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中外合办项目可谓是经历了一场戏剧性的变故,一下子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
截至目前,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本科及以上办学机构和项目已突破1500个。这些曾被誉为“不出国门的留学”、录取难度堪比985高校的优质项目,如今却在多重压力下举步维艰。
2024年9月,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黯然退场;2025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歇根大学长达20年的合作画上句号,交大密西根学院正式停办.....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变故无疑牵动了无数中外合办同学和家长的心:
“还没毕业,学校就关停了,在读生何去何从?”
“母校倒闭了,企业还认可我的学历背景吗?”
“还能继续申请海外研究生吗?会不会被名校脆拒?”
看来“进可拿海外大学学位出国,退也可留守国内享安全稳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并非是外表看上去的“捷径”。
能选,中外合办栽不了!
在当前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虽然不再是“铁板一块”的稳妥选项,但对于那些渴望以更经济的方式,体验国际化教育的学生来说,仍然不失为一个无可替代的选择。
尽管我们难以预料某个具体合作项目的未来走向,但那些获得“背书”的办学机构和项目,至少为学生提供了一层“安全网”。
而且即便遭遇不可抗力导致外方合作中断,学生们也不会陷入“无书可读”的窘境——
通常情况下,国内合作院校往往会伸出援手,将受影响的学生分流至校内其他院系,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至少能获得国内高校的毕业证书。
比如去年退出合作办学的佐治亚理工,学校就承诺了保障在读学生的学位获取路径,会以灵活方式助力学生如期毕业。
这种“双保险”机制,也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保障和退路。
中外合办杀疯了!
除了考虑退路,中外合办的竞争力也能很好地为出国铺路(这里是指读中外合办本科)。
要问为什么不直接出国读本科,这得是从长计议的事情了:本科出国需要长远规划,最晚从初中就要开始转轨,而中外合办可以走高考路线直接报考,并且——
纵观全国的高校,能在同分段内玩出顶级水平的,基本都是中外合办:西交利物浦、浙大UIUC、上海纽大、昆山杜克......甚至连温州肯恩、西财特拉华这些二三线选手,在留学赛道上也比普通985强。
为什么中外合办能这么猛,特别是中美合办申美研,一申一个准?
说来中美合办有个“开挂”级别的优势,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美本跳板”,又有哪个美国大学会不认可与本国院校直接合作的项目呢?
而且中外合办项目通常采用英语授课,学生提前适应了英语教学环境,也减少了留学初期的语言障碍。
W学长
杜克大学(昆山)全球健康理学硕士
我个人认为,本科是中外合作专业在申请上有很多优势。于申请者的角度而言,由于有良好的语言基础,考雅思托福等语言成绩相比其他同学会轻松很多,当然在GRE面前还是众生平等的,好好背单词吧。
此外,由于有长期沉浸在英文阅读的环境下,中外合作专业的同学也更倾向于多去直接阅读官网获得一手信息,而非通过各种中文渠道来获得加工过的信息。我认为这对项目选择和文书撰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直接影响个人对信息和项目的判断和思考。
而且如果是2+2的项目并在外方学校学了4个full-time学期的话,申请美国加拿大很多学校的时候是可以免语言成绩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学长不仅本科就读的是一个中外合办专业,最后在研究生申请时最终也入读了昆山杜克。
对他来说,卷生物统计/health ds相关专业在海外获得高薪工作的路越来越难,入读中外合办的他不仅可以学习到海外的研究方法,还能基于国内的数据做研究,从而充分了解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基本情况!
当然,除了留学优势,中外合作的学位含金量也不比普通985差。项目的课程都是英文授课,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外企特别吃香。
毕竟他们既懂国际规则,又了解国内环境,妥妥的“混血儿”人才。
END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虽然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但我们平时熟知的大学和项目也不至于说没就没。
只要项目本身够硬核,就永远不愁出路。
END
需要一对一留学规划指导
扫码填写表单,获取【一对一】专属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