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浩哥在指南者留学投稿的第 6 篇文章。
香港大学25fall不是新开了一个专业叫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嘛,挺多学生挺感兴趣的,毕竟港新英Top院校里机器人项目其实不算特别多。
但昨天把我周二的文章转到朋友圈的时候,有个之前视频号加我的学生来找我哭诉了。
这个项目10.21开放,但是这会儿他已经拿到港中文offer了,留位费10万,马上就要决定了。小LOL迷说自己滔搏输了都没啥情绪,这会儿是真的心烦意乱。
他说现在一点都不想要拿这个港中文offer,问我咋办。同学们家长们你们评评理,你说这气不气人。
但是这确实是申请港新英中产家庭非常真实的写照——在申请项目选择、offer选择上,一些家庭被港校留位费困住了,今年尤甚。
1:留位费是笔“令人心痛”的钱
仔细想想留位费有没有必要,又觉得其实是有必要的——毕竟连规则比较严格的保研都有“鸽”王,更不用说大家都会海投的留学了。
要是一直占着萝卜坑最后不去,那你可要小心千万别让waitlist里的同学逮到了,可能不会有好果汁喝。
但不得不说留位费本身就是一种约束。留位费其实就是deposit,是押金,是一种通过钱确定下来某些名额的招生方法,所以留位费的“哲学”天然带点令学生“厌恶”的属性——当它真的发挥作用的时候,学生必然会损失什么,要么是钱,要么是更心仪的院校offer。
关键是留位费既然是锁定名额的押金,金额数确实不小,起码不会是让人放弃之后不痛不痒的数额……
2:各院校留位费到底要多少钱?
港五中的留位费“卧龙凤雏”就是港大和中大,而其中最为特殊应该算是中大。
中大的留位费往往是一学期学费,所以也就造成了学费越贵,留位费也越贵的情况。像金融、经济这些学费本来就贵的项目,留位费能达到15万,要放弃的话其他学校的商科项目也不便宜……
这算不算商科老师上的第一堂课?其他项目的留位费大概在5-10万左右。港大的留位费会普遍贵一点,基本在10-15万,港科、港理工、城大留位费相对友好些,基本是在3-10万之间,大部分项目的留位费5W左右。
新加坡的留位费是比较便宜的,基本在2000-10000新之间,折合人民币就是1-5万。同样友好的还是英国地区,押金一般只要一两千镑,而很多项目甚至没有留位费。
澳洲就更不用提了,拿到offer要求立马缴费的项目很少,所以很多同学都是早点拿个世界前20 offer,会安心不少。什么失学焦虑?不存在的。
3:如何少交留位费?
了解了各地区的留位费政策后,我强烈建议各位同学、家长,把留位费这件事也考虑到选项目的过程当中。
为何现在多地混申如此热门?除了本身平摊风险外,选择申请中国香港、新加坡地区院校的同学,可以先申请英澳的一些不需要留位费或者留位费比较低的项目,拿到offer之后起码申请季稳稳有书读了。
在申请港新地区的项目时,也提前考虑下,是不是每个项目自己都真的想去,自己的冲刺项目如果本身提交得比较晚,保底项目的留位费又比较贵的话,保底的“底”可以适当高点,不是很想去的项目就别申请浪费申请费、留位费了。(当然最好冲刺项目放前头些)
选择集中递交也是一个思路,比如有些同学特意卡着港大工学院开放之后再一起递交,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港大比去年晚开一个月,这么多同学感觉很受折磨的原因。
当然,即便去卡申请时间,也很有可能会面临要不要交留位费的两难决策。
申请不是固定剧本的游戏,随时会有变化发生,再经验丰富的申请老师也不敢说告诉你招生官的“技能轴”。面对两难的境地,大家也可以用已拿到的offer去给心仪的项目发love letter,有的时候是会催来梦校的offer的。
作为一个院校和学生之间的中间人,既觉得院校设置留位费合理,又替一些因为留位费、家庭预算失去更想去机会的同学感到惋惜,希望上述的一些小建议能帮到大家。
我是浩哥,欢迎找我咨询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