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历史就读体验
指南者留学 2024年11月22日
阅读量:1188
收录于合集

 

中文系的无穷远方

 

韩宇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

文学硕士(中文)毕业生

 

很幸运来到CityU中文及历史学系度过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年,短短一年时间,收获了扎实精深的学术培养、结识了温暖关怀的良师益友,也让我的一隅世界变得更加广阔。

 

有关中文系的无数可能性

 

去年刚开课就遭遇了天灾黑雨,成为同学们讨论焦点的,除了新课程的内容,还有学系和马家辉老师发来的提醒邮件「本地同学,内地同学,在连串风暴雨暴下,多照顾自己。仍是那句话,若需要紧急支持,别客气,直接联络我。」,有老师和学系在背后提醒支持,抚慰了大家异地求学的一点惴惴不安,这个独属于中文系的人文关怀,也开启了每个同学心里的柔软序曲。

 

城大中文硕士主要分为三个分支方向,中国语言及文学、中国历史及文化遗产,以及中国历史及文化遗产专业研修,课程设置更接近海外东亚系的课程系统,或是内地中文系与历史系并行的设置,在每个分支必修的3门课程之外,还会留给大家范围自由选修其他分支的课程,如考古、粤剧、文化创意产业等等,以我就读的分支一中国语言及文学为例,硕士系统的课程设置有纵深又有横向扩展,可以从古代文学深入到古代文学的批评方法,也有文献学、创意写作、现当代文学等多个子方向。

 

CityU校园内景

 

在MA Chinese的课堂上,任何开放的思考、深刻的内容都是被鼓励和充分讨论的,无论是继续学术道路还是直接就业,每种可能性都会得到很好的支持。

 

课程内容并没有因为一年的时长而简化,反而教授们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库、文献阅读和细节延伸。古代文学课程大量的基于比较文学的角度展开,以此管窥不同文化的研究者如何外观中国文学的文本。创意写作和现当代文学则通过丰富的表现形式带领大家做文本细读,无一字无来处。现当代文学的期末提供了5-6类选题,期中报告也有两种形式可选。创意写作课上,一种「恐惧」引发了大家的无限畅想。在Sem A成绩达标后,导师制的毕业论文也会提供充足的学术训练。从被喂知识的本科生,到主动起来筛选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硕士生,MACH的课程内容是不断进阶不断扩展的,思路的培养和转变在大学课堂上尤其难得。

 

本学年最有趣的是设置了两个学期的Capstone Project,学生们要将自己的阅读书目展示为非文本的设计。我们小组选择了钱钟书的《七缀集》,这是一本有关比较文学和中西文化的散文集,比较难寻找可用的依据,最后我们从《通感》中提取灵感,设计出了一套古代文人的香水文创。在最后的展示汇报中,有小组探寻地域文化;有人制作模型、游戏;有的小组完成了一套戏剧,这是属于中文系的无数可能性。

 

Capstone Project成果制作过程及展示

 

在当前的环境下,学生对高校的教育氛围与社会经济工作场景的脱节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的。可以坚定选择学术道路、做出明确规划的只是少部分人,多数人更需要在有限的学生生涯中努力接触、探索自己毕业后的道路方向。学系举办的紧跟时下热点的嘉宾讲座和马家辉老师开设的专业中文讲论会都很有效的为大家输出了中文系的社会应用场景。中文系学生可以拥有和保持的优势是什么;文字和典籍如何自然的流入到新媒体、策展、公关、教育。与热门的商科、CS相比,文科学生难免有些游离在自己的热爱和「文科有用无用」的价值争论中,大家是需要点燃一点火苗的,这些从社会角度分享的嘉宾、学长学姐也是对中文系价值的经验体认,当不断有新的东西流入到学习生活中,才可能维持大家心里的火苗,让它一直燃烧下去。

 

被文学目送的孩子们

 

还要记录在香港的日夜和在这里认识到的人们,这是构成这段短途旅程里很重要的一部分。香港是个很快的城市,这里的人们像每个大城市里的人们一样行色匆匆,这里一节地铁车厢可以装下七八张不同种族的面孔,地铁的冷气吹到头痛,从学校下课四散挤入狭窄又贵的合租房间,深水埗的市井气到港岛的极尽繁华变换了两种天地,但她也在时代变迁中拧着生生不息的一股劲儿。

 

中环夜景(摄于2023年9月)

 

就像三个分支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年龄段,当你真的把自己沉进这个开放多样的环境,放开心交流碰撞,在这里收获到的友谊和成长无比宝贵。有一位来自香港本土的林先生,已差不多是我们长辈的年纪,在《史记》课堂上,他操着生疏的普通话,「极其艰难」的完成了对《绛侯周勃世家》很深入的文本细读的报告。是否自己在这个年纪还能保留对知识的热情和学习的勇气呢?

 

除了课堂活动,学系还会举办读书会、组织去西贡和澳门的游学旅程。读书会上,教授们会听「同人女」骄傲的安利、一本正经的分析自己的CP文章;去大澳的旅行,我们在船上一起看到了粉色海豚,我们中的很多人原本都以为不会产生如此漫长又深刻的交集。

 

大澳团建合影

 

有不少同学应届升学,也会碰到很多同学已经工作又重返校园,或许你想成为老师而我刚选择放弃教师行业;或许你想选择光鲜亮丽的「打工人」,而我刚从「996」逃离,我们互相选择过对方曾经想象中的生活,又回到同一处交点,再次选择下一条路。我们身上带着相同的「书生气」,对某个研究的执念,提到某个文学事件、某本小说的无言默契,我们因为中文系、因为屈原苏轼们、因为张爱玲西西们重新产生了生命的交叉,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心甘情愿、愿赌服输,又获取到下一个人生阶段的出发动力。

 

一年的缘分不算长也不算短,刚好留下一点不灭的点点星火留在心里。

 

秋初,同学们大多已经离开香港开始了新的生活,我们谈论的话题从小组报告,变成了工作生活、深造机会。我们带着从这段旅行中得到的勇气,去对抗一切拷问:中文系是学什么的?你们有什么专业门槛?是不是要当作家?毕业的我们,成为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中的一员,成为了被文学目送的孩子,也终于要跨过环绕着荆棘的自留地,隐入人海,但无远弗届。

 

韩宇

2024年9月于深圳

 

香港城市大学文学硕士(中文)就读体验

 

李竹君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

文学硕士(中文)毕业生

 

同MACH共历文史长河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的文学硕士项目主要以普通话授课,少数课程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书面语言多为繁体中文。23-24学年的专业方向细分为三个分支,分别为“中国语言及文学”、“中国历史及文化遗产”以及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合办的“中国历史及文化遗产专业研修”。课程内容涵盖中国语言、文化、历史、哲学、艺术及文化遗产等众多范畴,为学生提供高素质且多元化的大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及思辨能力。学生需在规定时限内修满相应学分(分支一与分支二为30学分,分支三为60学分),方可如期毕业。除各分支的必修课程外,学生在选修课程上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所需自由选择修读内容。结合我对历史的研究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我申请了城大的文学硕士项目,并有幸就读城大文学硕士(中文)的分支二课程,成为2023fall MACH中的一员。

 

香港城市大学课室留影

 

回顾一年的专业学习,学系设置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其内容涵盖了文史领域的多个专题研究,使我不仅积累了文史学科必备的核心素养,更养成了批判思考的方法习惯。在徐力恒教授的课堂上,我掌握了基于史料研究的历史思维;在陈学然教授的课堂上,我认识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框架;在王廉明教授的课堂上,我走进了艺术史研究的新世界。除了上述侧重理论研究的必修课程,凭借着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热爱,我还选读了沈德玮教授的“中国考古与早期文明”和马木池教授的“近代中国与香港”等选修课程,两位老师对历史的独到角度与见解,使我受益匪浅。纸上得来终觉浅,授课老师们还积极组织对香港的实地考察,如香港历史博物馆馆长邹兴华先生,利用暑期课程的契机,带领我们走访了包括九龙城和大澳等在内的文化遗产,使文史学习真正延伸到课堂之外。

 

九龙城考察合影

 

学系还开设了持续两个学期的“总整研习”必修项目,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前期阅读指导老师给定的学术著作,后期由学生自主拟定研究方向,以非论文形式呈现最终课题。学系亦举办了多场研习系列讲座活动,在思想碰撞中,为我们打开人文学科的广阔视野。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魏时煜教授分享放映的纪录片《古巴花旦》,她在映后与程美宝教授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外交流史等议题进行了对谈,加深了我对这一作品的情感理解。经过讲座学习与理论阅读,我们小组选定香港水上人这一边缘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香港仔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调查,通过绘本的形式展示探讨了有关边界、文明和身份的问题。研习结束后,我们小组的作品不仅入选了5月学系举办的总整研习成果展,作为组长,我还协助学系完成了成果展的部分海报制作。在这门生动的实践课中,我遇到了良师益友,提升了综合能力,更收获了满满成就。

 

总整研习系列讲座

 

总整研习成果展组员及指导老师合影

 

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课程和展示舞台外,学系还会组织多样的考察活动,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之余,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林学忠博士与钱华博士带领我们考察西贡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感受香港的客家文化和宗教传统;王廉明教授和刘东教授带领我们前往澳门,参观大三巴牌坊、圣母雪地殿教堂、何东图书馆等地标建筑,建构香港与澳门的地缘联结。徐天教授在23年北大历史学系的开学致辞中曾提到,“人类历史一直需要历史学家的青春和悲悯”,同样于23年入读城大中文及历史学系的我,在与MACH同行的路上,在人与人相遇的时刻里,开始体验这种博大的共情。这些考察活动使我真正走出了一方书本,面前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理论文字,而是真正鲜活生动的历史铺陈开来,我终得在象牙塔外直观地感知当下、理解过去。

 

西贡考察合影

 

澳门考察合影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来香港学习中国文化和历史”,言下之意似乎不认为曾经的华洋杂处地还存有什么深厚的中国传统。在没有抵达香港学习前,我难以回答这个问题,想象中的香港似乎确实是这般模样。然而,当我真正站在这片“世界与本地相遇”的空间里,便可以感受到在其现代化的躯壳之下,香港的人文内核依旧是传统的,甚至有些传统在内地都已难以寻见。高楼林立间,总是可以蓦然发现几座零散庙宇,这是香港;喧嚣街道处,抬头又可望见几栋历史建筑,这也是香港。利用平常假期和学末暑假,我走遍了香港大小博物馆和法定古迹,其中许多或是老师课堂上提及,或是阅读文章里瞥见,它们是香港中西荟萃的无声见证,是我了解研究香港历史文化的无尽田野。

 

关山初度路犹长,在城大中文及历史学系学习的这一年,是我过往人生体验中极为精彩的一章,文史融合的课堂、治学严谨的老师、携手并进的同学,这些构成了我硕士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亮色。我将带着在MACH的美好回忆奔赴人生的下一站,希望即将入读城大文学硕士课程的你,也可以在此间肆意挥洒青春,书写你与香港、与城大、与中文及历史学系的新篇章。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愿与诸君共勉!

 

李竹君

2024年8月于合肥

 

本文转载自“香港城大研究生课程“公众号

 
 
 
 
 
 
 
 
 
 
指南者留学老师
您正在预约联系老师
简单填写基本信息,完成导师预约
以下信息仅供导师提供定制服务,我们承诺保护您的隐私安全
*手机号码
*目前学历
本科大四
本科大三
本科大二
本科大一
硕士在读
博士在读
其他
*留学意向地区
提交
预约成功
顾问老师将尽快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返回首页
下载指南者留学App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