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成员合照,(由左起) 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行政总监黄永森先生、中大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黄至生教授、中大体育运动科学系教授及系主任薛慧萍教授、健康活力儿童环球联盟主席Mark Tremblay教授、中大体育运动科学系教授王香生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体育及运动及健康学系副教授黄雅君博士。
研究团队与支持单位代表合照。
王香生教授讲解2022报告卡的详情。
由健康活力环球联盟及Sun Life永明共同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的跨学科研究团队今天(12月14日)发表「2022香港儿童及青少年体力活动报告卡」(2022报告卡),这是第三份香港报告卡。结果显示香港在「整体体力活动水平」及「肥胖」的表现最差,而「步行/踏单车往返学校」、「学校」及「社区及环境设施」指标的评分则较高。
2022年报告卡分析香港儿童及青少年体力活动相关的最新证据,透过12项核心指标来评级,包括「整体体力活动水平」、「组织性运动参与」、「动态游戏」、「步行/踏单车往返学校」、「静态行为」、「健康体适能」、「睡眠」、「家庭及朋辈」、「学校」、「社区及环境设施」、「政府策略和资源投放」及「肥胖」。全球57个国家及地区包括香港同步发表2022年报告卡,研究团队将香港的数据与其他国家及地区作出比较,并提出改善儿童及青少年体力活动不足之建议。
研究显示,香港儿童及青少年在「整体体力活动水平」及「肥胖」指标表现最差,评级为D-**(“**”代表该等级厘定只基于设备测量数据)及D-。在「整体体力活动水平」指标方面,只有25% 的儿童和青少年达到体力活动的建议,显示香港儿童及青少年体力活动不足,与2018报告卡(C-)相比亦有下降趋势。至于2022报告卡「肥胖」的指标评分为D-,与2018报告卡相比维持不变,代表超重或肥胖情况仍然严重。
「步行/踏单车往返学校」、「学校」及「社区及环境设施」是香港表现相对较好的三项指标。「步行/踏单车往返学校」的评分为B+,是12项指标中最佳的,大约四分三的儿童和青少年步行或踏单车往返不同的地点。至于「学校」及「社区及环境设施」评分同样为B,分别反映超过半数的学校有提供体力活动机会和超过一半的父母报告他们住在安全的社区并拥有体育设施。与2018报告卡相比,「学校」的评分有所提升,而「步行/踏单车往返学校」及「社区及环境设施」的评分则维持不变。
另外,「动态游戏」 、「静态行为」 和「健康体适能」三项指标的评分(D)仍然较低,反映儿童及青少年动态游戏参与有限,以娱乐为目的的屏幕时间长及心肺功能未如理想。与2018报告卡相比,「静态行为」指标的表现转差,评分由C-下降到D。「健康体适能」的评分维持不变。
根据2022年香港报告卡的结果,团队提出以下改善报告卡等级的建议:
加强家长教育,尤其注重以身作则,以鼓励他们的孩子进行体育锻炼。
鼓励儿童及青少年在安全美观的社区内进行动态游戏。
投资支持学校校内校外(课外)的体育参与和体育项目,提升体适能。
增加体育设施的可用性。
使用社交媒体活动来促进屏幕设备的健康使用。
促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跨部门合作,以增加对促进体育活动的投资(为乐趣而非为精英运动)。
是次研究项目获Sun Life永明支持,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包括中大体育运动科学系教授王香生教授、香港浸会大学体育、运动及健康学系副教授黄雅君博士、中大体育运动科学系教授及系主任薛慧萍教授、中大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黄至生教授,以及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行政总监黄永森博士。
注:本文由院校官方新闻直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指南者留学态度观点。