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或许是留学史上最容易的一年。
回顾去年,留学圈经历了不少新动态,不知道你印象中的热点事件是什么?是QS世界大学排名里的浮浮沉沉,还是港校轮番上演抢人大战......
不管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留学选择正逐渐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英美留学热,港新地区日益崛起,再到亚洲国家日本、马来西亚的持续升温,整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这一趋势,似乎在今年一开局就得到了验证。
近期,英国知名教育网站 educations.com发布了2025年全球最佳十大留学国家排名,跟去年相比,今年的榜单整体变化幅度非常大:
1.中国首进榜单:最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国第一次进入榜单,位列第八!很难说是不是因为热度攀升的一众港校;当然,今年加入榜单的亚洲国家还有日本,位列第十。
2.英美表现稳定:美国在今年的排名中上升一位,拿下榜首;英国排名由去年的第三名上升至第二名。
3.德法下降明显:德国从去年的榜首,跌至第四名,无缘前三;加拿大从去年的第六名降到今年的第七名;法国下降四名,位于第九名。
每年的留学政策和趋势都在发生变化,如今时间已经迈入2025年,指南君就基于以往全球各地区的留学数据,展望并预测新一年的留学趋势。
留学目的地:“性价比为王”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最新数据统计,2023-2024期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共计90万人左右,其中美国占32.92%,英国占16.25%,澳洲占10.41%,加拿大占8.89%,韩国占6.61%,中国香港占5.2%。
总体来看,基于美国尚不明朗的留学政策,以及表现不佳的英国院校,这两地的热度大概率会出现小幅下降;相对的,除了港新地区,马来西亚、日本等亚洲国家会因为高性价比越来越受到申请者的关注;甚至欧洲小众国家也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譬如爱尔兰等等。
01港新:内地生们的天下
目前,港新地区的热度今时不同往日,哪怕今年出现了选调生限考政策,这种趋势仍然不会逆转。原因有三:
1.选择留学并意向报考选调生的群体基数毕竟有限。他们在观察到的今年风向后,估计也“懂得都懂”了,所以这种政策性上的调整并不会对留学群体造成颠覆性影响。
2.相对的,这部分群体反而可能会开始考虑到留港实习、工作,与大湾区联动带来的职业前景。
譬如,高才通大学名单已经扩展至199所,最近新增了13所国内外顶尖学府,同时计划内高收入人才的首个签证期限从两年延长至三年。这种政策上的吸引力,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内地生源角逐席位。
3.最后,从今年考研初试的整体难度来看,国内升学竞争越发激烈,复试面临的淘汰风险、二战带来的沉没成本都无法预估,更何况在2-3年时长的学制下,谁也无法保证这段学历提升能否抵抗未来不确定的就业形势。
就拿预测的毕业大学生人数来说,从2025年开始,十几年内都会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并在2038年达到顶峰,约为1673万人。
竞争逐渐白热化之后,个人发展得好与坏,比拼的是不再是简单的学历,更是认知、能力、勇气、执行力和运气。
02美国:观望者多过行动派
从《2024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来看,2023/24学年就读美国各类学校的留学总人数再次突破百万,共计1,126,690名,与去年相比增加6.6%,这也是距2019/20年后,连续第三年的增长。
人数的增长不能单纯理解为意愿的增加,其实这也包括了那段特殊时期积压下、未能成行的留美群体。
就生源地而言,在2024年度的国际生报告中,中国和印度依旧是最大生源国前二,两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整体之和占据总国际生人数的54%;印度首次超越中国大陆,成为了美国留学的最大生源地。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共277,398名,同比去年下降4.2%。
事实上,这种下降并不是偶然,如今川普上任在即(2025年1月20日),2.0时代就在眼前,到底会出现多少不确定因素,相信不管是在读留学生、还是留学“预备役”们都在等“锤子落地”。如果签证审查更严格、专业受限的风险继续增加,他们很大概率主动或被动地作出取舍。
03英国:“白月光”难顶排名下跌
过去,英国常以留学“白月光”自居,老牌英校的魅力再大,也顶不住QS排名下滑的速度和学费上涨的幅度,这甚至已经让不少留学er大喊:不想去了!
11月28日,英国政府还公布了一份《年度签证数据统计》。这份报告记录的是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的数据,根据结果显示,学生签证发放量暴跌19%,这种跌幅前所未有。
不见上涨的排名,限制性签证政策频频出现,陷入财务困境的学校又不得不提高学费收入,2025年的英国留学市场或许很难再恢复“昔日荣光”。
04澳洲:成本有限的首选
在2024年下半年,澳币出现连续五年大跌,话音未落,2025年又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小震撼:澳洲广播公司1月1日报道,澳元汇率大幅下跌,已跌至61.88美分,创下了自2022年10月以来的新低!
但是这对留学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
最大的影响就是留学的花费,当下的留学已经不是传统的投资行为,而是转变为一种消费行为,当下澳元汇率下跌,意味着去澳洲读书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同样的花销,能去到排名更好的院校,也不用一个劲儿卷港新。可以说,澳洲以其性价比在留学国家中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首选。
05马来西亚:小众党的春天
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之下,具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履历的人才越发紧俏,这个趋势也促使中国留学生群体把目光逐渐朝着沿线国家分散开来,人数也是持续上扬。
正是关注到这部分群体的需求,指南者不断拓展海外业务,如今已经覆盖马来西亚留学申请,只为助力更多学子实现留学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起来了。
其中,马来西亚以超高的性价比备受青睐。一方面,签证政策逐渐放宽,24年6月份,中方同意延长马来西亚公民免签政策至2025年底,作为互惠安排,马方将延长中国公民免签政策至2026年底;
另一方面,在马来西亚的花销也不大,本科阶段每年需要约3-4万元人民币,研究生阶段每年约4-5万元人民币,并且当地生活水平和国内基本一致,这能为学生减轻不少经济负担。
总之,国内外政策往往在留学规划时发挥着关键作用,趋向于保守的中国家庭在今年会把目光更多地放在留学行情稳定的地区,甚至是考虑多地区混申。
这一趋势的背后,学生和家长对留学性价比的关注也日益增加。所以,港新地区的热度短时间内并不会下降,今年的申请季或许是未来几年内最容易的一年。
专业选择:就业才是“硬道理”
除了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专业也往往是大家关注的对象。和过去把留学视为“镀金”相比,今年大家在申请时考虑的或许会更加务实。
01关注项目实习
我们先要明确一个前提,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历提升是普通人为数不多的、脱颖而出的方式。
以国考学历门槛为例,仅限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仅限博士研究生的岗位总和,23年占比9.6%,24年占比14%,涨幅近50%。仅限本科的岗位,也已经缩水到15%,只有在这15%的岗位里面,没有研究生的竞争。
这个研究生,似乎已经变成非读不可。基于此,在进行留学规划时,同学们更会关注到专业的就业前景,譬如能否在当地实习、项目自身带不带实习,甚至硕士课程与未来实际业务是否强相关。
关于这一点,指南者学员也有同感。
香港硕士课程的实践性让我深刻感受到与本科阶段的不同。在内地读本科时,课程内容更多以理论为主,作业形式大多是课后习题或论文。而在香港,许多课程的作业直接与实际工作场景挂钩,比如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公司的财务决策,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模拟衍生品对冲策略和投资组合构建。这些实践性的作业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让我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累了实际操作经验。
02交叉学科受到青睐
另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同学们不再局限于单一专业的学习,而是倾向于交叉学科。通过修读两个或多个不同专业交融的课程,比如计算机金融、生物统计、文化产业管理等,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复合技能,这也与上述第一点相辅相成——拓宽大家的就业范围和求职竞争力。
有需就有求,这点在港新近期新开设的专业上也能发现端倪。24年7月,先是港科打响第一枪,宣布开设新专业人工智能;紧接着,港大也有所动作,宣布新开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并官宣新专业: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硕士;港城、港理和港中文也都紧随而上。
11月,新国立也化身“学人精”,宣布开设:人工智能与创新硕士、科学智能硕士,这两个项目甚至都不限本科专业,面向非STEM背景的学生招生,看来也是意识到了大家想要“转码”的实际需求。
诚然,留学政策和趋势变幻莫测,或许此刻你还在担忧,不知道哪个地区更友好,不确定新兴专业走向是否适合自身发展。
但现在正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刻,利用各类渠道打破信息差,及时掌握留学风向,也可能找到一条少有人走的新路,避开过度竞争的红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