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海大学到帝国理工的那个暑假,我提前联系了同伴同学,很快敲定了合租的事宜。顺利找完房子,落地入住,还在开学前顺利领到了BRP(居留卡)。没有传说中的地狱开局,正在我对未来的留学生活充满信心之时,在帝国理工的就读生活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在帝国理工的日子仿佛回到了高中
大概抵达英国两周后,学校正式开学了!一开始上课时确实有些难以适应,全英语授课让我有点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课后复习,感觉仿佛回到了高中!从第二周开始,我们专业基本每天都有至少4小时的课。就我个人来说,每天的学习时间至少在8小时以上(包括上课)。IC的课程跟国内本科的确有不少不同,虽然同样是两小时的专业课,IC的老师讲课速度更快,覆盖的知识面更广,难度也更高。课堂上,外国同学们与老师的互动也很多,这也是我比较不习惯的一点。
IC白城校区一角
很多时候,老师还会推荐一些读物(大多可以在图书馆借到)或前沿论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在IC,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虽然课后练习、推荐书目和论文不是强制要求,但及时完成习题、主动阅读、关注前沿研究,确实能让我们在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开学后,学习任务一下子增加了不少,这也迫使我重新规划时间。除了学习之外,我还得自己做饭、打扫卫生,刚开始真的有点手忙脚乱,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差不多过了一个月,我才慢慢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节奏,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让自己在忙碌中找到平衡。
关于校园环境,刚到帝国理工,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学校的现代化风格。除了中央矗立的女王塔,其余的建筑都不高,但非常别致,大部分学院楼都采用了玻璃幕墙设计,给人一种明亮通透的感觉。而矿业学院的大门则采用大理石装饰,两旁还有精美的石雕,十分气派。
IC南肯校区
我所在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学院位于南肯辛顿校区。这个校区坐落在伦敦的富人区,安全性很高,环境也非常优美。学校的各项设施都很完善,尤其是学院的实验设备非常先进,满足了我们日常的科研需求。
土木环境学院的图书馆一角
学校食堂的菜品选择也很丰富,而且学生还能享受优惠价。除了图书馆,学院内部还设有自习室、休息区和讨论间,供学生学习和交流。在寸土寸金的南肯辛顿,学校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健身房和各种球类运动场地,保证了大家有足够的锻炼空间。在伦敦生活,开销相对较大。我每周的房租是270英镑,一个月大约需要花费1万人民币左右。我的学费则是30万人民币以上。
房租和学费大部分在出国前就已经交齐了,抵达英国后,主要的开销都集中在日常生活上。平时上学期间,我通常中午在学校食堂解决,晚上自己做饭,这样可以节省不少开支。当然,周末和假期我偶尔也会“犒劳”自己,出去吃点好的,特别是在写论文期间,时间相对自由了,我和朋友常常会安排一日游或其他活动,开销也因此有所增加。
食堂饭菜
入读后,挂科成了常见现象
在国内,很多同学会通过加入社团认识朋友,结交志趣相投的伙伴。在IC(帝国理工学院),社团活动同样丰富多彩。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举办社团开放日,像航模、划船、马术等社团还会安排体验活动,带领新生前往俱乐部或校外场地进行尝试。不过由于我们专业课程安排紧张,压力较大,我个人感觉并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到社团活动中。
因此,我选择了用其他方式来放松,比如课后或周末跟朋友逛逛附近的商场,参加周边地区的徒步或一日游,或者在周中放学后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尤其是短暂的公园散步,哪怕只有20分钟,都会让我感觉身心得到了很好的
学校每周二都会在化学楼和大草坪间举办Farmer Market,各地的美食摊位齐聚一堂,是我们改善伙食的好机会。印象最深的是一家的泰式烧烤和一家蛋糕摊,每次都要排长队!每周我都会去买一块红丝绒蛋糕,给自己一点奖励,同时也提醒自己,这周继续加油!
硕士阶段的日常授课大部分都在南肯辛顿校区进行,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内容也很多,考核形式多种多样。第一学期的课程大多是通过课程论文/报告加考试的形式进行,有的课程则是100%考试。此外,有些课程还包括野外实习,我们需要学习使用专业设备、采集数据并撰写实习报告。
\第二学期,学校还引入了校企联合的实践课程,由企业项目经理带领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企划书并做展示。我非常喜欢这种实践性课程,不仅能运用所学知识,还能通过与企业的接触,提前了解未来的工作模式。如果对企业感兴趣,还可以直接向老师或就业中心了解更多信息。比如我们学院曾邀请英国环境署的研究员来讲座,内容和课程紧密相关,还有职业发展建议。后来我了解到班上有一位同学就顺利进入了环境署工作,这让我对学校的资源和人脉网络印象深刻。
野外实验课程
关于班级组成,我们这一届大约有三分之二是中国学生。不过,老师在小组作业和课堂讨论时都会刻意安排中外学生混合,促进多元交流。关于学习和考试,我的建议是要认真对待,因为挂科在这里是常见现象,虽然有补考机会,但心理压力很大(补考只有一次机会,失败会影响毕业)。至于毕业设计,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导师,整体难度不大,个人感觉比课程和考试轻松一些。而且学院和老师都不会刻意卡毕业,整体来说,虽然课程压力大,但毕业并不难。
毕业后,就业还是读博?
在IC,除商学院外,其他学院都是10月份开学,毕业季也在10月份,毕业证书通常在11月左右发放,但硕士的毕业典礼则在第二年的5月。如果你打算回国就业,建议在毕业设计期间(6-9月)就开始关注国内的秋招和提前批,因为如果等到毕业后再关注可能会错过不少好的提前批岗位。
而想留在英国工作的同学可以在春季学期考试结束后开始找工作,我觉得英国的求职节奏相对灵活,找到工作也并不算特别难。不过,想要靠工作长期留在英国,对于留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工作签证相对难拿,尽管短期内可以依靠PSW签证在英国工作。
如果你计划读博,尤其是不想gap的同学,建议在硕士一开学就开始准备联系导师。海外博士的入学时间比较灵活,主要是在秋季和春季,但也可以与导师协商其他时间。对于申请国内博士的同学,由于国内博士大多是9月开学,英硕晚开学的原因可能会让你不得不gap一年。
对我来说,做毕业设计的那段时间是影响我选择读博的关键。加入导师的课题组后,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博士朋友,他们有的是一直在英国读书的,也有从国内通过CSC交流的。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逐渐对读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读博对我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老师们都提到,毕业设计的几个月就像是一次“短期博士体验”,让我也想趁此机会了解自己是否适合继续科研。相较于课程的繁忙,我发现自己更适应自主安排时间做研究、写文章的生活。每天按计划推进研究任务、解决问题,让我对读博的节奏有了初步体验,并且坚定了我想继续深造的想法。
刚开始,我也考虑过申请国外的博士项目,尤其是留在IC。不过,我更看重学校排名和知名度,尤其是考虑到未来回国工作时国内企业单位对这些的看重。我希望能拿到全奖博士名额,也不希望在读博期间给家里带来过多的负担。由于顶尖学校的全奖博士名额(尤其是通过CSC途径的全奖)对科研能力和论文要求较高,我最终选择了回国读博。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和单位对国内高校的认可度也很高,而且读博后还有机会通过CSC等途径继续出国交流。加上我对国内环境更为熟悉,最后决定在国内继续深造。
每一步都让我坚定了当初的选择
回顾这一段留学生活,虽然有过迷茫和挑战,但每一步都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对于即将开启留学旅程的学弟学妹们,我想说,踏上这条路,你们会遇到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学习上,不要害怕困难,越是艰难的时刻,越是让你进步的契机;生活上,学会独立和时间管理,无论是做饭、安排作息,还是应对繁重的课业,都需要你们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
在求职和继续深造方面,早做准备永远不会错。无论是关注秋招还是联系博士导师,抓住机会比等待要主动得多。希望大家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无论是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还是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要相信自己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坚定且从容。祝愿你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