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决策大赛、商业挑战大赛
大创项目、指南者背提项目-数据分析实战
银行实习、会计事务所实习
AI夏令营
大三下学期, 距离24fall申请开始6个月的时间,我选择了出国留学。
准备之初就像一场闪电战,从了解、选校,再到决定就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
这样看似突然的选择,回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从不甘到抉择:挥别本科的遗憾
读大学之前, 我是一名文理双修的选手,并无偏科,且爱好广泛,但因志愿填报不当,被调剂到了英语专业。
和众多英专生一样,进入这个专业就意味着要面临专业局限与就业竞争的双重压力。
虽然积极来看,英语专业的确为我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也为我最后决定留学埋下了种子,但因为英语专业不学习数理课程且其工具性学科属性,让我一直没有机会转去商科或理工科,而且课程安排紧凑,留给自己课外探索的时间也不多。
不同于国内考研,需要选校博弈和一次不确定的考试成绩来决定。留学申请则会综合考量我的能力,而且所能选择的范围也更大、机会更多。
更重要的是国外全新的教育模式,对我来说是新鲜的,可以充分发挥其边际效益;同时,也有机会将我在本科阶段学到的英语知识学以致用。
因此,留学成了我最好的选择。
自我定位,尝试跨申
决定好留学,接下来就是对自己的评估、匹配和择校了。指南者的咨询张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效率很高。
一开始我就打定主意要跨申商科和数据科学两个方向,作为当前留学最热门的两个方向,留给我这样的文科选手的选择空间并不大。
我很快做好心理建设,在客观因素的制约下,无论此时我的兴趣与动力有多大,也必须做出妥协,所以我放弃了港新,考虑英美,然而虽然美国的机会更多,但考虑安全和预算,最终选择了英国。
吃过本科专业选择的亏后,我对留学专业的选择不再停留在专业名字, 而是更关注专业课程的安排与未来就业方向。
指南者官网上提供的专业信息非常齐全,且与专业官网上的信息保持一致,这极大地方便了我的查询。
我把能申请的学校、感兴趣的专业一一列了出来,并做归纳, 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些学校的宣讲会,咨询了招生办的老师,了解录取的可能性,不断减少信息差。
选校规划阶段的梳理
在多方了解之后,我关注到华威商学院的知名度很高、口碑也很好,而且我认为与其选择排名相对更高的学校去将就地读一个冷门专业,我更乐意选择一个知名院校的王牌专业。
因此,综合考虑之后,我最终确定了六个与自己的情况相匹配的专业。
本报着试一试的态度,但谁能想到,这六个专业最后全都向我抛来了橄榄枝。
指南君小tips:
英国有部分项目就是特意给跨申选手准备的,所以F同学的选择都是经过仔细考证的结果。
背景提升
确定好了方向和专业,即使部分专业欢迎跨专业选手,但从长远考虑,我未来可能在其中某个专业深入学习,以及为了增加我的申请竞争力,于是我又立马开始着手准备相关背景。
首先,我认为实习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于申请商科而言,它是学校和职场的衔接,可以让我们更早地接触职场与社会。
相比于周围的同学去做本专业相关的实习(翻译、补习老师),而自己的心态是开放的,勇于探索更多的职业可能,同时带着批判的视角来对待每一次实践;
而自己能成功找到商科方向、数据量化方向的实习,我觉得是时机到了,有运气的成分,(虽然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哈哈~
最后我也总结了一些找实习的心得:海投增加概率,不怕失败;根据岗位要求、面试反馈,持续调整简历和面试技巧。
而参与比赛则可以让像是我这样的跨专业选手快速了解新专业,同时可以结交不同专业的同学,提升跨专业合作能力 。
同时,在找实习的过程中了解到,总会看到“领导力”、“组织/沟通能力”等字眼,这给了我方向,所以在参加各类比赛期间我会主动联系其他专业的同学,组队并担任队长;
为了提升我的商科技能,我还考取了会计证。这些尝试和经历,为我找到会计事务所和银行的实习,奠定了基础。
签约指南者后,我还参加了指南者的背景提升项目——商业分析项目实战。此前我自学编程,很容易遗忘,但我深知Practic Makes Perfect,所以通过参加此类项目,能够有效地将学过的东西整理和熟悉起来,构建成稳固且系统性的知识。
而且负责项目的老师非常耐心,当遇到代码中不会的操作或者不懂原理的地方,老师也能够及时做回应和沟通,帮我解决项目中的困难。
顺利完成指南者背提项目
与此同时,课业学习我也没有因此耽误,一直在上课、比赛和实习中尽力平衡,现在回想,当时的我尽管忙忙碌碌,但现在看到结果,真的想好好感谢当时努力的自己。
“一边焦虑、一边惊喜”
10月初,英国的申请陆续开放,指南者申请主导师Leo老师帮我递交了所有的申请,没想到不到一周,就收到了杜伦大学数据科学专业的offer,让还焦虑是否会有录取的我,一整个惊喜住了!
后来,我陆陆续续收到了所有申请学校的offer,从申请投递到收到最后的一个offer,我等待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 我每天都会关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想在获取信息中缓解自己的焦虑心情。
所以整个申请季,我都是在“一边焦虑,一边惊喜”中度过,而且我对最终的结果非常满意,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因为我在每个阶段都做了应该做的的事儿,且都为每一个目标付出了应有努力。
大学里其实会有很多让人分心的地方,而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能够专注目标,且快速筛选出与目标直接相关的事儿的能力很重要!
在这方面,指南者的留学规划,以及自己也在不断消弥留学信息差,都为我省下来很多时间,从而让我只需要关注自己应该做好的事儿,也正是有了相关经历的基础,我在文书写作阶段自然言之有物、避免空洞。
而且平时因为跨专业选课、比赛,会请教其他专业老师问题,给老师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所以也让我能够有机会获得商院老师的推荐。
英国是很看重推荐信的,而且像华威还需要老师做线上推荐,所以能获得相关学科老师的推荐,也是我申请成功很重要的一点。
同时,自己作为一名英专生,会经常对英语文书中的表达有自己的看法,但指南者的文书老师Fiona,会与我头脑风暴文书,并不厌其烦地帮我做修改和打磨文书, 对照每一个学校的要求进行修改调整,书写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书。
反复打磨文书
在留学材料准备期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申请季(10月)前最后的两个月时间。这段时间是我最忙碌的阶段,我接连考出了雅思、实习和指南者背景提升项目以及AI夏令营等多个任务。
焦虑、不安是常态, 雅思没有太多的准备,实习也不够顺心,文书又需要修改和调整……
但这也是对自己抗压能力的一次考验。在困难面前,唯有自己先不乱阵脚,利用好手边的一切资源,合理安排时间,比如主导师帮自己梳理了时间线。而更重要的则是自己要始终保持一颗独立坚强的心,保持对每一件棘手的事儿的掌控感,才有可能逆风翻盘。
所以我在接连考完了六级、专四之后,就紧接着开始准备雅思,前后不到2周的时间,最终考出了7.5。
后续也接连完成了指南者的商业分析背景提升项目,以及一个AI夏令营项目,衔接背景提升,最终顺利结营,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AI夏令营
尾声
相比于其他科班出身的同学,我的经历是普通的。大学的专业也早被暗地里标好了“价格”,而且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似乎也只有计算机、商科、AI……才有光明的未来。
再者,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提前做职业规划是必要的,但也很容易没有根基,因为理想总是丰满的,大家都期望自己的专业来对标将来的高薪岗位,但却很容易在迷茫中失去目标和方向。
实习中我发现,真正专业对口工作的人也不多,相同的岗位名称,在不同的公司也可能有不同的工作。在市场需求急速变化的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但此过程中唯一可控的因素就是自己,所以需要对未来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机应变。
人生是旷野,不给自己设限,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保持终身学习,变成更好的自己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