运地拖到新二下offer。
那么在港新之间摇摆的同学就犯难了。新加坡那边有没有希望?要不要交留位费还是冒险干等?
指南君接触到的大多数同学都不敢“全押新加坡”,而港校则凭借其申请季的“先发优势”,利用这笔留位费,成功地在生源争夺战中抢占了先机。
相比之下,新加坡留位费的约束门槛就极低。即便是新国立的商科,多数项目也仅在5-7万区间,部分低至3万。相较于港大15万的压力,这个数额对许多学生而言心理负担很轻,几乎不构成决策障碍。

可能也是意识到了留位费较低的问题,南洋理工的商科留位费近几年有暴涨的趋势,金融学专业就已经涨到了14.2万人民币。
但说句实话,除非新二能和港校同步开放、同步发offer,否则依然会有大量学生把香港当作“保底优选”。
2.时间短、费用高,抢占英澳生源
放眼全球主流留学地区,香港的留位费政策堪称“最狠”:
☑︎香港:考虑时间通常是拿到offer后的1-2周,金额在5w-20w港币不等;
☑︎英国:通常有1个月甚至更长的考虑时间,金额约1000-2000英镑;
☑︎澳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留位费,一般需先满足录取条件(应届生需要先满足语言条件),再支付押金换COE/con COE。
这样对比下来,英澳相对宽松的缴费期限和较低的费用,对学生的约束力自然弱很多。这也让港校在抢人时更占“主动权”。

那么问题随之而来:留位费一旦交了,还能退吗?
很遗憾,多数港校都在offer中明确标注留位费为“non-refundable”(不可退款)。除非有极特殊原因(如健康问题、签证被拒等),并提交充分证据,学校才会酌情个案处理。
以港前三为例,基本政策都是“原则上不接受退款”。

但有一个“例外”的好消息是:部分学校和专业接受“内部转留位费”!
举个例子,假设你先后收到了港大A、B两个项目的录取,已经支付了A项目的留位费,但后来发现B项目才是你的“真爱”。如果A和B恰好在同一学院,那么留位费有很大概率可以直接转到B项目;如果属于不同学院,那就需要发邮件与学校具体确认了。

指南君也要在此强调,不要轻信网上流传的“个别成功案例”。
关于留位费转移,一切请以官方邮件回复为准!每个学院,甚至不同录取轮次的具体政策都可能调整。最稳妥的方式就是自己写邮件问学校!
我们再看英国这边,留位费的退款会相对合理。大学通常设有14天“冷静期”,在此期间可以申请退款(可能扣除约10%手续费),过期不再允许退款。此外,如果你最终的语言成绩或均分没有满足offer上的条件,可以尝试提供证明,再申请退还留位费。
每个地区的留位费都动辄数万,不是一笔小钱,如果不想白白损失留位费,还可以试试这几招:
01申请留位费延期
如果你此时只收到了保底校的offer,但梦校还没消息,可以第一时间写邮件向保底校申请延期缴费。
只要理由合理,学校通常愿意宽限1-2周。利用这段时间,赶紧向梦校发“love letter”争取机会!
02如何从根源上避免留位费纠结?
最有效的策略是合理安排申请顺序。比如梦校最先申请、保底适当延后。
但这只是理想的递交模式,每一年的录取竞争存在变数,不建议把保底校放到太晚。例如港校的项目,最晚最晚也要在第二轮截止前提交,再晚可就说不准了!说到底,提升自身实力(成绩+经历+语言)才是避免被动局面的根本之道。
总的来说,各大高校关于留位费退款的规定大同小异,具体执行需要看学院层面的解释。指南君也在此提醒大家:部分学院可能存在以“未在规定时间内满足条件”等理由拒绝退款,那就真的无解了。
因此,请大家在交留位费之前冷静思考:这个offer是否真的非接不可?是否与你的学术方向、职业规划高度契合?还是仅仅因为“害怕没学上”?
三思而后行,审慎做决定。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