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忍痛放弃港大,我选择直接去读博”,被曼大脆拒后,211学姐GPA84,拿下港科广高额奖学金!
指南者留学 2024年08月14日
阅读量:1432
学员背景
L同学
本科背景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电子信息工程
GPA:
84.35
语言成绩:
雅思6.5
录取院校
香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工程)理学硕士 - 常规方向
申请时间:
2023-10-28
录取时间:
2024-04-12
香港理工大学微电子技术与材料理学硕士
申请时间:
2023-10-27
录取时间:
2023-12-04
主要经历
 
荣誉及奖项:

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RoboMaster 2023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赛二等奖、第二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RoboMaster 2022机甲大师高校联盟赛(线上)3V3对抗赛一等奖

 
科研经历:
国家级大创项目第一主持人,软件组负责人
 
     

 

大家好,我是L同学,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申请阶段,我的加权平均成绩是84.35/100,雅思6.5。

 

在今年的申请中我收获了包括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三所院校的四个offer,现在已经确定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Mphil (General) 继续我的研究生学习。

 

毕业季的选择题:考研、就业、留学?

 

大三寒假,我开始正式考虑未来的去向,在当时的我的考虑范围中,无非就是三个选项:考研、留学、工作。

 

对于工作这个选择,我的态度是本身相对保守的,我认为我的本科专业学习内容比较宽泛,电学、信息处理等都有涉及,但深度不深,有必要挖掘兴趣,进一步深造。

 

后期,我也参加了2023年的秋招,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的人才市场需求和我目前的水平能够找到怎样的工作。

 

直白的说,尽管有offer入账,但秋招结果并没有到达我的预期,我分析这是国内人才市场疫情之后的正常波动和我的专业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等多方各因素的影响,但这也坚定了我继续深造的决心。

 

对于考研和留学的目标院校,我进行了同步调研,当时,2023年考研刚刚结束,我了解到因为疫情之后首次放开的影响,很多考生带病考试甚至弃考,再加之近两年考研难度节节走高,我感兴趣的院校每年的录取分数都不低,所以我当时推测2024考研竞争压力会特别大。

 

除此之外,我本来就最头疼考试,所以出于一系列合理分析和一些畏难情绪,我开始打考研的退堂鼓。

 

对于留学这个选项,我最开始是比较排斥的,主要是出于对于文化差异的恐惧和对国内的“水硕”言论的担忧,生怕自己只能申请所谓的“野鸡”学校。

 

但是在了解了我的背景情况大致可以申请的学校后,我发现我可以选择的目标院校大多是QS前100院校,这完全比我预期的情况要好很多,就不存在会申请到所谓的“野鸡”大学。

 

另外大学期间的竞赛实践经历,也逐步让我意识到了我的目标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差异,这让我对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好奇。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的家人对于留学一直非常支持,特别是妈妈,她觉得应该趁着这样的机会去开开眼,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在对留学燃起兴趣之后,我马不停蹄地咨询了在留学这个赛道的亲戚、朋友、学长、学姐们,主要是收集一些中介信息。考虑找中介,主要原因有:

 

1、我对留学地择校方案、申请流程等各种细节很不了解,收集这些信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成本比较高;

 

2、我本身英语水平有限,面对大量的全英文信息,畏难情绪积极现身。在和多家中介交流之后,我对指南者留学的兴趣逐渐上升。

 

这里可以说道说道其中的缘由:我最开始通过官网,自动分配到了赵翔老师,整个交流的过程他展示出来了较高的专业性,也对工科专业和我的本科经历有一定的了解,这是比较吸引我的,因为我在咨询到的留学中介中,擅长商科的较多但对于工科学生的申请普遍经验、案例较少。

 

此外和其他机构只愿意透露比较有限的择校信息不同,赵翔老师一开始就为我提供了择校甚至是择专业的相关建议,对于我的各种疑问他也认真对待,不敷衍了事。我觉得指南者留学可能是可靠的。

 

出于谨慎,在春季开学之后,我专程去了一趟南京,和赵翔老师在南京指南者线下见面,交流了大致的择校方案和后期的规划。和家人商量之后,正式签约。

 

首选英港新,曼大成了我的“心头好”

 

我本科阶段的实践经历还是较为丰富的(大概?),在递交各院校的申请材料时,我已经有了两年的RoboMaster机甲大师比赛经历和相应的国家级奖项,是一项国家级和一项省级大创项目的负责人,也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软件著作权,此外还有一些数学建模竞赛的奖项和奖学金等。

 

但是劣势在于加权成绩和排名实在算不上高,也没有任何的论文产出,这意味着可能很难去争取MPhil项目。

 

我开始准备的时间较晚,备考英语之外没有精力准备GRE考试,这意味着如果考虑美国,申请难度会比较大,未来的费用也会更高。

 

2022赛季RoboMaster参赛

 

出于以上考虑,我将重心放在了英、港、新院校,以MsC项目为主的申请上。在选定的项目中,我对曼彻斯特大学两个拓展项目(高级控制与系统工程,机器人学)抱有的期待最大,因为这两个项目的特色在于,学生如果在第一年获得distinction评价,是可以继续一年的研究学习的,而如果第一年没有达到要求,就以对应的一般Msc项目毕业。

 

普通Msc劣势在于没有对应的工程经历和论文产出,硕士之后申请博士的难度较大,而这两个项目是有机会让我未来多一项选择的。

 

除此之外,我的身边有和我同专业、同实验室、背景也相似的学长成功申请的先例,让我对成功申请有了一定的信心。

 

培训机构跑路,雅思考前“开摆”

 

申请季刚开始的时候是比较顺利的。二三月份时我就开始做了雅思相关的调研,也从网上搜罗了一些免费的网课和所有的剑雅真题,初步试探雅思考试体系。

 

起初我是比较焦虑的,我本身英语算不上好,四级低分飘过合格线,六级还没通过,而目标的申请项目大多需要6.5的雅思水平,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确实还挺难的。

 

学期初课程较多,自己的准备效率一直比较低,所以在前半学期的课程告一段落之后,五一前夕我开始正式进入雅思备考。

 

我认为听力和阅读这种客观题靠自己努努力、多刷刷题是比较有希望的,但是作文、口语这样的主观题我把我不好,之前也并没有开始练习。所以我拉上同样在进行留学申请的舍友一起报了一对二的口语课和写作课(一对一太贵啦!)。

 

我认为我俩的上课经历属于幸与不幸的二象性,幸运在于,口语老师和写作老师真的很不错,逻辑性强、针对性高;不幸运在于之前承诺提前出分就退的一半学费在培训机构跑路之后就消失无踪了(所以大家选机构一定要擦亮眼睛,坑人的培训机构真真真真的很多)。

 

与此同时,指南者也提供了免费的雅思直播课,我主要听其中的听力课(王傲老师教得很不错),听了之后刷题的思路会清晰很多。

 

六月底我首考雅思,这里有一点小波折,考试前一周,我的听力和阅读突然急剧退步,从保持在6分以上节节败退到4、5分(可能是紧张的?),到考试前一天,听力得了4.5分的我终于情绪崩溃了。所以我就放弃了继续准备考试,去电影院看了《蜘蛛侠:纵横宇宙》(好看!),也没再对第二天的考试抱有期待,主打一个放松开摆。可能就是因为状态放松,我首考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满足了我所有申请项目需要的雅思分数(6.5,小分6)。嗯,谢谢蜘蛛侠。

 

我的雅思成绩

 

顺利出分之后,我按照Bery老师列出的清单准备好了所有的材料,文书老师Neige也配合我高效地完成了所有的文书,十月,我的申请陆续开始了递交。

 

曼大两连拒,加申港科喜获面邀

 

但是之前的顺利不久之后就迎来了转折,十一月,我收到了曼大第一封拒信,之前建立的信心开始初步瓦解。一周之后,曼大的第二封拒信也来了,我的信心彻底离家出走。焦虑之中,我决定加申。

 

指南者的老师帮我争取了两个加申名额,我们all in 了曼大两个Msc项目,除此之外我也开始陆续自己diy申请,加申了港科广Mphil、港大IDT和港中MAE两个Msc项目。

 

对于我自己加申的项目,我本身没有报太大的期望,因为提交申请时已经到了十二月,对于港校申请已经很晚了,部分项目在我申请前就已经发出了多批offer,而港科广已经结束了第一批面试。我本着扩大基数就有可能扩大成功率的心态,主打申个安心。

 

十二月在焦虑和忐忑中度过,期间收到了保底院校香港理工大学的offer,但因为高价留位费和抱着争取更好的录取的心态放弃了,重新回归0offer状态。

 

可能生活吧,就是充满了很多戏剧色彩。在漫长的担心自己没学上复杂情绪中,一月中旬,我收到了港科广的面试邀请,紧接着我又接到了港大IDT的推研通知。

 

后来收到的港大IDT offer

 

对于港科广的面邀我其实超级意外,因为我申请的时候没报多少期待。了解到港科广Mphil项目(也就是红鸟硕士)其实是在23年暑假RM比赛结束后的青工会上,免套磁、不强制要求本科有论文产出和高奖学金吸引了我。

 

此外,Mphil项目意味着我可能能收获更多的工程经验,也更有可能有读博这个选项。我也了解到,这个项目的竞争压力一直比较大,背景优越的竞争者很多,所以收到面试我还是很激动的。

 

准备了一周之后,我参加了面试。面试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小组合作和单人面试。

 

小组合作

 

早上是随机4-6人为一组的小组合作活动,今年的题目是在两小时以内用提供的基础材料(木制背板、多米诺骨牌、木条、乒乓球等)制作一个多米诺装置(鲁布·戈德堡机械),并可以触发下一组装置,最终所有小组首尾相连触发最后规定的机械开关。这个部分我们小组进行的不算特别顺利,最后触发的时候意外频发,但比较和谐。在装置测试结束之后会有个人陈述和组内互评任务。

 

整体来说,上午的活动比较轻松,测试很顺利和像我们这样磕磕绊绊的组都有,评委老师也比较温和,测试的成功与否可能对个人成绩的影响并不算特别大,我们小组五人中有四人都收到offer,应该是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自我陈述、互评中展示出的个人能力对于结果影响更显著。

 

单人面试

 

一小时的午休之后,下午就进入了个人面试环节。面试分成两个部分:口头报告和问答。口头报告陈述你选择在人类未来健康技术/可持续生活/智能工业化(三选一)领域攻读MPhil学位的原因。

 

我主要叙述了我本科期间的实践经历和成果还有未来期望的发展方向。我的口头报告采用英文,问答环节是中文交流(也可以选择口头报告中文,问答英文),答辩老师可能不和我的专业强相关所以并没有对我的经历做特别学术的提问,主要是回顾了早上小组合作的总结、提问我本科项目的含金量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整体来说,面试完成后我的自我感觉还算可以,但是仍旧没敢报什么希望。同批面试的同学中,和大家的交流中我觉得比我优越的同学不在少数,985含量极高,甚至有国内头部院校的同学。以早上我的小组合作为参考,同组5个同学除了我来自211院校,其余四人全部来自985院校。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了吧,而且现在我也至少有了港大IDT保底,主打一个放平心态。

 

港科广大门

 

两周之后,赶在港大留位费ddl之前,港科广的推研信很争气地来了。峰回路转,我跌宕起伏地申请季总算是驶入平稳状态,至少让我彻底从没学上的焦虑中解放了出来。

 

看中读博机会,放弃港大选科广

 

在港大和港科广的选择中,我最终偏向了科广其实也经历了比较纠结的过程。我成功申请的港大的两个项目(IDT和EEE)都是比较优质的工科专业又有港大排名的加持,后续留港工作和在国内国企等找工作会加分不少,而且港大作为传统赛道的留学选择,稳定性和认可度都不错。

 

但是作为工科生缺乏工程经验、找机会产出论文的难度比较大是比较棘手的问题。此外今年港校学费猛涨(28w港币)也成了劝退的要素。

 

与之对比,港科广就有了微妙的互补感。作为Mphil项目,科研和工程经验都不会缺少,而且因为没有前期和导师套磁,我可以在入学的前六个月和校内老师面谈,确定导师和科研方向,并不属于一锤子买卖。

 

此外经济压力会小很多,每年扣除学费和住宿费,奖学金还能够有不少盈余,完全可以覆盖日常花销。

 

但是,尽管港科广目前在大湾区的认可度还算不错,但作为中外合办院校,在其他很多地区的认可度存疑;作为年轻的学校未来发展前景也没有定论,更重要的是,在广州上学就和我最开始设想的:“出去看看”的初衷大相径庭。

 

相比之下,港科广成了可能的上限更高但是风险也更大的选项。最终选择港科广首先是因为我不想放弃读博的机会,其次未来我更期望在大湾区发展,当然经济压力大幅减轻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港科广的天鹅和“上岸”锦鲤

 

回顾整个申请,整体上不算一帆风顺但也是算收到了满意的结果。如果重来一次,我觉得我可能需要尽早准备开始留学准备,给自己多一点准备的时间,意味着我能够再提升一些GPA或者准备GRE考试给自己申请美国、欧陆院校的机会。

 

如果有了目标和期待,那就尽早开始规划。如果还不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可以放手去尝试不同的赛道,不妨也关注一些竞赛或者实验室团队或者参与一些有含金量的实习,一方面提升自己的背景,另一方面也能让自己走出书本去了解更多的行业信息。

 

祝大家都能收到自己满意的offer!

 
 
 
 
 
 
 
指南者留学老师
您正在预约联系老师
简单填写基本信息,完成导师预约
以下信息仅供导师提供定制服务,我们承诺保护您的隐私安全
*手机号码
*目前学历
本科大四
本科大三
本科大二
本科大一
硕士在读
博士在读
其他
*留学意向地区
提交
预约成功
顾问老师将尽快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返回首页
下载指南者留学App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