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指南者英澳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关于商业银行破产处理机制的研究
此时此刻我坐在UCL的Student Center里看着窗外异国的景色,还是会觉得这段留学经历实在是意料之外的财富。
临近毕业才开始考虑留学,第一次雅思考试才开始“说”英语,gap一年终于拿到满意的offer,现在已经在伦敦生活了5个月。故事要从一年前放弃考研说起……
“人生不止是成绩单上的数字”
大四的我和身边大部分同学一样,似乎是顺理成章地开始准备考研,在那时,虽然也有室友和朋友在规划留学,但我从未考虑过这条路,一方面是因为留学成本对于我的家庭负担比较重,另一方面是对国外生活未知的恐惧,加之父母对我考研的支持和鼓励,我便一心投入到了考研复习中。
但在漫长的复习过程里,我感到越来越疲惫和迷茫。从小习惯应试教育的我,看着成堆的复习资料,回想过去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好像只剩下了成绩单上的数字,或许我也可以体验一下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和环境。
我本人并不擅长学术和科研,读研的主要目的是为日后找工作打基础,所以国内三年的研究生很可能会让我感到焦虑和无力,而留学只需要一年,还可以感受西方的教育体系和异国的风土人情,相比起来好像更具性价比,但不可忽视的经济压力还是让这样的思想斗争持续了几个月。最终,在与父母沟通,以及与有留学经验的姐姐交流后,我在23年3月份正式开始了留学申请。
“两年的规划,进阶的目标”
选择留学地点时,受姐姐影响,我把目标放在了英国和香港,但近几年香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的GPA并不具有优势,从生活成本和留学体验上来说,英国也优于香港,加上英国对雅思成绩的要求比较灵活,结合我自身的情况和未来找工作的需求,我很快把目标放到了英国QS前50的学校。
但在实际申请时,我又对复杂的申请流程和大量的相关信息感到不知所措,在这个过程中,指南者团队给了我非常重要的支持和帮助。与申请老师详细沟通后,考虑到23年的申请时间过于紧张,我们做了两年的规划,第一年尝试爱宝和曼大,第二年把目光进一步放到LSE、UCL上。专业项目上,我主要接受了申请老师的意见,根据与本科专业的契合度、机构掌握的录取案例等信息进行了选择。
第一年的申请并没有成功,时间紧任务重是一方面,雅思成绩更是我申请路上的最大阻碍。
从雅思考试才开始“说”英语
初中和高中我一直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英语是我最拿手的科目,但雅思让我对英语的自信降到了低谷。在雅思考试前,我可以说从来没有开口说过英语,最开始练习时,我甚至很难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听力也随之成为一个弱项。
我一共考了四次雅思。第一次在23年4月,当时完全不了解雅思考试,所以要特别感谢指南者的网课,虽然是随申请服务赠送的,但老师的课程安排和学习资料都非常地用心,从中学习的做题方法也为我之后的考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但网课对口语和听力的提升有限,实际考试时,我还是结结巴巴,几乎没说几句完整的话,甚至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因为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说不出一句话。
出考场后我立马在小红书输入“雅思口语4分”,搜出来的帖子和我的情况完全一致,悬着的心终于死了。没想到最后给了5分(总分6),我觉得一定是考官太善良了,同时也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地练习口语。
第二次我报了线下集训课,一天八小时,一周一休,加上作业,每天都学到晚上十点,这样高强度的集中练习对阅读和写作的提升非常大,紧接的一次考试考到了阅读8、写作7。听力和口语在分数上提升不大(6和5.5)。但这次集训课也让我真正直面了自己的水平,敢于在全班人面前开口说英语。
第三次考试我自学了两个月,也是效果最差的一次,分数反而回到了6(5.5),反思了一下,是因为战线拉得太长了,导致有些懈怠,而且我自身的基础比较差,自己复习口语很容易留在舒适区里,准备题库也是继续用我5分的素材去组织语言,很难补充超出我水平的词汇和句式,且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不够,由此,我意识到必须一对一辅导。同时,我接连收到了LSE和曼大的拒信,在与申请老师沟通后,我决定12月再冲一把,给了自己20天的时间和5节一对一口语课,想要考出6.5(6)的成绩补交给学校进行argue。
四次语言成绩
那段时间,我晚上做梦都在背口语素材,然而,12月底的结果并不如人意,口语依旧是5.5。我第一时间和口语老师联系,老师给了我肯定的答案说如果我发挥出平时练习的水平,应该可以达到6分,所以我很快决定复议,最终在下一年的2月复议成功,虽然此时的复议结果已经无法挽回曼大,但让我在UCL的语言班从11周缩短到8周。
语言班欢迎会
“加分,但不能扭转乾坤”
因为之前没有留学计划,所以在申请前我只进行过两段法院实习,一段是放假自己找的,一段是学校统一安排的,承担的工作多是简单重复的辅助性工作,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申请的加成不大。总体来说,我感觉本科学校和GPA是申请的决定性因素,实习和科研可以加分但并不能扭转乾坤。
拿到offer后有半年的空档期,我利用这段时间找律所进行了实习。与法院相比,律所的工作更加复杂和实际,对于知识的运用帮助更大,虽然这段经历与申请无关,但我认为它对了解行业生态、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入学后我也发现很多同学都是工作了很多年后再来深造的,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有了实践的基础,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思考和观点。
“与白月光爱宝擦肩而过”
我和申请老师一起把准备工作做到位后,在十月底投递了申请。英国的学校回复非常快,一个月半内就陆续有了结果,但大多是拒信。11.23收到LSE的拒信(GPA和雅思不够),11.28收到曼大国际经济法的拒信(雅思不够),11.30收到UCL LLM的有条件offer,12.13收到曼大知识产权法的拒信(雅思不够)和爱丁堡商法的拒信。
曼大拒信
爱大拒信
其实从最开始选校时,我就很更倾向于爱宝,不仅是因为它与我的预算和GPA都很符合,还因为博主vlog里的城堡风光和悠闲生活非常有吸引力。申请过程中我把它当作目标,搜寻了各种爱丁堡的资料,好像已经确定了要去那里上学,所以当我在两个申请季收到两封一模一样的拒信时,心里充满失落的同时也很是不解——为什么我的条件会收到拒信?这与我了解到的信息并不一致。
这个时候,我唯一的offer来自UCL,我并不是不喜欢这个学校,只是高昂的学费和伦敦的生活成本让我望而却步。因为爱丁堡的申请分为好几轮,我收到的是第一轮的拒信,所以我内心还对爱宝的offer抱有期待,而UCL留位费的截止日期就在12月底。根据申请老师的经验,收到拒信后再收到offer的可能性不高,纠结过后,我还是决定保住目前唯一的学校,接受了UCL的offer并交了留位费。
UCL con offer
没想到在我以为已经结束了申请季开始在律所实习后,2月份,邮箱里出现了爱宝的offer。看到邮件的那一刻我五味杂陈,有收到梦校offer的兴奋,有已经付了UCL留位费的后悔,也有要不要放弃UCL选择白月光的纠结。
不过这份纠结没有持续太久,客观上来说UCL的排名更高,而且这时我也已经放下了爱丁堡,做好了去UCL的心理准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是值得的。
爱大offer
“UCL是水硕吗?”
UCL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被调侃为水硕,接受到这样的信息,我是抱着轻松的心态来英国的,但是在正式开学后,我可以肯定的说UCL这所学校的含金量很高。
法学院报道
首先是同学。进入学校后,我发现每个同学都不简单,其中不乏名校的学霸和雅思7.5英语无障碍的大神,甚至很多有工作经验的同学在进入这所学校前已经是行业内的精英。
其次是学习氛围。不同于国内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安安静静听课的教学模式,UCL的教学设置非常灵活,不仅有与国内大学类似的lecture,还有互动讨论性的seminar,以及额外设置的小课tutorial,课堂上同学们也会踊跃发言,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和观点,老师也会耐心地倾听和解答,这样活跃的学术氛围极具感染力。
然而,习惯应试教育、口语听力差的我与同学们相比,在这样的创新性课堂上就显得极其力不从心。当同学们提问题的时候,我连老师刚刚讲了什么都没听懂,当同学们自由讨论的时候,我看着转录软件努力跟上他们的进度。最开始的一周,每次下课都感到异常的疲惫和焦虑。
一段时间后,我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正视了自己能力上的差距,不纠结于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更多关注在自身的进步和成长。上课听不懂就尽量去听,课后多复习;跟不上小组讨论就多做准备工作,努力多参与一点;学习同学们的学习技巧,利用好学校的资源,每天进步一点点,也会有很多收获。
学习之外,伦敦的生活也很值得感受。统一的英式建筑,热情礼貌的路人,美如画的落日,散步在悠闲的街头,可以忘掉所有烦恼。这样的环境会让人更愿意去享受生活而不只是在学习和工作上卷生卷死。
写在最后
回想整个申请过程,充满了焦虑与艰辛,也走了不少弯路,有些经验或许对即将踏上留学之路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1.做好申请规划:提前明确目标,尽早关注本科成绩和实习科研,GPA是申请的决定性条件,其他只是加分项。
2.语言学习找对方法:雅思学习的战线不要拉太长,掌握自己的一套做题方法(推荐指南者网课),自控力差可以上线下集训课系统练习、打基础,单项基础很差推荐找一对一辅导,以及要敢于说口语。
3.获取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目标院校的录取信息,特别是在自己本科学校的录取信息,包括录取人数和GPA等等,准确定位。
留学这条路上的申请者差异非常大,感到焦虑时可以多关注自身的进步,和自己比,请相信,努力过后,答案都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