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组实习
某证券财富顾问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
基于XX方法的客户流失分析案例研究
基于LGBM、XGBoost、随机森林、逻辑回归的智能XX用户偏好预测
在我错过港科ddm笔试后,我把港中文当成了我最后的希望。
没想到,面试上场,港中文的面试风格忽然天翻地覆,而面试过程中我的网络也异常断开,这对于本就处在焦虑情绪中的我不亚于晴天霹雳。
面试磕磕绊绊结束,我刷着xhs上层出不穷的《香港申请难度升高》、《211 90+ 未收到面试邀请》等等帖子,我开始不断焦虑,这次的申请真的能够顺顺利利吗?我真的能收到港中文的录取吗?
出乎意料的是,没过多久,港中文和港大的推研信就出现在了我的邮箱。
“我想去读数据科学”
在大一,我对于就业、方向等东西是完全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所以当时也一直保持一个按部就班的状态——读本科,读完本科读研究生,因此我在那一年的目标一直是保研,如果保不了就去考研,基本上没有去考虑过留学的可能性。
到了大二下学期,我开始接触到偏专业方面的知识,不再是日复一日学习数学,在接触到偏专业的知识,像概率论、数理统计、线性模型等内容之后,我开始逐渐被这些内容吸引,觉得非常的有意思,也开始进一步思考读研的方向。
再加上我是双学位专业,在学习统计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很多计算机的内容,也觉得编程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希望未来能够去学习更加应用而非理论的知识,去进一步学习这两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因此,在大二下的时候,我就立下了要去读统计或者是数据科学(更像是统计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专业的研究生。
在大二的暑假,我也第一次接触到了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对于就业方面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我开始思考保研或者是考研这个选项对于我就业是否真的有帮助。这个时候,我妈妈忽然给我提出一个建议——“去考雅思,考完时候去申请香港的硕士”。
自此之后,我开始着手去了解香港硕士,并且惊讶的发现,香港硕士非常符合我的需求,也非常贴合我的背景,既能够让我学习到自己想学习的领域知识,又在我生活的城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从那天开始,我的重心便从保研彻底转向了香港硕士申请。
“放弃保研,一心留学。”
最初,为了了解香港留学,我开始不断刷社交平台,从中了解到香港对于绩点的要求非常高,或者说他们非常看重绩点。这让当时绩点擦边过以往录取线的我紧张了起来,又一次质疑了自己的选择。在一次偶然之下,我刷到了有关指南者留学的帖子,并且打开了指南者选校助手,认识了申请老师,在申请老师的讲解下,我开始对香港留学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了很多学校和专业,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大三是非常艰苦的一年,为了能够提高香港留学的成功率,我开始宅在图书馆,不停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之下,成绩开始有了起色。最幸运的是,在后续的课程中,大部分课程都是关于应用的,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板块,因此在这些课程上我也拿到了出色的成绩,将均分刷了上去。当时在和老师交流背景时,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认为是一个较高的成绩,我也是松了一口气。
为了去申请,我放弃了保研资格,希望能够将这段时间投入到实习、科研或者其他内容中,增加自己的经历。
在最开始还打算保研的时候,我有去实习。当时听老师介绍了统计的四大就业领域,而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我先去金融领域进行了尝试。但在这段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对于金融并不是很感兴趣,并不是我期望的工作模式,因此,在大三,我开始去互联网公司实习,经过两段领域的实习,我开始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那就是去互联网就业。不过在实习的过程中也感觉到了自己现有的不足,也有了解到自己需要精进的地方,这也坚定了我要申请香港的念头。
除此之外,我还有过随大众的行为,就是跑去参加科研,但是这些科研大部分是非常计算机的,像开发网站、app这种,和我的读研或者说就业方向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并没有把这些科研经历写在自己的简历上。
由于双学位的时间是非常紧凑的,每天都塞满了各种课程,所以我并没有太多的余力去不断投入到老师的课题组中,因此我是有在各个课程的额大作业上花心思,我会尽力去选择有挑战、有内容的任务,尽量把它做的很好,从而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可以把它写在简历中。
在校期间,我也大概参加了四五个比赛,比如统计建模、市场调研大赛等等,在这些比赛中去进一步接触应用,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换。其实各个比赛的经历都挺相似的,尤其是都非常相似的精准堆在期中、期末考试时间段,给我增加无限多的压力,但在比赛中也确实能够提升不少能力,毕竟考察的是方法论的熟练度和严谨性。
“错过笔试、面试断网...”
对于申请,我一直是比较虚的,毕竟也是第一次接触,在各种平台上也成功被人贩卖了焦虑,认为香港申请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九月,港中文和港科都陆续开放了申请通道,但港大迟迟没有动静。老师建议我等港大开放了再一起申请,这样可以避免留位费问题的产生,但我在此期间其实是非常焦虑的,因为了解到香港需要早点申请,晚申竞争更大。
在十月中旬,我实在按捺不住焦虑,在全面了解了所有学校、项目后,我的目光锁定了我最感兴趣、最喜欢的项目——港中文的项目,跟老师提出希望现在就申请这个项目。老师理解我的焦虑,并且帮助我递交了这个项目的申请。在申请完该项目之后,过了半个月,在十月下旬,终于迎来了港大的申请通道开放。
在港大申请通道开放后,老师瞬间非常非常迅速的帮我完成了全部申请项目的申请递交,我的推荐信也大概是在十一月初左右全部完成,至此,我能做的事情就只有等待。
在十一月十多号,我忽然收到了港中文的面试邀请,在那一瞬间,激动、焦虑、紧张都涌上了我的心头,毕竟这是我私心里最喜欢的项目。在小红书上疯狂收集了一堆面经,我开始进入了紧张刺激的准备环节,这也可以说是我准备的最认真的项目。当时就想着如果拿下了这个项目,我就轻松了,无论港大结果如何,至少我有一个喜欢的项目可以上。
在收到港中文的面试邀请后,不到一周,我又收到了港科大bdt的offer,更幸运的是,bdt的offer的截止日期能够支撑到港中文项目的面试出结果,这也意味着我不用去考虑留位费的问题,可以放心准备港中文的面试。
但正如前面所说,在没有发生意外的时候,意外总是会发生的,在我根据以往面经认真准备了专业知识以及简历内容后,我的面试内容却发成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同于以往的直接开问专业知识,或者是深挖简历,面试官上来就是共享屏幕,给我展示了两道题目,让我给她讲解解题思路。
当时整个人是处于宕机状态,做的一切准备都作废,因此,尽管这些题目在后续回想起来,发现并没有很难,但是在当时的场景下,我是磕磕绊绊撑到了最后。更让我觉得崩溃的,是在反问环节,老师正在给我耐心解答问题的时候,我的网络忽然发生异常波动,页面卡死,等恢复正常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会议室中了。
当时崩溃涌上心头,我开始疯狂想,老师会不会觉得我很没礼貌,会不会觉得我很莫名其妙,但是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不能再改变什么,我只能保持这个浑浑噩噩的状态,直到晚上收到了港大两个项目的笔试邀请,我依然处于很恍惚很难过的状态。
并且在港中文的面试意外之前,已经发生过一次意外了。就是港科大的ddm给我发了笔试邀请,但是我意外记错了时间,导致错过了那场考试。但是这并没有让我非常在意,因为比起ddm,我更喜欢bdt,而bdt的offer我已经收到了。但是以后在收到面试的时候还是要留点心眼,反复确认。
“港大、港中文的推研来了!”
在收到港大笔试邀请后,我其实也处于无心复习的状态,因为港中文的面试让我非常有挫败感,每次复习港大笔试的时候,我的脑中就会不断浮现港中文的面试场景。更可怕的还要属小红书的助力,一次又一次给我推送有关香港留学、有关港中文面试的帖子,不断提醒我今年bar变高了,很难拿到offer,我的焦虑达到了顶点,就演变成了摆烂,开始变得佛系,佛系等待港大笔试的降临。
但是比笔试更早降临的是幸运,在港大笔试的前两天,我忽然收到了一封邮件,标题写着”interview result”。看到的那一瞬间,我的手就开始发抖,紧张、焦虑、害怕一瞬间塞满了心脏,真的就不敢点开那封邮件,很害怕是一个坏结果。
但任何结果总得接受,于是我闭上眼睛,打开了邮件,最终看到了congratulations,瞬间激动到跳起来,直接给妈妈打电话痛哭,把这段时间的焦虑全哭了出来。
收到了心仪项目的推研,面对港大的笔试我就变得更加随意了,基本上是毫无准备就去参加,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两个项目的笔试内容都不是很难,甚至可以说是做的非常的顺利,也很顺利的在一周后拿到了两个项目的面试邀请。这次的面试也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以前的真人单面变成了录制视频面试,对于这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类型,我确实有点手忙脚乱,但最后还是完美的收官了。
截止到现在,港大的两个专业也收获了推研,整个留学进度也快进入了尾声,唯一的纠结就就是选择港大还是港中文。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开始疯狂咨询别人,去询问了妈妈、导师和一些在港大就读的同学。大家都建议我围绕就业去进行思考,毕竟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就业。趁这三个项目的截止日期都还没到,我还可以再纠结一段时间。
END
对于整个申请过程,我的感知上就是香港留学确确实实变卷了。越来越多的人更希望去香港留学,认为性价比高,而对于香港来说,我个人认为他们对于gpa的要求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如果gpa不高,是很难去获得笔试、面试资格的,所以还是在大学期间辛苦一点,尽量去把gpa刷上去,这样能大幅度提高申请的成功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