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指南者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马纯凝
原来,2025年的“天降紫微星”是AI。
最近,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风起云涌,而DeepSeek的春节爆火,不仅是一个技术现象,更是一个行业信号——人工智能AI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
与之相呼应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AI专业热度也随之水涨船高。其广泛的应用需求使得AI专业人才成为市场上的稀缺资源,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并投身于这一领域,申请热度不断升高。
甚至已经有人放言要给孩子:改文学理,文科生性价比还没AI高!他还提到国内AI行业已全面崛起,信息领域在国内学更有前景。
不论你的观点如何?港新地区的高校早已闻风而动,开设了不少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我们先来看看是哪些同学申请成功了。
港新加速上新
01 专注技术与交叉专业并行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高校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开设新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专注技术的人工智能专业,通常由计算机学院或工程学院开设,比如香港科技大学新开的人工智能理学硕士项目;
另一类则是交叉专业,更专注于人工智能在某个特定领域的应用和问题解决,如文学院、商学院等都可能开设,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开的人工智能与创新。
我们对各校人工智能类项目进行盘点,并汇总分析24 Fall及25 Fall(截至25年2月20日)指南者留学申录数据以作参考。
上述项目侧重技术的项目大多要求申请人为理工科背景,或具有相关经历。
上述交叉项目则大多聚焦在人工智能在特定领域的深度应用,对专业背景要求不一。
02 港理港大荣登热度榜第一
从指南者留学25 Fall申请数据看,更聚焦AI本身的项目显然受众比交叉项目更多。其中,港理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计算,以及港大人工智能,吸引了最多学员申请。
由于纯AI项目申请竞争非常激烈,条件较佳的申请人往往考虑以PolyU为保底,而条件普通的申请人又以其为冲刺项目,所以在我们申请数量中位居首位也是合情合理。
在港三开设的纯AI项目中,由于香港中文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均为25 Fall新开,尚无项目的就读体验与就业情况可做参考,所以申请吸引度还是低于香港大学。
新加坡两校开设的AI项目同样吸引了不少学员申请:
NUS计算机学院开设的计算硕士(人工智能方向)由于申请难度很大且发录取较晚,很少同学将其纳入申请组合,但系统科学研究所ISS开设的就业导向型人工智能系统科技硕士吸引了不少想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同学。
南洋理工开设的AI项目,由于其较佳的课程设置和相对合适的录取难度,也吸引了大量同学申请。
03 申请难度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由于大量同学的申请都集中于港五新二的纯AI项目,故而如下分析我们都集中于此。
这些项目申请难度都不低,结合25 Fall目前已经展现的录取门槛和24 Fall录取数据,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几档:
T0: NUS Comp(AI)
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难申了,港新计算机相关项目中对应届生而言最难的存在;
T1: NTU AI, HKU AI
NTU AI招生数量约在200人,但比较卡本科院校和GPA;HKU AI主要难点在设置了笔面试卡人;
T2:HKUST AI, CUHK AI, NUS AIS
CUHK和HKUST两校AI项目为新开,录取门槛暂不是很高,整体实力较强的普通211申请人也有机会;NUS AIS整体难度不算高,但需要GRE成绩;
不过港新联申的同学尤其需要注意,新加坡两校开设的AI项目发录取明显晚于香港,如果新加坡优先级更高,可能会遇到留位费纠结。
参考指南者留学25 Fall截至2025年2月20日数据,仅NUS AIS发出了少量录取,NUS Comp(AI)与NTU AI都还没有进入发录取阶段,而港校已经发出了多批录取。
非名校生不录?
01 本科院校与GPA
基于指南者留学25 Fall截止2025年2月20日及24 Fall的录取数据,统计上述T1-T3三档不同申请难度AI项目录取学员的画像(如24 Fall并未开设,则无该项目数据)。
人工智能Tier 1项目(NTU AI, HKU AI):录取同学大多来自985院校,也有部分强211院校,且成绩高于85的占比近七成;
Tier 2项目(HKUST AI, CUHK AI, NUS AIS):录取同学主要为985/211院校,与T1项目相比,211院校同学有相对更多的机会获得录取,双非同学机会相对小,主要集中于NUS AIS,但需要不错的GRE成绩;Tier 2项目录取同学的GPA也普遍较高,超七成都在85分及以上;
Tier 3项目(PolyU AIBD, CUHKSZ AIR):录取同学,同样以985/211为主,但对其院校的软科排名要求相对宽松,且GPA竞争力不强的申请人也有机会拿到录取,指南者案例中仅34%的录取者均分在85以上。
为了更方便大家参考定位,我们计算各类项目录取的不同院校背景同学的平均百分制GPA如下:
由上述统计可知,本科院校越好,录取平均GPA相对越低,以T2项目为例,录取985院校同学的平均GPA是85.79,211院校则提高到86.47,双非院校则需要接近90分。
02 语言成绩
语言成绩方面,雅思6.5-7.0分是大多数AI项目录取者的常见水平。
03 常见经历
人工智能类项目的申请竞争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硬件,相关学术/实习经历的积累也至关重要。盘点25 Fall截至2月20日已经获得录取同学,其平均相关经历数为5.4项目,较为丰富。
其中,学术经历以课程设计、竞赛、科研居多。竞赛中,各类数学建模比赛、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算法大赛、机器人竞赛、数据分析竞赛等,都是较为常见的经历。科研项目中,各类算法设计/开发/优化/应用、机器人等经历也较为多见。
实习方面,各类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是大家实习的主要去向,职责以算法、软件开发、数据采集/分析/运营等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在AI领域培养了全球近一半的本科生,在这些本科生中又有接近一半选择出国深造。如今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专业香,申请门槛或许也会水涨船高。
相较于国内的 2-3 年学制,港新地区确实有时间成本上的绝对优势。未来留学也只会更加关注实用性,把“镀金”变成“真金”。感兴趣的同学何不趁早抓住这个风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