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指南者学员 W学姐
本科:南京大学 地球物理学
现:24fall纽约大学
应用城市科学与信息学硕士
记得刚来一个多月的时候,当时的我还比较孤独和困惑,没意识到为什么要来;在夹杂着各式各样叙事的American dream却指向同一种方法论和终点之间,我还是沉沉浮浮想不到自己需要什么,每次对话,故事中why you are here时知道大家添加了减少了ps中精心撰写的伟大使命,但我的人生真的好随意和直觉。
现在已经来纽约四个月了,我感觉自己对很多事情还是比较chill,包括留学,能不能留下来工作,生活的总体态度......这两三个月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今天就在这里分享一下目前的就读和生活体验~
多元背景,多元选择!
我就读的专业是纽约大学的一个交叉项目,应用城市科学与信息学。读到今天觉得这个项目总体还是挺不错的,也有自己的特点。
这个项目大概是七八十个人,中国人和外国人比例大概是3:2左右,其中海本和中外合办的同学挺多的,大家的专业背景也比较多元,理工科到社科都有,总体来说bar不是很高,课程也比较chill。
所以,想要留学体验,认识不同的人体验还是很不错的;但由于大家的背景比较多元,整体风格也不是很紧张,在小组作业可以选到中国人,沟通比较方便,不过怎么完成符合这里标准的作业需要大家一起探索和磨合。
因为我们专业人不是很多,系里也不招本科生,本质上也是一个偏data方向的城市科学研究中心,所以系是有一整层楼层的,faculty,博士生每天都来这个楼层工作。
我们有自己的厨房,电话亭和公共自习的地方,也经常举办活动。每天来自习的话,能够比较好接触到系里的老师和博士生,总体来说,大家的联系比较紧密,科研氛围也比较好。一周会有一两次讲座,有茶歇,午饭吃。
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
我们的课程结构是36个学分两年制,一节课一般是3个学分,第一学期有一节0学分的必修课,之后主要看自己怎么分配一学期上几节课,课程上必修课目前感觉还比较简单,三节都是编程课,一节偏向科技在城市应用中的介绍。上了是挺有收获的。
而选修课可以选择的权利比较大,有比较轻松偏政策与科技方向的文科课,也有交通运筹学,大数据之类稍微硬核一点的课,课程总体比较新和偏向应用一些。
第二年有6个学分的上下半年的结课项目,有一点点像国内的毕业论文和设计,但总体流程会有人指导和选择多一点。所以感觉不管是这一届,还是比我们大一级的学长学姐,都有拿这两年当找工作跳板、比较体验生活和打算读博士和老师做研究的,大家的选择也比较多元。
大环境下,得多手准备!
我的背景是陆本比较top的985,本科学的是理科,再加上选的课也没有很硬核,所以觉得整体而言不难,但是课程的作业和架构比较扎实,和本科考试很多不一样,这边只要不是偏数学的课基本都是项目结课,不过这样的话想要拿a就要花很多心思卷作业和报告,有一点点是我不太习惯和喜欢的style(笑)。但这对本科学建筑,城市规划的同学来说就很习惯,所以在项目里认识不同的人,并且思考大家不同的背景,还是挺有趣的。
专业组织参观联合国
项目真正非常对口的岗位其实不是很多,但也不是一个坏项目,项目里不少本科学cs和ee的同学,也有来自城市规划建筑软背景的。而这个交叉项目找政府部门,gis,空间分析,交通运输部门的数据分析岗位可能比较对口。
今年的大环境下,许多志向留在这里从事互联网工作的同学也是投一些远程startup的实习,面试和录用可能不是很多,感觉这个和项目的关系不大,而主要是大环境的原因。
而回国来说,其实找工作更多看第一学历和skillset以及实习经历,但项目还是有一定的转码性质的,虽然不是那种直接转cs,但会给一些比较基础和上手的数据分析,大数据的练习和项目。
然后如果想走科研的话还可以拿学分跟老师做guided study,这是我目前比较中肯的感受,我的打算是做多手准备,两边都投暑期实习,当初可能想留下来现在觉得如果国内有big name的暑期实习也会优先考虑回国了。这个学期给自己一些时间理清楚了对未来的一些规划和思路,如果有明确的目标,课业也不难平衡。
体验党and省钱党
我住在距离学校走路30分钟,骑车10分钟的地方。附近最近的地铁站走路13分钟左右,我买了辆(第三辆,目前安全)自行车上学,除了被偷了两次车,整体体验比较舒服。
学校(nyu tandon)在brooklyn交通比较密集的地方,附近步行可达的房子比较贵,月租都在2000左右,我的房租是1165一个月,有自己的房间,是上下楼大house那种,有室内洗烘,大客厅和大厨房。
当时租房时觉得nj太远了,考虑到交通费,又想有自己的房间,所以选择住在了pratt附近。我的建议是,多找,多了解,哪怕有中介也要货比三家,确定预算和优先考量后,可以先找舍友再找中介和房子,或者续租别人已经租下来的,也可以开局短租后到美国再来打算,不用怕,等信息明了后选择是比想象多的。
其实有很多华人房东出租单房很便宜,或者是住在nj,其实逃地铁票的人挺多的(小声)。找到这个房子也挺幸运的,预算省下来之后,每个月就可以拿一些钱去参加活动和社交了。
纽约的物价,房子价格在疫情后确实是飞涨的状态,外食不健康的食物一顿要六七刀,而吃一顿小店要十五六刀,自己做菜确实划算很多,但也要有计划,不然买多了菜特别容易坏了扔掉(血泪教训哈哈),有时懒的话也可以放一些冷冻的预制菜在冰箱。一个月自己做饭,外食两三次,经常看看学校的蹭饭活动其实可以把开销控制在三百刀左右(是的!比想的便宜)。
还有一个教训是自行车被偷,第一次最好笑的是车子的座位被偷了,我觉得之后一次是自己真的忘记锁了,后面买的锁不够结实,一把密码锁也被偷了,这次买的铁链锁,最安心的是买了一个报警器,如果不解锁碰车子会大叫一分钟,这之后再也没被偷。路上可以看到很多上锁在架子上但前后轮被偷的车。真的是很好气又很好笑的经历,感觉心理素质好了很多。
关于安全,其实我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安全,但体感上某些地方确实没那么安全,不过和欧洲比明着偷身上东西的小偷倒是不多。我觉得路上的话,在某些地方如果你感觉到这个地方很脏,有很多人蹲在墙角,那就不要靠近,目前我已经敢在半夜在布鲁克林骑车,甚至还坐过一次地铁(怪人比较多但还好),但我不代表所有人哈哈。
食物是最幸福的话题!
到今天有些懒于开火,主要还是因为这边的课业其实不轻松,看似课少但真要做到老师说的那样真的要花很多时间,自己又希望很多事可以做的更好,这就是留学的感觉吧。
我觉得比较感动的是感恩节的时候,大家一起做和吃了一餐特别中国的饭。还有一件事是大家一起周五去主校区各个活动蹭饭,那天有万圣节和印度的灯节为例的亚洲人聚会,我穿了一件很民族的服饰,当时被印度朋友夸很好看心里很开心。其实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故事,在这个城市有朋友陪着一起探索,大概就是开始后最美好的事情了。
感恩节大家一起做的菜
但不得不说厨艺有进步和需要探索的地方,炒菜到西餐到简单速食甜品。总跟朋友讲是疫情结束后突然觉得吃什么,思考吃的食物和生命的关系成为一个关于幸福很显眼的话题!在文化熔炉的纽约更是,高昂的物价下却无数的选择下,想做什么吃什么都可以,总体来说也可以很幸福,食物上也可以多多探索~
炸鸡披萨汉堡我戏称为American delicious food,还没去吃5 guys和shake shack,逐渐把偶尔外食也纳入生活必须选择。舍友带我去旁边的华人开的写满简体中文的日料餐厅,在那里拉面,日料刺生,台湾卤肉饭都享受最低10%小费还有税后14美元一份的价格,果然不止移民食物来到美国都不分高低贵贱享受美国梦了。
用美式外向有点卷舌的mandarin,听舍友说私下听他们讲不知道是福州话还是闽南话,简体中文以及日料,黑头发黄皮肤。好像我不知为什么有点恐惧的东西变得亲切和好玩。
入境随俗,纽约也没那么糟!
我记得自己来第一个月的时候是比较孤独,状态大概是有些战战兢兢用一种比较新的眼光看待美国纽约这个全新的地方,但也在一些连结中有了许多感想。
第二个月后,在系里呆的时间比较多了,代价是烧饭少冷冻食品吃的多,但因此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大家会举办potluck,这个词的意思是一人做一个菜带到聚会来吃,去了美国本地同学家party,大选前大家还坐在一起开选前party,大家一起讨论未来可能的样子,感觉非常友好和互相支持。
大家一起开party
早晨边走边讲,好像纽约也还是有它很好的地方的,虽然我很多朋友讨厌纽约。但我说入境随俗,车被偷也要接受,怪人也可以挺好玩。是秋天布鲁克林街道掉落的榛果和小松鼠,鸽子,垃圾。我说仓库,私人住宅,一排只每天早上开的牵牛花想到甄嬛传里甄嬛和王爷在桐花台讲夕颜。好多精致又随意的小店,大家排队领救济和食物…...嗯,其实也没那么糟糕?而且我脑子里响起了penny lane.
万圣节游行
同学说在小站已经学会了逃票,又有同学讲不要站在离月台太近的地方会有人把你推下去,我坐地铁少,每次去曼哈顿经过大桥还感慨,一百年前这样真的是wonder。下个月有机会一定多多去曼哈顿。
Play smart in what way?
好像本科是懵懂之间给人生切开一道口子,本身来自小城市未觉的迷茫和大环境在covid里,那种学习感觉像我就介于沉浮水面之间。好在脑袋一热的留学和交换决定又像摇摆车让我看到又思考新的世界。
好像自己还是有批判和讨厌一切的倾向,但置身于此又有好多这样的时刻,会去明白移民,文化大熔炉,不安全,意识形态文化差异,美国,American dream和American education和American hypocrisy这些曾经谈论过的词在眼前,作用于自己是什么样的感觉;更明白他们为什么强大又以怎样或实在或话语权的方式影响我们这个小小地球的其他部分。
说粗俗一点觉得本科在南京的环境有点大家暗着卷的感觉,但美国这里是老师在用reasonable又smart的方式提醒你,要好好努力,要network,因为未来怎么样;在短短一个月内发现好多地方我其实可以在哪些方面做的更好,这种感觉,其实挺不错的,就自己还喜欢这里带给我什么来说。
有的时候看着课堂上印度同学那么积极主动的努力,本土同学讲英语那么随意也悄悄抱团的方式,在距离间感受自己作为一个来自PRC的东亚人得到怎样的好奇和返回对自己又对世界的认识。
受专业印尼同学邀请参加他们文化节
想的太多:不得不说我没想过做American,还没有融入就先觉地恐惧把自己identify as Asian American又或让自己小孩成为ABC在这成长这种想法。
谈到未来我说如果有可能生活一段时间好希望下一趟旅途是东南亚,等有一点钱也可以去非洲生活,又笑着说朋友在哪我就去哪投奔。我说我好像一直恐惧生活长出来“我不得不走向把自己的一切放在某个社会结构中评价”的感觉,就想不停不停流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