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L同学
本科背景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录取学校(2022年秋季入学)
文 | 指南者留学 · L同学母亲
姑娘从小学习国标舞,画画,还有大提琴,三、四年级的时候拿到过山西省的各种奖项,像正儿八经的竞赛、奥数倒是学得少,但她的文化成绩也不含糊,综合实力一直都比较好。
看到姑娘从小学习很自觉,对自己各方面要求很严格,我作为家长就没有过多地给她规划,支持她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相对来说管得少一点。
一直以来,我主张让孩子把心态调整好,不要太看重成绩,要以身心健康为主。平时我俩相处很融洽,要是她学习累了,我就带她到室外公园去走走,总之就是做好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两方面的“后勤保障”。
姑娘在高考那年是比较遗憾的,成绩离自己实际水平有一定差距,凭借这个分数,我们只能对比挑选了几所上海高校。即使上海离家需要坐两个多小时飞机,我们当时还是考虑到上海的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更好,姑娘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好在姑娘一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习底子都很扎实,所以去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后,她在学校的考试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唯一遭遇的挑战就在于适应集体生活了。她刚去的时候,宿舍同学有人打游戏,有人睡得很晚,有人睡觉还不关灯,加上孩子心里多多少少觉得是高考发挥失常才来的这所学校,所以一开始感到很苦恼。
我记得当时和她在电话里沟通了很长时间,告诉她每个人性格不一,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毕竟室友会在同一屋檐下共度四年,在一起友好相处可能让自己心情更好一些。这一层面的事情想通以后,我发现她也能更专注于享受大学生活了。
具体表现在,不用别人过多鼓励,她自己就特别积极向上:课堂上别人不回答的,她来回答;别人觉得解决不了的,她来组织。她还参加了学校英语角,感受外国朋友的open-minded,积极与外教老师沟通,在一些志愿者活动中也都是用英语进行对话。
大概是受此熏陶,她从大一时目标就比较明确,想去国外念研究生,后来英语四六级都是高分考过,雅思也是一次就过。同时我也在想,看来高考失利对她打击挺大的,毕竟多年的学习积累只通过考场上几个小时去判定,确实无法反映出一个孩子的真实水平,所以她想去感受国外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准。
姑娘有留学的想法后,肯定是先来探一探我们这俩家长是什么想法。姑娘是独生子女,我作为母亲,确实是不太舍得让她出去,因为想着她出去了,能力越强,水平越高的话,回来的几率就小了,大人们肯定会比较孤单。但是,站在孩子角度,一般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开心、过得好吗?能让她实力增强,视野开阔,家长就得放手,让她去提高。既然我和她父亲现在还年轻,那就支持孩子,少考虑一点自身,多为小孩的前途着想。
受这三年的疫情影响,我们一家想出去看看的计划也曾数度搁浅,姑娘大一就办了护照结果没能出去,大四时学校还有一次去法国交换的机会,当时都通过了,但也是因为疫情没有去成。出去读研一开始姑娘更喜欢去英国,碰巧我后来看到同事的孩子在南洋理工大学读书,NTU、NUS都是很好的学校,新加坡在东南亚也离中国近一些,如果能去的话,我觉得会是更好的选择。
我有些惭愧,在留学方面,姑娘父亲比我“开窍”得早,考虑到姑娘要忙实习和考试,所以孩子父亲在网上搜集了很多信息,最终找到了指南者留学来协助申请。姑娘也去了线下公司,后来整个沟通过程很顺畅,顺利申请到了亚洲第一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作为本科双非院校出身的确是意外之喜。
如今姑娘已经入学有一段时间了,听她和我讲留学感觉特别好,认识的同学都很强,不光是学习好,而且都是全面发展的孩子。她现在就想先把自己的水平提高,以后再去考虑就业。当然,她从大三的时候就开始实习,自己也面试过外资企业,我觉得凭她的实力,好好留学,回来以后找工作是不愁的。
虽然研究生学习比较紧张,但新加坡的全民健身意识很强,饮食全都是好吃的,一年半下来,我相信姑娘的生活自理能力应该也很强了,待人接物也会更加成熟。
其实作为家长,最关键的还是希望孩子开心、快乐、健康,我们毕竟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对她没有太高的要求。同时,我也庆幸自己在留学这件事上,及时地转变了观念,说起来就是家长不要太自私,把小孩约束在自己跟前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生活。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