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S同学
本科背景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经济学(辅修统计)
GPA:82.7 GRE:321
录取学校
- 香港大学金融科技
- 香港大学环球管理
- 香港中文大学商业分析
- 香港科技大学商业分析(口头offer)
- 香港科技大学信息系统管理
Hello大家好,我是指南者留学23fall的学员S同学。在这个卷生卷死的申请季,我的成果还算不错,想要的项目几乎都拿到了;自认为在申研这条路上时间点都卡的很得当,所以整个过程还是比较“无痛”的,因此今天也想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申请经验。
在这篇文章里我并不想写那些关于项目的干货,因为那些网上都能查得到。我更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这四年以来的心路历程和对一些关键时间点的掌握,因为我自己在做申请准备的时候其实也也一直很焦虑,不知道什么时间点该做什么。
希望这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什么能启发到各位家长or学弟学妹的那就再好不过了。
01 申请前期准备(大一大二)
一直以来,我都是很坚定要读研究生的,所以从大一开始,我就有在关注研究生申请方面的信息。从近年的热门项目到各个项目的就业前景,我都有仔细了解过。
大一的时候,我“被迫”选修了一门statistics入门课程,然后发现自己很适合也很喜欢统计这门课。结合自己之前做的了解,我当时就选定了商业分析这个研究生项目,更以此为方向辅修了statistics,希望更多地学习统计知识为日后的申请做好准备。
选定这个方向之后,我就开始准备找留学机构了。我知道有些人会选择diy,但是我很了解我自己——我很容易焦虑、逃避,所以我一定是需要中介帮我有条理地 “带领“我完成整个申请的过程。而且如果同时申请很多项目的话,有人可以帮助你完成繁琐的书面工作,那这个申请过程真的会轻松很多。
在找中介方面,我先做了排除法——在小红书上看了很多关于中介的分享帖子,把几个臭名昭著的留学中介先拉入黑名单。然后想起来之前就经常看“美研老阿姨eva”的微博来了解项目,就进一步联系了指南者留学。
我直接在上海办公室和指南者的咨询老师进行了面谈,整个过程很舒服,老师也很专业,展现出了对各个项目的充分了解,尤其是我感兴趣的商业分析,所以最后我决定选择指南者来帮我完成申请。
02 申请中期准备(大三)
大三的时候,我因为疫情都在国内上网课,昼夜颠倒,和老师无法面对面交流,确实让我学的很累。一个三小时的recording要看一天,GPA也下降了些,大三一年我都是“死气沉沉“的。
但是也因祸得福吧,相比国外,确实还是国内的实习比较好找。我没有一味找大厂的实习,一是竞争比较大,二是从之前在大厂实习过的同学了解到其实大公司各个岗位都有很多人,所以分配给你的大概率都是一些很单一很重复的工作,这样学到的东西就会比较少。
最后,我是去了一个软件公司和一个私募基金公司实习。后者对我帮助很大,整个实习,我从了解何为私募基金开始到参与了一支私募基金建立的整个流程,我了解各个部门的基本工作,对我日后就业方面的选择有了很大帮助:比如我不喜欢业务部的氛围,我更适合分析数据的工作等。
所以总的来说,大三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很焦虑,但是我没有彷徨,因为我有确定好的项目方向以及目标院校。所以就算日夜颠倒到有些精神恍惚,我还是很坚定努力地学习。
在网课的背景下,我知道有很多人会找捷径比如代考代写,但是请相信你现在偷过的懒日后都会加倍还给你,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像盖大楼一样,一层又一层,以之前学过的知识为基础拓展出新的知识。如果你对于以前的知识就很有漏洞,那么你日后的学习都会很痛苦,效率很低,很没有意义。你大一大二的课就开始找代考代写,那大三大四的课呢,难道你可以找四年的代考代写吗?
03 申请后期准备(大四)
大四的时候我就回加拿大线下上课了,整个人感觉活过来了。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考虑推荐信了。因为大一大二的课都不是upper level的,所以就算你成绩很好也没啥大用处,最后申请的时候还是需要upper level的课,含金量更高。而且就算你问了那些教授要推荐信,他们也都会建议你找一些高年级课的老师要。
因为我大三都是网课,和老师的接触不多,当时我就估计大三的课也拿不到推荐信了,所以大四是我唯一的机会。大四在选课的时候我就尽量选了一些title比较大的老师,即使他们的课比较难,分没那么好拿。就算有很多老师还是会有recording,我也是每节课都去线下上,就算是早八,我也爬起来去,坐得很前面,课后积极问问题,Office hour也都会去,努力给老师留下印象。
这样其实很好,我变相地督促了自己更认真学习,因为如果不认真听课、努力理解的话,也问不出啥有意义的问题。所以我大四的课虽然变得更难了,但是我拿了全A。这样听起来很“功利”,但是我最后确实拿到了很多推荐信,而且我有信心推荐信的内容都是正向的。
04 申请正式开始
保证了GPA和推荐信之后,六七月份左右,我就正式开始了申请。
因为父母实在不希望我以后留在离家太远的地方,以及我个人原因不太喜欢新加坡,所以我最后就定了只申请香港。
以我的背景出发,我确定了我的投递院校只是港前三。功利的讲,港三后面的学校排名不如我的本科学习UBC,所以可能对我找工作没有太大帮助,就不考虑了。项目的话,除了我一直确定的商业分析,我结合项目课程安排和我个人兴趣,我加了几个information system相关的专业。
因为我目标只是在香港和港三,所以我的选择其实并不多,整个选校的过程还是很快的。港校这几年竞争很大,所以我为了更有优势,准备了两个月GRE,我的目标也很明确——320+就够了。因为更高的分数意味着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我不能保证我的GPA。而且依据大量过往的经验,320+就够用了,更高当然更好,但是320+就可以不拖后腿了。
很幸运我首考就获得了321分,我就不再刷分了,以免耽误我的文书准备以及赶不上香港的第一轮申请。
关于文书,我的文书老师是Eva,和我非常合拍。
在刚开始准备文书的时候,Eva直接让我把能想到的都写在word上,不要太拘泥于逻辑和文字,只要把想表达的都记录下来就好。所以我就结合问题写了很多逻辑不强但是都是我想说的话,这对后面的过程帮助很大,因为只有把我想表达的都说出来,才能更好地帮助文书老师了解我,更好地「从我本身出发」写出「我的故事」。
我在提纲的最后写下“文书的期望:就只有两个字“真诚”。我希望从我自身出发,让读的人可以看到我的真诚,不想拘泥于“看起来是个完美的candidate”。
Eva也很赞同我的想法。文书的初稿我就很满意,Eva能力很强,完成得很快,把我的语言组织的很有逻辑,层层递进。没有一味夸大我的经历,而是强调放大了我能与项目更好匹配的经历,所以我修改起来很轻松很快速。
我删掉了很多Eva给我用的“华丽“高级的单词,修改成更符合我语言习惯的文字,力求让我自己读起来更通顺更舒服。所以我的文书就是努力把我的个人色彩放到最大。
因为时差以及我不知道中国公休假期是什么时候,我经常在Eva休息的时间发反馈给她,而且我反反复复改了很多小细节。Eva都很有耐心,一遍遍帮我看,一遍遍刚我改。有一个这样细心和懂我的文书老师真的让整个申请过程很流畅很顺利。
我的申请导师是Sky老师,她也对我帮助很大。从和指南者签约开始,我和Sky老师的联系就很密切。我在焦虑的时候给她打过好几个电话,她都耐心地给我解释流程,开导我,不断告诉我一切都来得及不要焦虑,告诉我在大三的时候主要抓住GPA就好不要想太多,让我坚定了很多。
我是非常容易焦虑的人,所有的东西我都喜欢检查很多很多遍,但是我真的很相信Sky。她也很仔细,没有出过纰漏,每次信息都回复的很及时,不会让我有“失联”的焦虑。有她在,申请的过程我都很安心。
最后说一下面试吧。很多人都很怕面试,其实我刚开始也是,觉得要么都申港大算了,没有面试。但是其实面试了之后想告诉大家,不要害怕,面试反而可以帮助学术背景没那么好的学生完成逆袭。
如果你收到了面试邀请,无论GPA高低、无论本科背景,其实大家都已经差不多在一个起跑线了。所以不要不自信,可以多去熟悉一下自己的CV和PS,最好看一下CV里提到项目的report,熟悉细节。
准备好过后,把面试当作聊天就好了,放大自己的优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避免一些自己的短板,以防招生官深入提问。我的GPA不算很高,本科不算排名超级前面,但是所申项目中门槛最高的港科大商业分析的面试官就很喜欢我,当场让助手记下了我的名字,说一定会给我offer。我觉得很大原因是我很自信,不怯场,对任何问题都可以侃侃而谈。
我写了很多,因为四年的努力所换来的每一张录取通知书都很难得,希望我的经历也可以让大家或多或少都收获一些东西。最后想告诉大家任何事情尽力就好,做好自己该做的,后面的结果就看天意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四年,虽然我GPA不算特别高,但是我尽力了,也就没什么后悔的了。
祝大家在申请季也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