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遇到问题
Q:长时间接收不到验证码怎么办?
A:您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183-1832进行语音辅助
没找到相关问题?点此联系客服
选择国家地区
指南者留学logo
指南者留学
选校/定位/规划 必备工具
打开App
“我们不招留学生”,比亚迪拒录港硕?一年制硕士竟成“污点”,30万学费打水漂,留学生该如何破局?
指南者留学 2024年12月23日
阅读量:1293

 

最新消息,比亚迪今年招聘可能不考虑港硕了。

 

 

叫你一声“秋招之光”,还真的拽起来了?要知道前两年迪子还是“点击就送”。

 

数据表明,2023年比亚迪校招总人数为3.18万人,甚至被应届生调侃“迪爹”;2024年起,这个数字开始缩水,下降为1.13万人,但还称得上“阔绰”。

 

不过学历方面就开始挑挑拣拣了,1万多人里硕博占比67%以上,研发人员占比达78%;其中博士就占了10%,相较于2023年的3%是大幅增长。

 

今年的招聘要求更是夸张:卡211本、国外院校不建议、一年制硕士不建议

 

 

图片来源:小红书

 

消息一出,引起网友一顿吐槽。

 

有人说,“比亚迪校招门槛基本将95%的应届生挡在了门外”;

 

也有人表示,“因为本科是非211,虽然硕博都是清北,仍然被比亚迪拒绝了”;

 

还有人说起校招待遇:“今年比亚迪招C9的硕士连20万的税前都给不到。”

 

待遇不高、要求又高,竞争还是无比激烈,根据比亚迪2025届秋季校园招聘的报名号规律,一般前四位(今年是2400)后是投递的简历数量,8月还是17万份,到10月已经变成39万份

 

 

 

这样看来,要求里写的“整体来说期望优中选优”还成了迅速筛人的合理方式了?

 

先有广东选调禁止所有留学生报考,后有比亚迪不要港硕,钱没少花、苦没少吃、机会反而少了。

 

读个港硕还成污点了?

 

其实早在比亚迪拒绝港硕之前,去年就出现了单位在招聘时抵制一年制硕士生的趋势。

 

编制招录逐步收窄

 

2023年,上海市某区的一则定向选调生和储备人才招录公告里曾明确规定“国外硕士需两年及以上”。但是没过多久,公告又删除了这一条描述,换成了“毕业院校需在指定的高校范围内”。

 

 

如果说去年还只是试探,今年一连发出的几则选调公告无疑是“明牌”了。根据目前各地发布的2025年定向选调招录公告,除了北京“优培计划”和上海外,似乎都把留学生踢出局了。

 

 

在指南君看来,明确公告“不招录”还算是节省了大家的时间和成本,最无奈的是不在公告明确写清,但对留学生就是“来者就拒”。

 

近期就有同学在应聘北京某法院下设的一家出版社时,投递简历后收到拒绝邮件,里面清楚注明“我社不接收留学归国人员报名”,但事实上招聘公告中并没有这一项要求,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图片来源:小红书

 

“僧多粥少”的大厂

 

就像上述提到的比亚迪,学历筛选似乎是招聘时效率又高、成本又低的最佳方式。从小厂发展到大厂,这种人才选拔策略的趋势也是不可逆的:

 

 

比亚迪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行业趋势、品牌影响力、盈利能力都起来了,自然会提高校招门槛。先不论设置门槛是不是因为觉得一年制是水硕,其实是整个大环境都变难了。

 

今年9月,阿里被爆出2024届校招生被以各种各样理由PUA,进而不给过试用期,加班到12点被评价不符合预期、没有大局的视野、没有亮眼成果等等,甚至劝退过程不提任何补偿金方案。

 

 

无独有偶,物流科技公司顺丰某北区三季度每个部门裁员10%,甚至24应届毕业生也被约谈要优化。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处处设卡的招聘要求,一年制的港硕实在想说一声:冤枉!明明港校含金量一直稳坐QS100,进个港五比肩内地TOP10,怎么突然就不香了?

 

30万学费换个plus版211?

 

比起过去,港硕的热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披露了过去六年港八大收录内地生的人数:

 

 

本科方面,内地生持续攀升,由2016-17年度约12000名学生,攀升至2021-22年度的近14800人,升幅达23%,非本地生录取比例已经达到上限的两成。其中以港大、港中文收取内地生人数最多,上学年就分别有近4000人及3100多人,均创历年新高。

 

研究生就更疯狂,内地及非本地生占比,总体已经趋升至82%,其中港城更达到夸张的94%。2023年,赴港读书的内地生暴增32%,已经达到6万余人。

 

招生规模的扩大,确实吸引了不少同学赴港读研,有人是为了逃避考研,有人是为了转行发展,还有人是为了留港就业等等。

 

就在这种时候,还出现了“现在港硕的含金量就是plus版211吧”的言论。先不急着反驳,港硕目前好像确实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含金量稀释

 

对于港新英澳的留学生来说,被诟病最多的无非就是“一年制水硕”,但是单以学习时长论英雄,这客观吗?

 

 

和国内2-3年学制的研究生相比,一年制硕士压缩了时间,这也意味着学生需要通过更加紧凑的课程完成学习进度,任务也会相对繁重,这点不少指南者学员都有同感。

 

“只是想水个硕,结果新国立的课这么难”,入读新国立后,学长的日常竟是在银行里上课......

 

从211到剑桥,我的名校梦成真了!但过于硬核的课业,却让我开始害怕能不能从剑桥顺利毕业......

 

内地生比例越来越高,这对申请者来说是好消息,相对来看,留学的含金量还能保证吗?

 

就以港前三为例,截至2024年12月18日,指南者留学25fall申请季递交给香港大学(2005份)、香港中文大学(1795份)和香港科技大学(866份)共计4666份申请,拿到的704枚offer中,985、211院校的学生分别为352人249人,占据高位。

 

 

具体到各个学校来说,香港大学依然掌握了最头部的生源,录取的学生985含量颇高,占比52.99%,香港中文大学则稍显逊色,只抢到了47.21%的985学生;令人意外的是,港科“闷声干大事”,985学生占比达50.68%,一定程度上说明其认可度也在不断攀升。

 

 

总的来看,不论港前三如何“神仙打架”,录取者的质量都是不容置疑的,甚至这一批学生在内地大部分都是保研选手,所以内地生占比高只能说明大家在升学时的选择差异,不能推断出项目课程的“水”与否。

 

教学质量存疑

 

既然说到课程,我们就来看看两地的教学质量。不过,教学质量既关系到教师端的授课,也关系到学生端的吸收,是一个需要双方互动才能完成的过程。

 

比起国内两到三年的时长,一年的课程量确实容易被质疑。下面选取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硕(投资银行方向)研究生课程进行对比: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硕(投资银行方向)研究生课程

 

明显发现,

 

1. 港大金融硕士项目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课程;复旦金融专硕课程选择相对较少,通常局限于本专业领域,不过理论知识方面非常扎实。

 

2. 港大项目中量化课程更多,这也符合金融知识逐渐要与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和量化方法技能结合的趋势,复旦金融专硕也不例外,设置了相关类似课程。

 

3. 最后是出于未来就业的考虑,两地都会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港大只开设了一门项目实战课,不过观察其他课程安排,港大切入方向还是比较细的,也迎合了市场需求;相对的,基于时长优势,复旦金融硕士可施展空间更大,直接设置了《专业实习》作为必修课程。

 

所以说,港硕更贴合市场需求,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内地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更倾向于传统学术研究,强调理论学习和学术论文撰写,这是培养目标和培养体系决定的,或许只有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

 

别把港硕当成“毒药”

 

既然港硕有这么多问题,那还能去读吗?

 

指南君看来,也不需要把港硕这种一年制硕士“一棒子打死”,在目前学历严重贬值、毕业人数过剩、经济发展放缓的大环境下,谁都会焦虑,今天比亚迪把211本、港硕作为筛选条件,明天可能就会开始卡985本、双985等等。既然改变不了,不如行动起来,在未知的风险到来前把握先机。

 

明确就业规划

 

提前规划好职业路径,不要幻想毕业之后再说。

 

先看一组数据,202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1179万,创下历史新高;预测2025年大学毕业人数降达到1222万,同比增加43万

 

 

这批学生中想进入国企工作的群体逐渐庞大,2024届毕业生中该比例连续5年上升,今年达到了47.7%。

 

 

所以,如果你带着想有一份“铁饭碗”的初衷去读港硕,这也无可厚非,可以抓住的机会还是有的,譬如教育部推出的“国优计划”以及国家电网等等。

 

如果想去外企,那留学经历无疑是“加分项”,既能尽快提升学历,又能让你迅速进入职场,相对的也提供了更多试错空间。

 

切实提升自己

 

当然,以就业为目标的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择校和选专业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这一年该如何度过?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保持清醒,不能被“国际名校”的光环迷住了眼,切实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譬如利用这一年时间,前往当地企业实习、拿几个含金量高的证书、提升专业技能等等,哪怕只是简单的外语沟通能力,也能变成应聘时和竞争对手产生差异的“长板”。

 

 

或许还有不少人在唱衰港硕,但说到底,每条路都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如何敏锐地捕捉并充分利用好海外高校所提供的丰富学术资源、广阔的国际视野平台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优势,通过不断地自我探索、尝试与实践,精准且明智地找到那个契合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未来职业理想的发展方向,才是最最关键的。

 

END

 

 
 
 
 
 
 
 
 
 
 
 
 
 
 
 
 
 
 
老师
我是 的搭档
联系我
预约咨询
电话咨询
您的会员等级不足
前往指南者留学App查看等级详情
取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