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指南者留学的学员,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指南者帮忙申请到了香港大学商业分析硕士,目前入职南京一家大型国企的大数据部。
谁的青春不迷茫
大一的时候我尚在忙着学生会、社团和学习,每天没有自己主心骨地忙忙碌碌,到了大二突然被身边同学卷的紧迫起来,开始意识到对就业方向提前规划与做相应准备的紧迫性。
在咨询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导师与辅导员、学长学姐等,我做了非常详细的对比考量和辅助决策表,经历了半年时间的纠结迷惘,在保研不稳定(十几个保研名额需要两个人放弃才轮到我)、不想吃考研的苦的前提下,确定了留学读数据分析类硕士的规划。
在这期间我最大的心得是,在初期缺乏各方面信息、规划体系尚未建立时我比较焦虑,随着自己视野的不断开阔却愈发焦虑,愈发意识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天真狭隘、自以为是,同时手头资源也在不断丰富,自己最终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难以避免地更加纠结。我也和现在的你一样,是从迷茫的阶段走过来的。
求职与形势分析
因为我第一轮秋招时学校课程较多且自己准备不充分,所以主要参加的是第一轮春招(秋招和春招共计3次机会,详见后续)。
我从今年的3月底开始海投简历,到6月初基本结束,总计投出了金融、互联网、国企、事业单位、银行、咨询等行业共近百封简历,base香港、上海、南京、杭州四城,通过筛选进入笔试面试环节的大约占到三分之一,最终拿到录用offer的有5个,待遇等情况为如下:
- 香港某中资证券总部,产品部,年薪约33w港币,965基本不加班;
- 杭州某政府咨询机构,事业单位,年薪约20w,据项目情况有出差与加班;
-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金融科技岗,须一线支行历练2年,加班,薪资银行中较高;
- 南京某研究所,核心部门的技术支持岗,年薪30w+,加班在996以内;
- 南京某大型国企,总部大数据部,年薪18w,房补10w,甲方,955不加班。
以上五个选择,香港自然是不错的,香港有着内地难以企及的国际化与人性化,居民素质较高,医疗条件与防疫政策优越,内卷不严重,鲜有加班严重与压榨的情况。一般能有机会在香港找工作的应届生都是港校毕业,因而这也是香港留学的一大好处,在香港学习与工作满七年可获得香港身份,若能利用起来有许多巨大的好处。之所以没有选择在香港工作的原因主要是住房太小、语言障碍、没有归属感,以及没有做好长期在香港生活发展的心理准备。
关于咨询和投行,我主要是介意出差太多、加班严重,收入在起步时也并不算很高。我认为适合两种人,一是短期内急需较大资产,如需靠自己凑齐大城市买房首付的,二是有极高的职业成就感,不满足于每天工作生活的平衡。
虽然我互联网投的是最多的,但是大厂一个都没进二面,身边一些有多段BAT美团字节等实习的同学也很难拿到转正,基本都沉了,由此可以看出今年的互联网寒冬。去互联网做技术稍微容易一些,战略产品运营实在难进,且目前可见的未来也不会有好转,主方向是进互联网的同学建议留有备选空间。
在目前经济形势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情况下,体制内就业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狭义的体制内是指公务员与事业编制,广义的体制内可扩大至吃国家财政的央企国企。大多数央企国企拥有着相当的稳定性,基本不亚于公务员的收入,适当的工作量,较低的进入门槛。少数垄断性质的国企具有丰厚的福利补贴,如烟草、供电、供水、石油等,这些单位的很多岗位性价比远超同地区的公务员。至于选调生,一是目前只有极少的几个省份接受境外大学的报考,主要还是内地985,二是近年来选调生红利远不如之前,大多数已经根本谈不上储备干部,只是政府给名校学生提供另一种进入体制内的渠道。
对于体制内就业,政治能力的重要性大于工作能力,大家在笔试面试的过程中一定要讲党性,讲政治,尽量避免追求个性。
留学与就业也与自己的性格喜好有较大关系,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实习、多体验总结心得、多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实习!我用两个实例来具体说明一下:1.有同学考上令人羡慕的苏州名校优选后一年便离职了(苏州公务员待遇全国仅次于深圳),因为实在对于体制内的文字工作、党建工作不感兴趣,希望从事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业;2.之前很多同学都去做行业研究,主要因其高薪与保持学习新事物的动力,我也便盲目跟风去投行研,结果坚持了几个月后还是被每天加班与堆积如山的office工作吓跑了,我的性格完全不适合做这种。
求学与就业
综合读硕与求职来看,当年决定去留学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与当年身边考研的同学相比,他们中大多数人一战失败,也不乏许多二战失败,在书山题海、背政治背英语的痛苦中非常惋惜失去了二十出头的宝贵的一年。同时因为考研大多从暑假之前开始准备,直到年后笔试出成绩后准备面试,直到四月左右确定录取或失败,忙忙碌碌近一年的时间,都在全职为了一个硕士入学。而我在这一年里不仅拿到港大offer一身轻松,还完成了两份互联网的数据库实习、两份时薪较高的家教兼职、闲暇时光打游戏与出游,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
与当年身边保研的同学相比,他们基本还是保研本校本学院,对我来说我更倾向于换一个新环境,不太想在待了四年的熟悉的环境里继续学习。同时,在香港的一年里我接触到更多不同背景的老师同学们,开阔了国际视野,体验到不同模式的教育体制,结识了一批新的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更重要的是,保研大多是学硕需要三年,而我的商业分析硕士一年后即可开始工作,我本人经历过多段实习,已经极其厌倦了日薪两百不到的廉价劳动力,只想着早点开始正式工作、快点拿更高的工资、尽早开始积累自己的工作资历。特别是在政府国企和部分民企外企,资历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普遍流行领导干部年轻化。
再者,香港的一年时间成为我非常美好的回忆,例如我喜欢晚上跑步,之前在南大仙林校区周边的跑步环境已经非常棒了,绿化好、人少安静、设施齐全,去了香港之后沿着维多利亚港的海滨长廊从西环跑到中环,在繁华夜色间穿梭,海风清爽拂面而来,而此时此刻千里之外,我的研一同学们已经封校好久了。
同时,对于求职来说,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校的排名与声誉。南大的国际排名基本上是150左右,而港大近两年QS排名是21、22名。我求职的体验是大家比较青睐内地985本科➕海外名校硕士的背景,通过高考选拔能够保障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同时复合背景更有利于开阔求职者的视野与综合能力。
再者,尤其是侧重于技术的岗位,很多单位购买的国际先进的软件技术文档需要一定的英语水平,通过雅思托福的学习与硕士期间的全英语环境能够成为明显的优势,且在这些软件与技术的使用习惯上,例如ArcGIS、MongoDB、Navicat这些分析应用我在硕士教学与项目期间都有所涉猎。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优势,香港硕士是7月初结课,11月1号全港统一发毕业证,所以理论上属于两年的应届生身份,可以参加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春秋招,相比于内地硕士具有更长时间的求职准备期和更丰富的机会选择。像我是属于第一次春招期间求职录用的,若这次招聘期间不满意,还可以选择继续接下来的秋招和春招。
目前本科与硕士扩招愈发严重,同时经济下行各行各业就业岗位紧缩,所以大家不能满足于高考进入名校的光环,在985本硕遍地走的当代,一定要重视起未来发展的规划,尽早规划能让自己有更充分的时间有的放矢。
推荐选择留学的原因是在留学之余有机会在境外实习与之后的就业,有机会跳出内地的内卷现状,同时留学后回内地就业也有相当的竞争力,对比保研考研来说优势明显,不失为一种综合考量的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