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背景
L同学
本科背景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 应用经济学
GPA:3.76(专业第一) 雅思:7.5
录取学校
申请时间:2023-01-03
录取时间:2023-02-14
申请时间:2023-01-08
录取时间:2023-03-04
申请时间:2023-01-10
录取时间:2023-03-09
申请时间:2023-01-16
录取时间:2023-01-29
主要经历
1. 未明学院商业分析训练营
2. 华泰证券实习
3. 浦发银行实习
4. 小型数据科技公司数据分析实习
5. 课设若干
高考失利后的夏天,我就在想,我的大学将一定是苦涩的。从双非本科到全美top30的申请之路,迷茫焦虑挫败,感悟收获惊喜交织纵横,这四年过得并不容易。
所幸本科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自由的大环境,让我大学四年里有很多机会不断地去探索、挖掘和尝试以后的方向。同时,大学里极其浓厚的留学氛围让我较早地从三维成绩到软背景的方方面面开始着手准备研究生申请。
虽然我的本科学校不算是typical的双非学校,但通过自己这一路走来的亲身经历,还有身边其他学校的朋友、学长学姐的分享来看,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到双非学校出身的诸多局限性。
直面双非
双非的学校和985/211学校在各种资源上的区别,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这方面我就不再赘述。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了解到的情况,重点谈谈双非学子在留学申请和求职时的壁垒。由于我本科就读的专业和研究生申请的方向都是商科,所以全文都是从一个商科学生的视角开展的。
1
留学申请的壁垒
我自己的申请季也刚刚过去,加上我们学校留学读研的氛围非常浓厚,所以也会去了解很多历年学长学姐的申请和录取的情况。
简单分享一下我了解到的商科申请的情况:港前三(特别是前二)、新加坡前二和G5的商学院下非常热门的专业(例如商业分析、金融、金融工程等)往年(今年可能有点特殊)录取的大部分大陆学生都是清一色985/211,只有零星几个双非学生(非常优秀的那种)。
英国的录取有自己的list,有些学校的商学院甚至表明不录取list以外的学校的同学(例如曼大的商学院和利兹的商学院)。
美国申请相对好很多,本科背景不是admission office特别看重的一个指标,感觉还是比较崇尚“英雄不问出处”的,更看重学生自身经历和背景匹配程度。我在领英上看到过很多被全美Top30甚至Top20录取的往届学生的profile,其中本科是双非学校也是比较常见的。当然了,他们自身条件都很不错,除了本科学校是一点点短板。
2
求职的壁垒
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实习/fulltime的JD上requirement那一栏清清楚楚地写着“毕业于985 211/海外top高校”。一些对本科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例如top投行、咨询、券商等,竞争都是非常白热化的,HR很可能都不会看双非同学的简历。比起985 211的同学,双非同学投递实习的回复率普遍低一些,特别是在实习经历比较少的大学前两年。
再者,985 211的同学获得学长学姐内推的机会很多。我曾经见过我在985 211读书的朋友们的学校/学院的实习群里的招聘信息,都是很好的岗位学长学姐在招继任。我也在网上看到一些招聘信息的截图,一些大牛企业会在top985学校的实习群里直接发招聘信息。相比之下,双非学生的这种机会少之又少。
弯道超车
说完双非学子面临的普遍困境,我们要做的不能是沮丧,因为大学四年也正是一个扭转局势的绝佳机会,如果好好利用大学宝贵的四年,双非学子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弱化本科劣势,甚至和众多985 211的同学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毕竟“方法总比困难多”,针对上述两大困境,以下是给各位学弟学妹们的一些小tips。
1
选校定位
我是一个反面教材,大学前两年铁了心冲三维成绩,实习经历比较少,因而在后面一年多的时间里,不仅选校定专业的时间比较紧张,而且在职业规划上也经历了极度漫长、痛苦且焦虑的迷茫阶段。
我大学假期的时间线是大一暑假参加了香港浸会大学的暑期项目;大二暑假进行了第一份地实习,同时进行第一次雅思备考;到了大三寒假,因为寒假时间不长,而且对自己的以后要走的路和申研的方向都不是特别明确,我选择了集中突破雅思和深入了解各个地区自己想要申请的学校。
我逛遍了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加拿大的各个商学院的官网,几乎把所有master program的课程介绍、毕业生去向、基本的录取要求都看了个遍,再从中缩窄范围,找到自己感兴趣且背景比较符合的项目,并在各大论坛和留学微博公众号去搜索这些项目录取背景和录取案例,尝试去归纳这个program到底偏好怎么样的学生。
经过大学前两年半的探索,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喜欢学术研究的人,因而我会偏好就业为导向的研究生项目。考虑到自己的背景、经历、兴趣和职业偏好,因而我初步决定申请美国的finance和BA。
其实这个工作早早就应该进行了!大一大二的同学有了留学计划和初步的方向就应该利用一些碎片时间去逛逛学校的官网了。真心强烈建议各位想要申请研究生的学弟学妹们,尽早对自己意向的学校和专业进行详细的了解。
2
硬指标
对于双非的同学来说,高绩点和亮眼的语言成绩尤为重要,能一定程度地弥补本科劣势。
就我身边的大学同学而言,能申请到新加坡前二、港前三和伦敦政经商学院的同学,三维成绩都非常优秀。他们都会妥当安排自己平时和假期的时间,不会把语言成绩考试的战线拉得很长,都是集中高效突破,并且确保不落下课业。
关于语言成绩我还是建议大家做好时间规划,在备考前就对考试内容有深刻的了解(比如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分数&有效期的要求、申请地区的偏好、不同考试的区别等等),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又出分最快的考试类型。备考阶段找对方法和提分突破口,千万不要盲目刷题!
3
软背景
三维成绩固然重要,但读研更多的是为以后要走的路做积累和铺垫,因此切忌把大学的重心全部放到三维成绩上而放弃软背景的提升。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实习/商赛/项目等经历能让你发现兴趣所在和擅长之处,方便对研究生申请和以后就业进行针对性的准备。
大三暑假之前,我的实践经历都还只是停留在我的暑期项目、平时的课题研究和不是非常足够的实习。在大四寒假递交完申请以后,我针对性地找了一份大型电商公司的电商数据分析的实习(主要是做CRM数据运营和消费者洞察)。工作中每天接触到的数据包括各类商品的销售额、收藏量、好评数、评论数据等等,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我也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岗位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和了解。
4
实习
现在回过头来看,职业规划是大学四年里十分重要的部分,其实整个研究生申请也是应该以此为中心的。
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可以不用很着急或者抱有功利的目的去实习,初步确定一个较为精准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虽然通过实习能够最快速地了解整个行业和岗位,低年级的同学试错成本也比较小,但是一味盲目地积累实习经历只会让自己更加迷茫而没有方向。
推荐各位学弟学妹们多去参加一些商赛、暑期项目、短期的学习项目等等,也可以尝试通过日常的课程、课题project、跟学长学姐交流等等方式去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岗位,再针对性地进行求职准备。
简历和面试的小技巧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求职的公众号、微博、知乎文章等。关于找实习的渠道,除了公开招聘,大家可以多多尝试学长学姐内推的渠道,即使双非的同学可能没有985 211学校的同学这样的机会多,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起码简历能让HR看到的概率比海投高很多。
而且通过正在/曾经在大家想投递的岗位/公司做过实习/全职的学长学姐,就更有可能知道想投递的岗位真正日常是在做些什么,即使不是为了内推,对于自己的求职准备和职业规划也很有帮助。(PS: 在这里推荐大家勇敢地尝试用领英去network)
最后的最后,给各位灌点小鸡汤。
心态要摆正,不要因为自己是双非学校出身就觉得自己比其他985 211 学校的同学差,过分妄自菲薄只会让自己一直处于战斗力低下的焦虑深渊。
也希望大家不要过多地去介怀这个所谓的标签,努力把握好每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才是硬道理。
人生应是一场长跑,刚开始没有领先不代表最后第一个冲线的不是你。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