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L同学
本科背景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GPA:88 语言:7(320)
录取学校(2022年秋季入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科技硕士企业商业分析方向
申请时间:2021.11.17
面试通知:2022.03.07
面试时间:2022.03.09
录取时间:2022.03.30
新加坡管理大学 商业信息技术
申请时间:2022.01.05
面试通知:2022.01.11
面试时间:2022.01.20
录取时间:2022.01.21
留学契机
从大一时候开始,我就想出去看看,自从高考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太适合国内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体系,一直向往更加评价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于是我想到了留学,但是一开始并没有觉得自己真得可以实现,只是一种萌芽的想法。
心里默默确定想要出国之后,就开始对于自己慢慢有了更多了解和更深的自我觉察。因为大学时间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所以就渐渐感受到对于生活的掌控力。加之在大学里有幸和一些外国同学交流,我可以感受到很纯粹的快乐,各种文化交流融合之后给我内心留下了惊喜和冲击。于是更加向往出国能接收到多元文化。
为了之后可以有更多选择,我决定先把基础打好,稳住绩点,以及锻炼英语口语能力,这是我一开始的重点,我当时比较焦虑,差点儿被一些英语培训机构洗脑。当时家长劝说我,不要太急功近利,尝试慢慢来,但是要坚持,尤其是英语学习这种事情。后来我内心终于稍微安定下来,开始脚踏实地地学习,坚持每天下课后去图书馆学习,回家路上继续练口语。
我永远忘不了那些练习英语听力和口语的夜晚,上海的冬天湿冷刺骨,图书馆到宿舍那25分钟的步行距离,我一边听英语一边与自己的生理极限作斗争。那个时候我感受到自己心里有一团火,其他人只能看到烟,虽然很苦但是我觉得坚持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我开始越来越喜欢英语了,是它陪我走过很多迷茫无助的日子。
同时还有很多理由支撑我做出留学这个决定。比如更深层次地理解社会。能够有机会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不同社会的共性规律,更加理解一种普适的社会规则;还有希望自己能够真正独立。因为当你一个人远在他乡的时候,会激发出来很多你在家、在父母身边甚至在国内没有的情绪,行为和能力,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能慢慢了解自己的内心,拥有更加健全的人格。
申请过程
“又没时间吃午饭了”。
这是我在大二大三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课业的繁重,项目的结项,辅修的论文,逐渐培养了我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能力。但其实也压榨了更多按时吃饭的时间:整天满脑子都是如何达到目标,保持高绩点,如何才能完成一件又一件的实践活动和比赛,塞满了无数日日夜夜。
“上海的地铁真拥挤”。
那些每天在地铁上为了实习往返4个多小时的日子,让我不愿意再回想,工资低通勤久吃力不讨好的实习我在大学期间一共做了六个。耳机里的音乐听了又听,在早上常常被挤得无法立足。
背景提升中有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实习,实习不仅能够让你更好地理解专业所学,了解工作真实的状态,同时也更了解人,更加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以及为之后的职业做铺垫。所以我自己从大二开始努力地找实习,海投简历,加各种群进行了解询问。最后积累了一定的实习经验,与人沟通的能力也更好了。
建议:实习可以多做一点,并且越早开始越好,试错成本低,可以尽可能地多去尝试。也可以通过中介来内推实习,也是不错的选择。
“健身房里人好多”。
在漫漫申请路上,我开始更加注意身体,由于常常处在工作看电脑的状态下,我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健身,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应付接踵而来的难题。
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体健康,养成锻炼的习惯不仅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同时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各种课业和申请的压力。
“GRE我真的不想再考了”。
我本人考了三次GRE,可以说比较波折,第一次309,第二次308,第三次320,最后成绩也不算高,但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了。
考GRE这段时间我的中介指南者留学的老师一直鼓励我再坚持一下,尤其是第二次我考完之后没有想到比第一次更差,心里非常失落和绝望,但是后来我不想让自己留下遗憾,也是为了SMU保底,于是今年4月份又考了一次。
GRE在我心里难度不亚于高考,对于身心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当时我在老家隔离,我每天起床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复习一下昨天的单词然后记忆新的单词,为了记住那些单词,家里的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利贴,我一天要趴在墙边看10次左右,每日列计划一件一件执行,填空阅读数学写作,每一项都难得令人崩溃,尤其在初期,自己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做。
建议:雅思考试,GRE考试尽早准备,GRE尽量比雅思更早一点,不然之后刷分可能会很影响时间和心态。
“等待offer真的太煎熬了”。
从大三下开始找中介,大四上开始申请,大四下4月份才收到录取通知书。这段等待的时间非常折磨。我和家长在这段时间反反复复讨论,叹息我们还是准备不够充分,也没有充分理解留学申请的内卷程度。确实由于前期信息不对称,没有及时找中介,所以走了一些弯路,比如有些没什么必要的实践活动,或者社团活动等,以及备考GRE的时间安排,其实都有很多没做好的地方。
建议:可以早点找中介咨询规划,不用等到所有语言成绩都出分后再找。即使一开始没有确定的时候,也一定要把绩点搞好,尽可能多找实习。实践活动可以不用参加很多。
职业规划
在探索未来职业方向上,从一开始的信管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后端到数据分析,再到咨询和运营,我一直在积极尝试,想要努力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在大四的时候,确认了自己未来想做金融相关的方向。
同时由于我想着无论今后做什么都要会财务相关的内容,所以辅修了财务管理专业,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是后来发现学得多、懂得多,路就会越走越宽,方向也比较好转变。
职业规划也不需要一开始就定下来,可以慢慢来,在战略上目光还是应该放长远。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具体申请什么专业的时候,首先了解了自己的强弱项,知道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对我而言就是软硬结合最好,这样就算转去做金融前台也是ok的。
综合来看,我的劣势是双非院校出身,优势是辅修了财务管理,总绩点接近3.7,雅思7分,GRE 320,实习有三段相关数据经历,相关科研有两段,做过全国学术汇报。
选校过程多亏了指南者留学帮助,在诸多学校中,能够非常准确的定位到NUS的ISS系统科学院,帮了我很大的忙,虽然我对于自己能否进入亚洲第一的院校持有怀疑态度,甚至觉得只能碰碰运气了,但是最后能拿到录取并且成功入读还是感谢指南者留学对于学校和各个专业的了解程度之深。
就读感受
我就读的专业是NUS企业商业分析,这里的同学也很好,有一些人是有工作经验的,一个班70多人,其中不到10个本地或者印度学生,其他基本都是985高校毕业生以及海本学生,大家学习都很高效,个性也很活泼。
课程设置紧凑,比较辛苦,一周3到5天,每天朝九晚五,很多作业和小组报告。课上有很多教授当场让大家做讲演。
NUS资源很多,有很多辅导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活动,你能感受到有应接不暇的优质企业在等着你。
最后,我建议学弟学妹们有机会还是要出去看一看的,外面的世界比你想象得更精彩,你会遇到更加有趣的人,也会遇见更加优秀的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