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国际科研合作种子基金项目《社交媒体身体谈论与身体不满意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移动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论文3篇
北京工业大学项目督导
北京青少年社团发展促进中心项目助理
大家好,我是47,本科毕业于北京某211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加权成绩91.89(申请时91.98),GPA3.99/4.0(申请时4.0/4.0),位列专业第一。
23年8月,我带着来自三所985院校夏令营的证书,期待自己成为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那一天。然而短短两个月内,保研失利,家事烦忧,我的留学之路就这样荒诞而坎坷地开始了……
一分之差失去保研资格
我是一个不善规划的人,无论中考高考,我似乎从来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在进入大学后也是一样。大一的第一学期结束后,我看着专业第一的成绩晃了神,尽管我清楚自己习惯于在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极致,但这样的成绩着实令我感到惊喜——我的确对自己没有过高的期待。忙碌的学生工作和丰富的兴趣爱好充实着我的大学生活,直到大三下学期,依旧第一的成绩和周围的声音让我意识到,“保研”好像离我越来越近了。坦白说,那时候的我真的想为自己抓住一次机会,也因此报名并认真准备了不少高校的夏令营……
然而造化弄人,新培养计划下的学分要求与我实际修读的课程学分存在着仅1分之差,准确来说,是半节校选修课之差,我彻底失去资格,那些取得的证书变成了废纸一张,那些付出的努力变得有些荒唐可笑。
幸得家人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一向不愿离家的我,第一次产生了“出去闯闯也不错”的想法。在朋友的鼓励和学长学姐的引荐下,我接触到了指南者留学机构,又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咨询导师姚皓天老师。面对刚刚经历保研失利的我,姚老师可以说煞费苦心,既要帮助我在9月底这个并不早的时间点从零开始认识留学、分析优劣,又要处理我尚未完全稳定的情绪……
在姚老师的专业分析下,我很快确定了地区、方向、具体项目,而姚老师也细心负责地陪伴了我整个申请周期,在每个我感到挫败的时刻给予我及时的鼓励和帮助,直到现在我们也像朋友般保持着密切联系。
万事俱备,只差语言
211院校专业第一的成绩和大学期间投身于科研的诸多尝试成为了我的留学优势,由于香港是我的首选地区,“万事俱备,只差语言”变成了我的留学主旋律。然而,家人的疾病却再次让我陷入人生的至暗时刻。回想那段时间,白天我奔走在学校和各个医院,夜晚我独自在街道嚎啕大哭。
看着先前一口气报名的3次雅思,我只觉得无奈,无心备考的结果可想而知,三战均以6分失败告终,甚至曾在考场上崩溃落泪,不是因为试题,而是因为这一塌糊涂的生活……坦白说,那会儿的我连留学都想放弃,只剩下唱歌和看球这两件事能让我短暂抽离,获得片刻喘息。
时间来到12月,考不出的雅思、交不上的申请、几乎破碎的自己,申请主导师谢子月老师见状与我进行了详细的沟通。我们推翻原定的申请计划,决定“剑走偏锋”开启新方案。考虑香港地区语言要求较为固定,谢老师在鼓励我再试试雅思的同时帮我链接到指南者提供的英国加申机会,希望能用专业高分和科研经历冲击名校,后续再补交合格语言成绩或参加语言班。
谢老师将爱丁堡大学的辅导学项目作为加申项目,又在同时期使用六级成绩(464分)以及6分的雅思成绩加急投递了原方案中的香港城市大学的辅导学项目和香港理工大学的学校与社区心理学项目,赶在2023年12月底,完成了第一波项目的申请。
港城面试现场当场泪崩......
香港城市大学的面邀是我整个申请季的转折点,也是照进我破碎人生的一缕光。尽管因为语言成绩,我错过了心心念念的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项目的投递时间,但老天爷似乎也开始心疼我这个“悲伤小孩”。
关于面试,我可以分享的内容并不算多(毕竟只参加了一次群面,其他项目要么是没有面试,要么是因为被捞没赶上项目组之前的面试,直接下了offer),不过还是可以讲讲比较独特的故事。
记得当时在港城的群面上有一个相互反馈的环节,当时我提到的话题比较沉重,同组的另一位同学在听完我的分享后展现出高度且准确的共情,并给予了十分积极的正向反馈,这让我在近30人的视频会议直接崩溃落泪,哭着说了句谢谢。而后我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顺利完成了后续的全部环节。
直到群面结束以后,我才后知后觉地有些担心,担心中间那段并不完美甚至有些失态的表现直接影响面试官的印象。事实证明,这个存在瑕疵的面试并没有影响到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我还是拿到了这个项目第一批的offer。
是的,2024年2月2日,一个拿英语6级成功跨申的心理学方向的offer。
接下来的几天里,雅思复议成功,等待复议期间新考的雅思刷新听阅分数,就连试着投递的作为就业尝试的事业编也通过笔试、顺利进面……这些接二连三的好消息让我慢慢找回了信心,谢老师也在春节前有条不紊地帮助我完成了申请季所有项目的投递,并耐心指导我发送邮件向香港大学更新我的语言成绩。而我,也终于过了个好年。
港城辅导学的offer既是我的第一个offer,也是我用来保底的一个。在与家人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接受了这个offer并交付了留位费,而我也在事业编的面试中如实向面试官表达了我即将留学的规划,这几乎等于明说放弃,有舍才有得,我没有任何后悔。
3月底,我收到了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学校与社区心理学的offer,综合考虑港城和港理院校排名、专业课程设置、留位费交付情况等,我选择放弃接受这一offer,继续以港城offer为保底的同时,保留一丝对港大和中大的期盼。
港中文的offer终于走向了我
4月2日的一通电话决定了我最终的留学去向。记得当时半梦半醒的我看着00开头的电话迟疑了几分,拿着手机缓缓问道“您好,您有什么事?”电话那边的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的老师详细说明着电话的来意,表示我的条件很符合社会政策项目的要求,并询问我是否还在等待他们。
一瞬间我立刻清醒,如果不是自己几天前才刚刚刷到有同学接到社会政策项目电话和邮件的帖子,我大概真的会以为是电信诈骗。我自然是表达了还在坚定等待,也收到了近一周密切关注邮箱的温馨提示,那会儿的心境我记不大清了,只记得自己在床上蹦了半天,飞奔着跑去和家人说,有学上了,有港三了!
4月8日,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社会政策项目的offer终于走向了我,在经历了短暂的纠结后,我交付了这笔等于半学期学费的留位费。
我依旧清晰记得当时的为难,论名声,港三自然是断档的;论专业,选择中大意味着回归“老本行”,相对熟悉,选择港城意味着追逐心理学的梦即将实现……总结下来,各有优劣。
最后考虑到社科专业就业和发展问题,我还是选择了以院校为重,接受中大社会政策的offer,想想4月还能被捞,也算是一种缘分(运气)。不过直到今天,我也依旧感谢香港城市大学及其辅导学项目,帮助我走出人生的低谷,成为更坚强的自己。
后续中大社会学项目的明确拒绝和港大教育学项目的石沉大海让我以为自己的申请季已然结束。然而作为plan B的爱丁堡大学辅导学项目却在5月有了声响。那是一封告知我调剂专业的邮件,从辅导研究调剂到跨文化辅导,无需任何操作,只是等待几周后的结果。
考虑到家庭因素和个人适应能力,我已经完全确定选择中大,不过抱着检验自己能力的心态,我还是或多或少在意爱丁堡大学是否给予我offer以及这个offer究竟是哪个项目。6月27日,伴随着爱丁堡大学辅导研究项目(未被调剂)offer的到来,我的申请季正式画上句号——4所院校,2个方向,有得有失,有舍有得。
申请路上两个重要的选择
关于我的申请故事和心路历程算是告一段落,在接下来的这个部分想谈谈我在申请过程中面对一些重要事件的想法和考量。
针对申请的两个方向,我选择了“擅长+兴趣”两个维度。在擅长的方面,在本科阶段,我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习和了解较为深入,在理论研读和实务实践方面均有所涉猎,且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相关科研经验,也在专业成绩上获得了不错的反馈,因此我继续选择继续申请本专业项目。
而在兴趣方面,我选择了自己一直以来都十分向往的心理学。早在高中时期,我就因学校提供的自我成长类课程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高三那年好朋友被诊断为抑郁症的重大事件更是让我产生了很深的感触。进入大学后,我又邀请了心理学相关专业的老师担任我的本科生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和培养下尝试了不少科研。
尽管保研最终失败,但参加985院校心理学领域的夏令营也让我收获颇丰,也愈发期待自己能在心理学方向有更为深刻的学习和感悟。所以即使姚老师反复强调心理学跨申的难度以及可能无法进入港三的结果,我也始终坚定地希望自己能够离心理学更近一步,至少看到自己关于心理学的一些潜能。
在offer的选择上,其实前面的故事里已经很完整地说明了我的想法,终究还是出于院校排名的考量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政策项目,把心理学的种子种回心里,留给自己慢慢培育。
我想我也没有办法给出具体的建议,关于选择哪个或不选择哪个,不如分享曾经看过的一篇题为《面对艰难选择,我们应该如何抉择?》的TED演讲供大家思考,“选择之所以难,不是因为我们无知;难的原因在于没有最优选项。那么如果没有最优选项,如果衡量的天秤不会倾向于任何一方,那么任何选项都一定是好的,所以面对艰难抉择,可能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是认为选择双方一样好。”
写在最后
最后呢,真的鼓励弟弟妹妹们多和申请老师团队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顾虑,及时更新自己的状态(如:语言、GPA、实习经历等),增强申请团队对自己的了解,进而帮助自己获得更多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申请策略(也借这个机会再一次感谢我的咨询老师姚哥和申请主导师Angel姐)!
祝愿大家都能享受属于自己的人生,无论收获什么,都能坚定而自信地大步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