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Q同学
本科背景
苏州大学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外合作)
GPA:87 雅思:6.5
录取学校
申请时间:2022-12-12
录取时间:2023-02-09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工程与管理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2022-10-24
录取时间:2023-02-16
华威大学 方案和项目管理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2022-10-25
录取时间:2022-11-18
南安普顿大学 项目管理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2022-10-26
录取时间:2022-12-07
学校活动
校园大创项目
KCL、曼大、华威、南安,我申了4所学校的项目,如今随着KCL offer的到来,我成功实现了申请大满贯。回顾大学的一路,很努力嘛?也谈不上吧。我认为只要在一些关键环节做到不掉链子,申请到一所理想的大学还是比较轻松的。浅谈一下心路历程吧。
一、初衷
“你想出国读研嘛?”
越早问自己这个问题,可能帮助越大。因为如果不想,也完全没有问题,只要你想清楚自己的出路。至于你想要出国读研的原因倒并不重要,你可以是想着出国读研以增强之后找工作的竞争力,也可以是想着去感受国外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只要你确定自己想要出国读研了,那么我认为你在申请出国读研的道路上已经成功一半了。我愿把它称之为初衷,也就是原始动力。或许不仅仅是申请出国读研,绝大多数事情如果你有做成它的初衷,之后做准备都会变得水到渠成。
可能有人看到这里,会觉得这个观点有点扯。但事实就是,有很大比例的人,直到大三大四面临是否选择国内保研/考研,或者申请国外读研的时候,才真正思考这个问题。而在大一大二的阶段,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是怀着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在学习生活着,这样直接会导致很多伸手就可以够得到的机会错失——这里主要指的是科研、竞赛经历,而这是很宝贵却又容易获得的。
我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就想着要出国读研,部分原因是对本科学校不够满意,另一部分是自己想要出国看看。于是我自己去了解了申请国外研究生的条件:GPA、语言成绩、推荐信、科研竞赛经历,OK。
- GPA:一些水课能刷高点分就刷高点;一些很难的专业课,争取尽量稳在85分以上。
- 语言成绩:最迟大二开始准备,给自己一点缓冲的时间,大三把成绩考出来。且大学本身就有英语课,所以早准备雅思/托福,英语课的成绩可以轻松取得高分,一举两得。
- 推荐信:牛推含金量高。我能争取到知名教授或者达官贵人的推荐信嘛?似乎没有这个渠道。那只能按部就班,找自己学校的教授写推荐信。
- 科研竞赛经历:重在经历,当然经历的质量肯定是越高越好。那么能参加的项目、比赛,都尽可能参与。
我当时就是这么列给自己的。乍一看,要做的事情很多,似乎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但是真正做起来,其实并不困难的。首先是GPA,大学课程并不像高中课程一样你需要反复做练习才有可能取得还可以的成绩,因为大多数考的是你是否知道这个知识点,而非高中所考的你是否会运用。所以只要不“摆烂”,按部就班学,所谓再难的专业课也可以取得还可以的GPA。其次雅思/托福,again,英语是个门槛,如果你不是要冲击最顶尖的几所学校,那么雅思6.5/7,托福90/100这样的成绩就足以,而这样的成绩做到基本认真对待,基本人人都可以取得。至于推荐信,有渠道获得牛推的同学可以说直接上岸;而对于其余大多数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也不用着急,找自己学的比较不错的一门课程的任课教授以及之后参与科研、比赛带队的教授写也是足够。最后关于科研竞赛经历,作为本科生取得非常卓越比赛成绩、发表SCI一区的文章当然很强,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的,而你要做的仅仅是有一些科研竞赛的经历就可以了。总结来看,所有申请国外研究生所需要的材料都是属于拥有即可,并不一定需要卓越。而这一切,怀有一颗想要出国申研的初心,各个环节自然会相对上心,那么所需的材料的准备就变得水到渠成,最后结果自然也会是好的。
二、过程
怀着一颗想要出国读研的初心的我,在刚进入大学面对各个选择就多了一个考量——是否对我日后申研有帮助。
大一时期,当很多人沉浸在刚进大学要疯一疯的想法中时,我清醒的知道——可以使劲玩,但最后要保证基本还可以的GPA;当同学们把社团活动仅当作一个社交娱乐时,我会考虑到社团的一些经历尤其是如果可以作为社团中活动的管理者组织活动,这样的经历也是日后申请可以写的素材。所要做的事情真的不多,仅仅是多上一份心,我的履历变得丰满,GPA也稳定。
大二时期,也就是因为大一多上的一份心,那时候学校推出导师制——具体就是跟着研究生学长学姐做项目、参与研究生博士生的导师组织的组会,成绩相对不错的我就获得了申请的资格,并顺利申请成功。而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由于加入了导师制,先其他同学一步的切切实实接触到具体科研项目,在大二之后陆续比赛活动变多,由于自己的提前接触,研究生学长的大课题中原本就会分一些小课题交给我来进行实验,而我便以此小课题作为项目内容报名参加各种比赛诸如大创、莙政项目、互联网+等,一切都顺理成章,也并不需要额外花费太多精力,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请教研究生学长学姐,甚至直接请教导师。而对比其余才意识到科项目经历重要性的同学,由于大多也没有加入导师制,没有一个科研的基础经历作为起始材料,如大创提纲要写的实验背景、实验目的、过程、预期收益,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凭空去准备,或者此时再去抱有一定经历的同学的大腿,显得既疲惫又很难获得成果。
三、转变
前面说了很多其实归根到底是关于早做准备的好处以及为什么会有做准备的心态的解释,那或许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已经是个大三甚至大四的老大学生了,一切都来不及?
我在大三之前都是想着申请本专业的研究生的,因为认为新能源这个专业,一听就很符合未来,前景想必是很不错的,不过伴随着导师制,让我提前了解到本专业研究生的生活和未来的出入,我意识到这样的学习模式以及这样的未来工作内容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做了非常坚决的决定——转专业。当时想要转的是BA商业分析,原因是读完BA 未来的前景更不错。由于本身专业所学的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的内容很单一,基本除了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外只有一门语言,转申请BA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大四我选择去跨专业修计算机学院的课程,至此我拥有了还算不错的计算机基础。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疫情打乱了出国的安排,家里和自己的想法都是在国内先工作,过段时间再看情况申请出国。于是我经历了两年在一家普通的新能源相关的企业的工作时光,等到2022年,此时国外基本已经完全开放,而新冠病毒也已经毒性不强了,我重新做申请出国的打算,考雅思、找中介、准备申请材料。虽然我已经不打算就读本科的专业,但科研以及社团活动的经历无论申请什么专业都有价值,都是国外大学格外看中的。而由于当时想转BA商业分析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我在做申请准备时,选择面就变得更多。如今我选择的offer,KCL的工程管理,它的课程介绍就专门写道需要学生具备比较高的计算机基础,水平需要相当于计算机专业一年级的级别。我相信如果不是大四去额外修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如今申请KCL的工程管理很有可能会被拒,所以多准备一些,多学一些总是没错的。当然了,如果申请本专业,冲更好的学校也是可以的。
最后我想说,时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你为之付出的所谓努力在自己看来都是轻松和顺理成章的,而结局也一定会是令自己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