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多在新加坡的日子
对我而言像是一场梦
一场我不想醒来,也不准备醒来的梦
1、距离入职大华银行还有:15天
我去了一趟来福士,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我还记得第一次到那个站,那个充斥着西装革履打工人的绿线中点,那个充满了各个国家白领身上香水味的来福士坊,那个在骄阳下滚动财经新闻大屏幕的金融中心。
第一次出站的时候,我瞪大了眼睛,呼吸也紧跟着急促了起来,锃亮的皮鞋飞速从我身旁经过,没有人注意到我……直到有人“excuse me”的时候我才发现,噢,我站在地铁口挡住了别人。
后来这里变成了我除了学校之外最喜欢的地方。
有时候,即使赶时间,我也会顺路在来福士下站,然后再去另一个地方。大摩,高盛,花旗,外资银行,中资银行,本土银行,它们都那么高傲,门口逼人的冷气,仿佛传达着生人勿近的姿态。
但又或许是因为新加坡太热的缘故,中和掉了它们的高冷,让我觉得它们很亲和。于是我常常坐在河边或者长椅上,享受着自己不知缘起的心花怒放。
2、距离正式毕业还有:20天
我又来到了UTown,这是我的快乐老家。
我还记得第一次到UTown,这个充斥着朝气蓬勃学生的活动中心,这个充满了各个国家稚气未脱孩子的校园公寓区,这个绿草地上飞速移动着各种球类的运动中心。
我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不自觉便扬起了嘴角,目光也柔和了起来。书本、电脑、水杯抱在他们的怀里,各国语言混杂在空气中,我看着他们一张张脸,他们好像注意到我了,他们脸上的笑容比新加坡的太阳还明媚。
就是在这个草坪上我结交了第一个新加坡朋友。
那天我实在是没有经受住他们打spike ball的诱惑,于是坐在一旁观看。一颗球落在我脚边,我鼓起勇气问向那群人,她转过头来,说: “do you wanna join us?”。
那天起,我被拉入了很多个运动群,和更多的新加坡人认识了,一起打球、一起野餐、一起跑步、一起去家里做客……
但我从未忘记,那天她扭过头来,笑靥如花。
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在这里交换的北大数学系女生,我们是在她快离开新加坡的最后三天认识的。那几天我们一起学习,吃饭,健身,我也有幸看到了国大本科生“优越”的生活。UTown对她来说更像家,当她说到她最喜欢新加坡的地方也是UTown的时候,我和她相视一笑,无需半句言语。
3、距离毕业答辩过了:40天
我还记得第一次到学院,这个让我体会晦涩的、新加坡式英文授课的教学楼,这个让我体验压力的、藏龙卧虎式的密集教学的空调房,这个让我感到艰辛的、突破自我回答问题的上课区。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被提问到了,而我想说的中文所对应的英文单词却迟迟没有出现在脑海里,我顿在空气中,欲言又止,那时我只想钻到地里去。
于是我暗暗下决心,尝试主动回答问题。我在脑海里上演了千万次那句提问的英文,但却在教授茫然的“Pardon”之后泄了气。我心里笑我自己,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口语还是这么垃圾。
后来我努力交了很多本地或者外来交换的朋友,每天听着他们各式各样的口音,美式的简单清晰,新式的快速利落,法式的晦涩绕口,印式的不知所云。
但有幸的是我能听懂的越来越多了,后来我的英语表达也从半句话变成了一句话到后来的长篇大论侃侃而谈,也慢慢地开始一个接一个全英的项目汇报,后来甚至全英文工作面试也不在话下。
4、距离我第一天上课过了:385天
我还记得第一天开始这个专业的学习,这个让我面对源源不断、数也不尽的代码报错的编程课,这个让我承受几个小时跑完数据,却发现错误的痛苦的大数据,这个烧脑又费眼的商业分析。
这个专业需要你不断地、快速地学习最新的行业技术、概念和知识,同时也要精准理解,因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课上不懂的只能趁着下课问周围的同学,有的时候需要问10几个同学才能把一个小的知识点搞懂,老师身边也从来是围的水泄不通,一个问题常常要解释数遍,中午短暂的午休时间也被问问题的时间挤压得所剩无几。
后来我拿到了技术岗的offer,我也得知新加坡其他岗位基本不招外国人,其他很多专业的硕士生更是留坡希望渺茫。那时候,我意识到我曾恨的专业,恨它让我有了人生中第一个通宵,恨它让我有了永久的胃病,而如今我却已经和它难以分离。
5、距离刚到新加坡过了:415天
我喜欢新加坡,这里是真的花园城市。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到新加坡后的第一个“家”,那个充斥着各国小孩的泳池公寓,那个装修地美轮美奂的小区,那个网球、高尔夫场一应俱全的西海岸公寓。
第一次走进这个小区的时候,我屏住了呼吸,椰子树上缠绕的灯光照进了我的眼睛里,反射到深蓝的泳池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绚烂的梦境。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在新加坡,所有私人公寓都是这样的。
后来我去了新加坡很多地方,植被花草仿佛是这个城市的钢筋水泥,常常让人感觉美得不太真实。随时可以大口呼吸的森林式空气,随时可以跑步、骑行的公园式步道。于是,我每天在新加坡这个小小花园里走的路可能是我之前平均的5倍不止,之前不知何起的容貌穿搭身材焦虑也不知何时地消失了。
而本地人的穿搭被留学生笑称为“沙漠式”穿搭,因为大部分人仅仅就是一个背心,一个短裤。后来,当我在中央商务区跟着大家做健身操的时候,我不由得想,或许这就是新加坡给人们的底气吧。
后来,经常给我做饭吃的、在新加坡待了10年的韩国姐姐,因为她们家始终没有升级成pr,而在今年五月份被迫回韩国。
“你遗憾吗”,“会吧,因为小区里就再也没有泳池了,这个漫长而绚烂的夏天要结束了”。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新加坡的,或许是当我来到校园,看到朝气蓬勃的学生的时候,或许是我下课回家看到宛如梦境的夜景的时候,亦或许是当我下飞机,看到车水马龙的国际机场时候我就已经爱上了吧。
6、写在后面
我就读的专业全称是企业商业分析,是融合了蛮多机器学习的东西也比较重视学生表达等软实力的专业。
我们专业整体上课程比较紧凑,朝九晚五,而且课程内容量较大,基本上一周3到5天结束一门课程,所以作业也较多,如果当天上完课能把作业完成最好,不然越拖越多。课堂上面也有很多当场的作业或者讲演,比较考验同学临场发挥的硬实力。
01 学校资源:
专业和几十家企业有合作,帮助同学们能顺利找到实习。实习辅导的老师也特别尽职尽责,你提交了简历后,她会主动和你打电话讲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我就是在学院就业辅导的帮助下一步步修改了简历,准备了面试。
02 校友资源: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只要你愿意去挖掘,就可以拥有很多大佬级别的校友。我尝试过通过linkedin或者其他方式来network,同时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你也可以参加,在那里可以认识到很多各个专业的新加坡本科生,甚至博士的同学。
在本专业,有一些人是有工作经验的。一个班70多人,其中不到10个为本地人或者印度学生,其他都为中国学生。你可以从不同背景的同学身上学到很多不同的优点,在做小组作业的时候也充分体现了各有所长,国际化的合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
03 时间安排:
我们一个学期时间比较短,和其他学院的时间不同,通常两个月左右一个学期,而假期相对比较长。所以很多同学就有时间去周边国家或者更远的地方去游历,这也算是一种留学经历的拓展。
04 班级氛围:
同学大部分是国内985,211的同学,大家效率都很高,而且非常积极进取。平时如果你想要找人一起准备国内秋招或者想要留在新加坡,都是能找到伙伴每天一起加油打气的。
05 毕业去向:
如果认真参与了秋招以及新加坡的求职,大部分同学可以找到国内大厂、金融头部的全职工作以及新加坡的互联网、银行等等的实习机会。国内秋招需要提前一年,春招需要提前半年,而新加坡基本没有固定的时间,你需要经常上官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