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以为2025会是美国留学的“灾难年”,最近却传出了一丝丝硕士录取友好的迹象?
年初二的时候,指南君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 杜克大学 一名教授的帖子,帖子称川普要求所有基金会在2月10日前提交整改方案,在这之前不能花钱,也不发任何新的拨款。
这意味着什么呢?学校缺乏资金,地主家将没有余粮了!
其实自从去年以来,一直都有名校传出缺钱的消息,指南君之前也写过类似的文章:读着读着,学校没了?美国大学纷纷倒闭,运营危机正在美国悄然蔓延!
如今拨款又受阻碍,对学校财政来说必然是雪上加霜。而缺钱第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开源,不用想,美国大学肯定需要想尽办法来增加学费这个重要财政来源收入。
学校支出各因素占比
然而美国的一些顶尖院校,比如藤校,其实都是非营利性机构,培养本科生、博士生基本都是“亏钱”的。
如 耶鲁大学 最新数据报告显示,2028届中,58%的本科生获得基于需求(need-based)的财务援助,以及25%的学生获得联邦佩尔助学金;博士项目更是“烧钱”,不仅项目研究经费高昂,拿全奖的学生亦不在少数。
这样看来,接下来的一年美国硕士无疑将会扩招,特别是国际生,因为大部分硕士是交钱的。
硕士扩招空穴来风?
仅凭指南君上面的推测似乎有点主观臆断,但其实硕士扩招的消息已经早早地从个别藤校传出来了。
就在不久前, 布朗大学 教务长和负责财政行政的执行副校长联合“哭穷”,表示布朗大学如果持续当下的运营模式,未来数年赤字金额还会持续上升!
为了应对这场财政危机,布朗大学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计划在五年内将住校硕士生数量增加一倍,并将在线学习者数量增至2000人。
当然除了扩招,布朗大学还计划控制教职工增长、缩招博士生以及控制运营成本。
这场 “降本增效” 的改革在布朗大学悄然展开,但对于计划申请布朗大学研究生的同学来说,却是个难得的利好机会:扩招意味着录取名额的增加,咱们中国的申请er成功拿到offer的几率也在增大!
除了学校自身的运营危机,今年2月8日,还有另一条炸裂消息传来: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宣布,将把其向大学提供的补助金中“间接成本”的报销上限设定为15%。大学会依靠间接成本的补偿来支付这些费用的很大一部分,如果补偿被大幅度削减,将可能造成巨大的预算缺口。
NIH还直接点名了几个目前联邦拨款间接成本率超过60%的机构,比如 哈佛大学 耶鲁大学 和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如果报销上限降至15%,这些大学可能一下子就会损失数十亿美元的资助!被迫扩招也是指日可待!
申请压力或将下降?
除了学校可能增加招生人数之外,美国不少大学也在悄悄地把自己的申请门槛给降低了。
比如最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等顶尖名校纷纷宣布不强制提交GRE或者GMAT。
此外,西北大学MSC项目改成了rolling录取,芝加哥大学公卫专业新增了早轮次申请,南加州大学许多项目五六月截止,罗格斯大学经济学硕士7月份截止……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降低门槛、对国际生更友好,并且deadline也在延期,但实际情况却反而复杂起来。
如果说以前的美国申请还能靠着GRE/GMAT这样的标化成绩撑着,现在已然演变成一场综合能力的较量,殊不知“软实力”才是更难把控的一环。
而且虽然不少项目deadline延长,却并不意味着可以放缓申请准备。因为很多项目改成rolling后,第一批名额却还是两周就发完了,如果你等到常规申请再投,可能连汤都喝不上!
当然,标化可选也确实让更多申请人有机会把这些学校加入选校清单加以考虑,如果低年级的时候已经做了不少科研/实习,无疑减轻了申请季的准备压力!
END
总之,美国大学的财政危机愈发不可避免,为了缓解赤字,学校调整资源分配转而增加硕士录取是大势所趋。而且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科技、金融、咨询等领域,对硕士学位的需求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